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通道及CT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58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通道及CT检测装置,检测通道应用于CT检测,包括:至少两个基础管和碳纤维连接件。其中,基础管为金属件,每个基础管均两端敞开,所有基础管沿检测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有基础管的管腔依次连通以允许待测物体通过,其中两个基础管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二者之间限定出辐射用间隙,碳纤维连接件为至少一个,碳纤维连接件与辐射用间隙相邻的两个基础管均固定连接。本申请的检测通道,保证射线在检测通道具有较高的透过率的同时,能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能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能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通道及CT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辐射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通道及CT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T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产品检测,而在CT检测中,待测物体从CT检测装置的一端进入CT检测装置,并从CT检测装置的另一端离开CT检测装置,在该检测过程中,待测物体移动的空间是CT检测装置的检测通道。而检测通道的结构强度以及射线的透射率直接影响待测物体的移动平稳以及射线对待测物体的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在保证射线在检测通道具有较高的透过率的同时,能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检测通道的CT检测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应用于CT检测,包括:至少两个基础管,所述基础管为金属件,每个所述基础管均两端敞开,所有所述基础管沿所述检测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有所述基础管的管腔依次连通以允许待测物体通过,其中两个所述基础管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二者之间限定出辐射用间隙;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为至少一个,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与所述辐射用间隙相邻的两个所述基础管均固定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通道,在保证射线在检测通道具有较高的透过率的同时,能够降低检测通道的生产成本,同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为沿所述检测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板,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位于所述基础管的内侧或外侧,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与所有所述基础管均固定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为沿所述检测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管或长杆,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位于所述基础管的内侧或外侧,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与所有所述基础管均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碳纤维连接件沿所述基础管的周长方向依次间隔开分布。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管的管内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基础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开排布,两个所述支撑板用于托住传送带;两个所述支撑板下方各连接有所述碳纤维连接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管的管壁包括:下横壁板,所述下横壁板横向设置;上横壁板,所述上横壁板横向设置在所述上横壁板的上方;两个上侧壁板,所述上侧壁板竖向设置,两个所述上侧壁板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横壁板的相对两端;两个下侧壁板,所述下侧壁板竖向设置,两个所述下侧壁板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横壁板的相对两端;两个侧横板,所述
侧横板横向设置,两个所述侧横板对应两个所述上侧壁板设置,每个所述侧横板的相对两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上侧壁板和下侧壁板之间;其中,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侧横板上,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所述下侧壁板均接触。
[00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板均悬置在所述下横壁板上方,两个所述碳纤维连接件在远离彼此的一侧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碳纤维连接件悬置在所述下横壁板的上方。
[001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基础管在朝向彼此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连接在所述基础管的外侧,两个所述套管位于所述辐射用间隙两侧,两个所述套管均为圆管且同轴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管和所述套管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肋。
[0015]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为金属件。
[001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用间隙至少一侧的所述基础管数量超过一个,所述碳纤维连接件与每个所述基础管均固定连接;同侧相邻两个所述基础管之间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相连。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CT检测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通道。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CT检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检测通道,在保证射线透过率的同时,能够降低检测通道的生产成本,同时保证检测通道较高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保证CT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以及降低其生产成本。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CT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轴承安装孔;滑环轴承,所述滑环轴承布置在所述轴承安装孔中;旋转框架,所述旋转框架上设有辐射源和探测器,所述旋转框架连接在所述滑环轴承上以相对所述主体部可旋转,所述检测通道布置在所述旋转框架的安装空间中。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检测通道的主侧视图;
[0023]图2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检测通道的主侧视图;
[0024]图3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检测通道的主侧视图;
[0025]图4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检测通道的主侧视图;
[0026]图5为图4实施例的检测通道的侧视图;
[0027]图6为图4实施例的检测通道的主视图;
[0028]图7为图6中A处所示的放大结构图;
[0029]图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CT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0030]图9为图8实施例的CT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CT检测装置1000、
[0033]检测通道100、
[0034]辐射用间隙10、
[0035]基础管11、下横壁板111、上横壁板112、上侧壁板113、下侧壁板114、侧横板115、碳纤维连接件12、支撑板13、套管14、加强肋15、
[0036]支撑架200、
[0037]旋转框架300、辐射源310、探测器3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竖直”、“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应用于CT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基础管(11),所述基础管(11)为金属件,每个所述基础管(11)均两端敞开,所有所述基础管(11)沿所述检测通道(100)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有所述基础管(11)的管腔依次连通以允许待测物体通过,其中两个所述基础管(11)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二者之间限定出辐射用间隙(10);碳纤维连接件(12),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为至少一个,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与所述辐射用间隙(10)相邻的两个所述基础管(11)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为沿所述检测通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板,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位于所述基础管(11)的内侧或外侧,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与所有所述基础管(11)均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为沿所述检测通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管或长杆,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位于所述基础管(11)的内侧或外侧,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与所有所述基础管(11)均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为多个,多个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沿所述基础管(11)的周长方向依次间隔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管(11)的管内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板(13),每个所述支撑板(13)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13)沿所述基础管(11)的宽度方向间隔开排布,两个所述支撑板(13)用于托住传送带;两个所述支撑板(13)下方各连接有所述碳纤维连接件(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管(11)的管壁包括:下横壁板(111),所述下横壁板(111)横向设置;上横壁板(112),所述上横壁板(112)横向设置在所述上横壁板(112)的上方;两个上侧壁板(113),所述上侧壁板(113)竖向设置,两个所述上侧壁板(113)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横壁板(112)的相对两端;两个下侧壁板(114),所述下侧壁板(114)竖向设置,两个所述下侧壁板(114)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张丽李亮洪明志王子楠夏勇杰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