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扭拉杆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59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扭拉杆总成和车辆,抗扭拉杆总成用于连接车身与动力总成,抗扭拉杆总成包括:拉杆支架和拉杆本体,拉杆支架适于连接于车身,拉杆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于支架本体,拉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调节组件相连,第二连接部适于与动力总成相连,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拉杆本体的长度可调。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总成,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可以增加悬置系统的抗扭力矩,提升悬置系统的抗扭刚度性能,同时拉杆本体长度可调,可以满足拉杆本体不同角度时的长度需求,有效缩短拉杆的开发周期,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扭拉杆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扭拉杆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动力总成与车身通过抗扭拉杆结构连接,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抗扭拉杆虽然能够调整安装角度,但每调试一种拉杆的安装角度,均需制作相对应长度的拉杆样件相匹配,开发过程成本较高,不利于缩短研发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扭拉杆总成,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可以增加抗扭拉杆总成的抗扭力矩,减少悬置系统受力,提升悬置系统的抗扭刚度性能,同时拉杆本体长度可调,可以满足拉杆本体不同角度时的长度需求,有效缩短拉杆的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抗扭拉杆总成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总成,用于连接车身与动力总成,所述抗扭拉杆总成包括:拉杆支架,所述拉杆支架适于连接于所述车身,所述拉杆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支架本体;拉杆本体,所述拉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调节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与所述动力总成相连,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所述拉杆本体的长度可调。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总成,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可以增加抗扭拉杆总成的抗扭力矩,减少悬置系统受力,提升悬置系统的抗扭刚度性能,同时拉杆本体长度可调,可以满足拉杆本体不同角度时的长度需求,有效缩短拉杆的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组件、所述支架本体以及所述拉杆本体均为独立成型件,所述调节组件具有调节腔,所述第一连接部容纳配合于所述调节腔,通过调整所述调节腔以调整所述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所述调节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调节壁面、第二调节壁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调节壁面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二调节壁面抵接,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调节壁面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壁面均为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的平面。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调节垫块和第二调节垫块,所述第一调节垫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垫块之间限定出所述调节腔,所述第一调节垫块的下表面构成所述第一调节壁面,所述第二调节垫块的下表面构成所述
第二调节壁面。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调节组件可拆卸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调节组件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拆装口,所述调节组件适于通过所述拆装口安装至所述容纳腔或是从所述容纳腔取出。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杆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调节组件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以用于将所述调节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调节组件。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均为腰型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杆本体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一子拉杆和第二子拉杆,所述第一子拉杆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子拉杆段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拉杆包括拉杆主体和连接杆,所述拉杆主体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拉杆主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拉杆螺纹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动力总成;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总成,用于连接所述车身与所述动力总成。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抗扭拉杆总成,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可以增加抗扭拉杆总成的抗扭力矩,减少悬置系统受力,提升悬置系统的抗扭刚度性能,同时拉杆本体长度可调,可以满足拉杆本体不同角度时的长度需求,有效缩短拉杆的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总成的主视图;
[0021]图2是图1中的抗扭拉杆总成的剖视图;
[0022]图3是图1中的抗扭拉杆总成与副车架的装配示意图;
[0023]图4是图2中的支架本体的主视图;
[0024]图5是图4中的支架本体的剖视图;
[0025]图6是图2中的拉杆主体的立体图;
[0026]图7是图6中的拉杆主体的俯视图;
[0027]图8是图2中的调节组件的立体图;
[0028]图9是图2中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9]图10是图2中的第二子拉杆的立体图;
[0030]图11是图2中的衬套的立体图;
[0031]图12是图2中的连接杆的立体图;
[0032]图13是图2中的螺帽的立体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00、抗扭拉杆总成;
[0035]10、拉杆支架;1、支架本体;11、容纳腔;12、拆装口;13、连接件;14、第一连接孔;2、调节组件;21、调节腔;211、第一调节壁面;212、第二调节壁面;22、第一调节垫块;23、第二调节垫块;24、第二连接孔;
[0036]20、拉杆本体;3、第一子拉杆;31、连接杆;311、螺帽;32、拉杆主体;33、第一连接部;331、第一配合面;332、第二配合面;333、第三连接孔;4、第二子拉杆;41、第二连接部;42、衬套;
[0037]200、副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下面参考图1

图1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总成100。
[0040]如图1

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总成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车身与动力总成,所述抗扭拉杆总成包括:拉杆支架,所述拉杆支架适于连接于所述车身,所述拉杆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支架本体;拉杆本体,所述拉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调节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与所述动力总成相连,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所述拉杆本体的长度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支架本体以及所述拉杆本体均为独立成型件,所述调节组件具有调节腔,所述第一连接部容纳配合于所述调节腔,通过调整所述调节腔以调整所述拉杆本体相对水平面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所述调节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调节壁面、第二调节壁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调节壁面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二调节壁面抵接,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调节壁面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壁面均为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扭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调节垫块和第二调节垫块,所述第一调节垫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垫块之间限定出所述调节腔,所述第一调节垫块的下表面构成所述第一调节壁面,所述第二调节垫块的下表面构成所述第二调节壁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拉杆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龙香植钿勾中彪田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