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46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定涡旋和/或动涡旋心部,靠近外侧渐开线起始点附近侧壁加工凹槽,在主轴转角转至排气角前,使中心腔与第二压缩腔通过缓压槽相通,高压气体通过狭窄的通道向低压气体流动;连通后,主轴转角继续旋转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消弱排气压力波的结构
,具体而言是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涡旋压缩机,由一对参数相同、相位相差180
°
、基圆中心相距r的涡旋盘组成,形成数对对称的月牙形封闭压缩腔,由内向外,分别为第一(中心腔)、第二、第三压缩腔;压缩机工作时,压缩腔容积随主轴转角发生变化,当压缩终了时,第二压缩腔与中心腔相通,通过排气孔排出气体,因此,涡旋压缩机无需设置吸排气阀,也能形成封闭压缩腔,是一种定容积比的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的定容积比是根据压缩机某一特定工况设计的,但涡旋压缩机的实际运转工况是随室内外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实际的内外压比是不相等的,有时这种差别还十分大。
[0003]当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内压缩终了压力不等时,形成不足压缩(欠压缩)或过压缩现象,在第二压缩腔与中心压缩腔相通瞬间,气体要进行定容积压缩或膨胀,会产生较大的瞬间压力突变,形成一种压力波,这种压力波可以会激励起压缩机共振、压缩机排气腔的气体共鸣,使得压缩机产生噪声和振动。
[0004]同时,这种排气压力波通过排气管路进入系统,在转弯处或截面变化处会形成一定的激振力,引起管路振动。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涡旋压缩机消弱压力波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由于排气孔处气流产生较大的瞬间压力突变,而产生压力波,对压缩机振动和噪声产生不良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压缩机消弱排气压力波的结构。本技术主要通过对涡旋压缩机涡旋盘型线的设计,从而使由于排气气流脉动所引发排气压力波对压缩机产生的上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8]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包括定涡旋、动涡旋、缓压槽和排气孔;
[0009]定涡旋的定涡旋型线和动涡旋的动涡旋型线均由内侧渐开线、心部过渡线和外侧渐开线组成;
[0010]定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与动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相同,或定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大于动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
[0011]缓压槽为开设在定涡旋和/或动涡旋心部,且靠近外侧渐开线起始点附近侧壁的凹槽,缓压槽为任意形状的凹槽均可。
[0012]定涡旋的外侧渐开线的脱啮点为Q,动涡旋的外侧渐开线的脱啮点为P;
[0013]所述的缓压槽的开设位置为从P或Q点起始沿渐开线展开角10
°
~120
°
范围内;
[0014]缓压槽的高度为h,定涡旋和动涡旋的高度为H,0<h≤H。
[0015]缓压槽的槽深为L,0<L≤0.2mm。
[0016]排气孔为开设在定涡旋的背板,并连通高压腔的排气通道。
[0017]排气孔的位置满足下列条件:
[0018]1)在主轴转角转至排气角瞬间,动涡旋、定涡旋开始脱啮,动涡旋与定涡旋形成的第二压缩腔与中心压缩腔连通,且动涡旋的心部涡旋齿覆盖在排气孔上,排气孔不越过动涡旋的心部涡旋线;
[0019]2)第二压缩腔与中心压缩腔连通后,主轴转角继续旋转20
°
~40
°
时,动涡旋的心部涡旋齿仍覆盖在排气孔上,排气孔不会越过动涡旋的心部涡旋线,此时,动涡旋的心部外侧圆弧与定涡旋的心部内侧圆弧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2mm;
[0020]3)第二压缩腔与中心压缩腔连通后,主轴转角继续旋转超过20
°
~40
°
时,动涡旋的心部外侧涡旋线划过排气孔,排气孔与第二压缩腔相通。
[0021]排气孔为圆形或异形(非圆形),只要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形状均可。
[0022]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通过在定涡旋和/或动涡旋心部,靠近外侧渐开线起始点附近侧壁加工凹槽,在主轴转角转至排气角前,使中心腔与第二压缩腔通过缓压槽相通,高压气体通过狭窄的通道向低压气体流动,从而避免气体压力的急剧变化;
[0024]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通过设置排气孔的位置,第二压缩腔与中心压缩腔连通后,主轴转角继续旋转20
°
~40
°
时,动涡旋心部涡旋齿仍覆盖在排气孔上,主轴转角继续旋转超过20
°
~40
°
时,动涡旋心部外侧涡旋线划过排气孔,排气孔与第二压缩腔相通,动涡旋心部外侧圆弧与定涡旋心部内侧圆弧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2mm,降低排气瞬间的压力变化;
[0025]综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使压缩机具有低振动和低噪声等优势。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缓压槽结构示意图(等宽槽)。
[0028]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缓压槽俯视图(等宽槽)。
[0029]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缓压槽结构示意图(弧形槽)。
[0030]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缓压槽俯视图(弧形槽)。
[0031]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脱啮前涡旋心部状态示意图。
[0032]图5a为缓压槽开始与中心腔连通瞬间状态图。
[0033]图5b为缓压槽与中心腔充分连通状态图。
[0034]图5c为缓压槽与中心腔关闭瞬间状态图。
[0035]图5d为排气脱啮瞬间状态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脱啮后涡旋心部状态示意图。
[0037]图6a为第二压缩腔与中心压缩腔连通后,主轴转角继续旋转∠E时示意图。
[0038]图6b为第二压缩腔与中心压缩腔连通后,主轴转角继续旋转∠F时示意图。
[0039]图中:1、动涡旋;2、定涡旋;11、动涡旋基圆;21、定涡旋基圆;A、定涡旋缓压槽;B、动涡旋缓压槽;C、缓压槽终止端与脱啮点夹角;D、缓压槽起始端与脱啮点夹角;E/F、脱啮后主轴转角;L、缓压槽的槽深;H、涡旋齿高度;h、缓压槽高度;N、动涡旋心部外侧圆弧与定涡旋心部内侧圆弧之间间隙;P、动涡旋脱啮点;Q、定涡旋脱啮点;S、排气孔;U、排气孔轮廓线;V、动涡心部涡旋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1]为使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涡旋、动涡旋、缓压槽和排气孔;所述定涡旋的定涡旋型线和所述动涡旋的动涡旋型线均由内侧渐开线、心部过渡线和外侧渐开线组成;所述定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与所述动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相同,或所述定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大于所述动涡旋型线的渐开线展角;所述缓压槽为开设在所述定涡旋和/或所述动涡旋心部,且靠近外侧渐开线起始点附近侧壁的凹槽;所述排气孔为开设在所述定涡旋的背板,并连通高压腔的排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涡旋的外侧渐开线的脱啮点为Q,所述动涡旋的外侧渐开线的脱啮点为P;所述的缓压槽的开设位置为从P或Q点起始沿渐开线展开角10
°
~120
°
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槽的高度为h,所述定涡旋和所述动涡旋的高度为H,0<h≤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立常艳红清川保则康庆禹王前宋旸陈新雨
申请(专利权)人:冰山松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