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150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涉及严格厌氧菌培养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分别相邻开设有震荡培养室、样品中转室和样品取放室,所述震荡培养室的内壁设置有检测控制组件,所述样品中转室的内壁设置有材料转移组件,所述样品取放室的内壁设置有除氧组件,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微型计算机控制面板,所述震荡培养室、样品中转室和样品取放室之间设置有气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检测控制组件,通过含氧量检测器对气体含氧量进行实时检测,达到有效便于对严格厌氧菌的培养环境的含氧量以及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与控制调节,避免严格厌氧菌受含氧量以及温度的影响导致培养失败的目的。失败的目的。失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


[0001]本技术涉及严格厌氧菌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

技术介绍

[0002]在筛选时人体肠道菌群时,因人体肠道菌群中99%是厌氧菌,在对菌群筛选过程中需要进行震荡培养,此时也需要保证无氧环境。
[0003]然而现有的菌群在震荡培养时,由于厌氧菌对于培养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对于培养环境的含氧量以及温度等环境要求较高,导致厌氧菌的培养过程较为麻烦不便,容易受含氧量以及温度的影响而导致培养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不仅有效的便于对培养环境的含氧量以及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与控制,还有效的提高了厌氧菌在转移过程中的气密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分别相邻开设有震荡培养室、样品中转室和样品取放室,所述震荡培养室的内壁设置有检测控制组件,所述样品中转室的内壁设置有材料转移组件,所述样品取放室的内壁设置有除氧组件,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微型计算机控制面板,所述震荡培养室、样品中转室和样品取放室之间设置有气密组件;
[0007]所述检测控制组件包括温控风扇、第一温度传感器、单向气通道膜、含氧量检测器、第二温度传感器、震荡托盘和进气口,所述温控风扇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的内壁,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的顶部,所述单向气通道膜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的侧壁且与样品中转室相连通,所述含氧量检测器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的顶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的中部,所述震荡托盘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的内壁,所述进气口开设于震荡培养室的顶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材料转移组件包括第一进出气孔、万用弹簧夹托盘隔层和平台,所述第一进出气孔开设于样品中转室的顶部,所述万用弹簧夹托盘隔层固定安装于样品中转室的内壁,所述平台固定安装于样品中转室的内壁。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除氧组件包括第二进出气孔和含氧量检测仪,所述第二进出气孔开设于样品取放室的顶部,所述含氧量检测仪固定安装于样品取放室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气密组件包括第一密封门、第二密封门和第三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门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和样品中转室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门固定安装于样品中转室和样品取放室之间,所述第三密封门固定安装于样品取放室的前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震荡培养室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透明玻璃,所述样品中转室的
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透明玻璃。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明玻璃的中部开设有橡胶手套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震荡托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由微型电脑控制可使万用弹簧夹托盘移动的电动滑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公开的检测控制组件,具体的通过震荡托盘启动震荡模式对样品进行震动培养,并通过分布在不同对角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对震荡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交叉精准监测,并反馈给微型计算机在微型计算机控制面板上显示相关数据,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通过计算机控制温控风扇启动工作对震荡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降温或升温,通过含氧量检测器对震荡培养室内的气体含氧量进行实时检测,当含氧量过高时,通过计算机控制进气口工作,输入高纯氮气、氩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震荡培养室内多余的气体由单向气通道膜排入样品中转室,样品中转室内多余的气体通过第一进出气孔排出,由此实现震荡培养室内的严格厌氧菌的震荡培养,达到有效便于对严格厌氧菌的培养环境的含氧量以及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与控制调节,避免严格厌氧菌受含氧量以及温度的影响导致培养失败的目的。
[0016]通过设置气密组件,具体的通过第一密封门提高震荡培养室和样品中转室之间的气密性,通过第二密封门提高样品中转室与样品取放室之间的气密性,通过第三密封门提高样品取放室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密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严格厌氧菌在转移过程中的气密性,避免严格厌氧菌在转移过程中由于气密性不佳导致培养过程出现问题的目的。
[0017]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震荡托盘结构俯视图。
[0022]图中:1、外壳;101、第一密封门;102、第二密封门;103、第三密封门;104、第一透明玻璃;105、第二透明玻璃;106、橡胶手套孔;2、震荡培养室;201、温控风扇;202、第一温度传感器;203、单向气通道膜;204、含氧量检测器;205、第二温度传感器;206、震荡托盘;207、进气口;3、样品中转室;301、第一进出气孔;302、万用弹簧夹托盘隔层;303、平台;4、样品取放室;401、第二进出气孔;402、含氧量检测仪;5、微型计算机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壁分别相邻开设有震荡培养室2、样品中转室3和样品取放室4,震荡培
养室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透明玻璃104,通过第一透明玻璃104方便对内部培养情况进行查看,震荡培养室2的内壁设置有检测控制组件,样品中转室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透明玻璃105,通过第二透明玻璃105方便对内部情况进行查看与操作,第二透明玻璃105的中部开设有橡胶手套孔106,通过橡胶手套孔106方便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样品中转室3的内壁设置有材料转移组件,样品取放室4的内壁设置有除氧组件,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微型计算机控制面板5,通过微型计算机控制面板5进行操作设定与控制,震荡培养室2、样品中转室3和样品取放室4之间设置有气密组件;检测控制组件包括温控风扇201、第一温度传感器202、单向气通道膜203、含氧量检测器204、第二温度传感器205、震荡托盘206和进气口207,温控风扇201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内壁,通过温控风扇201转动进行降温,第一温度传感器202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顶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20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5交叉精准监测震荡培养室2内的温度,单向气通道膜203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侧壁且与样品中转室3相连通,通过单向气通道膜203将震荡培养室2内含氧气体排出,含氧量检测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壁分别相邻开设有震荡培养室(2)、样品中转室(3)和样品取放室(4),所述震荡培养室(2)的内壁设置有检测控制组件,所述样品中转室(3)的内壁设置有材料转移组件,所述样品取放室(4)的内壁设置有除氧组件,所述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微型计算机控制面板(5),所述震荡培养室(2)、样品中转室(3)和样品取放室(4)之间设置有气密组件;所述检测控制组件包括温控风扇(201)、第一温度传感器(202)、单向气通道膜(203)、含氧量检测器(204)、第二温度传感器(205)、震荡托盘(206)和进气口(207),所述温控风扇(201)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内壁,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02)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顶部,所述单向气通道膜(203)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侧壁且与样品中转室(3)相连通,所述含氧量检测器(204)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顶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05)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中部,所述震荡托盘(206)固定安装于震荡培养室(2)的内壁,所述进气口(207)开设于震荡培养室(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严格厌氧菌培养的厌氧生物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转移组件包括第一进出气孔(301)、万用弹簧夹托盘隔层(302)和平台(303),所述第一进出气孔(301)开设于样品中转室(3)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艺林刘伟美徐炜李源涛张帮周肖传兴徐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