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26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8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槽,包括滤室、催化反应室、爆氧杀菌室和沉淀室四个密封腔室;滤室内设置有过滤层,其外侧在过滤层下方设置有污水进口;催化反应室内设置有催化剂层,催化反应室与滤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催化进口,催化反应室在催化剂层的下方设置有与爆氧杀菌室连通的杀菌进口;爆氧杀菌室的上部与沉淀室上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沉淀进口,爆氧杀菌室的顶部设置有氧化剂进口;沉淀室内部在沉淀进口的下方设置有沉淀格栅,沉淀室在沉淀格栅下方设置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级过滤、酸碱中和、絮凝沉淀等工序,集成多种工序,使污水排放符合法定标准,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槽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多用途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工业以及生活所产生的污水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然而在目前所用的污水处理方案中,存在设备庞大,维护成本高等缺点。
[0004]CN115155154A公开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用多重过滤装置及其过滤工艺,该过滤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装置主体,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包括有污水处理槽,所述污水处理槽的一端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通过采用电机一、传动轮一、滤网带、传动轮二、滤板和收集板之间的配合,当污水流入污水处理槽的内部,漂浮的塑料垃圾,会进入漂浮清洁装置的内部,通过滤板进行阻拦,使得漂浮的垃圾在漂浮清洁装置的顶部漂浮,通过电机一的输出轴进行转动,带动传动轮一进行转动,会使移动尖杆在固定座的内部向外部移动,对漂浮的垃圾进行勾起,通过滤网带的转动,将水中漂浮的垃圾运输至收集板的顶部时,由于重力,使得塑料垃圾掉入收集板的内部。该多重过滤装置只是起到过滤作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应用,适用于多工况的多功能污水处理槽。
[0006]本技术的多功能污水处理槽,采用以下方案:
[0007]该污水处理槽,包括依次设置的滤室、催化反应室、爆氧杀菌室和沉淀室,各室均为密封腔室;滤室内设置有过滤层,滤室的外侧在过滤层下方设置有污水进口;催化反应室内设置有催化剂层,催化反应室与滤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催化进口,催化进口处于催化剂层和过滤层的上方,催化反应室在催化剂层的下方设置有与爆氧杀菌室连通的杀菌进口;爆氧杀菌室的上部与沉淀室上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沉淀进口,爆氧杀菌室的顶部设置有氧化剂进口,爆氧杀菌室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沉淀室内部在沉淀进口的下方设置有沉淀格栅,沉淀室在沉淀格栅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三通阀门,三通阀门的一个出口通过循环管连接催化反应室,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另一个出口连接排水管。
[0008]所述滤室、催化反应室、爆氧杀菌室和沉淀室是在槽体内依次分隔而成。
[0009]所述过滤层至少是粗砂层、石英石层、珊瑚砂层,陶粒层、活性炭层、沸石层和果壳层中的一层,多层时由下至上依次水平设置。
[0010]所述催化剂层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上层催化剂格栅和下层催化剂格栅,起到阻挡催化剂层的作用。
[0011]所述催化剂层为颗粒状。
[0012]所述紫外线灯管外侧设置有防护盒。
[0013]所述沉淀格栅为多级滤网。沉淀室的外侧在沉淀格栅下方设置排水口。
[0014]所述循环管与催化反应室的连接处位于催化剂层的上方。
[0015]所述排水口处设置酸碱检测仪以及COD检测仪,以检测处理水的酸碱度和COD。
[0016]污水进入滤室自下至上流经过滤层过滤,并通过其内的硝化细菌进行处理,然后进入催化反应室。在催化反应室内由上至下流经催化剂层,经过催化剂处理,随后进入爆氧杀菌室。向爆氧杀菌室内输送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污水自下至上流经爆氧杀菌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处理水中有机物。最后进入沉淀室过滤沉淀,如果达标则直接排放,如果超过规定数值,则启动循环泵将沉淀污水泵入催化反应室中循环处理,直至达标。
[0017]上述污水处理槽通过过滤对污水中滤渣和浮漂进行阻挡,在滤材中培养的硝化细菌有效的消除了污水中的N,P等有机物。槽体中的滤渣和浮漂粗滤槽中未能完全阻挡的情况下流入下一级滤材进行阻挡,达到简单方便多级过滤的效果。通过催化反应将污水中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反应,通过紫外线灯管发射紫外光线并对污水处理槽本体内部的污水进行杀菌处理,再通过氧化剂对未分解的有机物氧化,最后通过沉淀室沉淀,达到多功能污水处理的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多级过滤、酸碱中和、絮凝沉淀等工序,集成多种工序,使污水排放符合法定标准。与传统污水处理槽相比,该污水处理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便于普及推广,从而提高了该污水处理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污水处理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滤室,2.催化反应室,3.爆氧杀菌室,4.沉淀室,5.过滤层,6.污水进口,7.催化剂层,8.上层催化剂格栅,9.沉淀格栅,10.三通阀门,11.槽体,12.催化进口,13.杀菌进口,14.沉淀进口,15.循环管,16.下层催化剂格栅,17.氧化剂进口,18.循环泵,19.紫外线灯管,20.排水管,21.酸碱检测仪,22.COD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污水处理槽包括依次设置的滤室1、催化反应室2、爆氧杀菌室3和沉淀室4四个密封腔室,各个密封腔室可以是在槽体11内通过隔墙隔开依次设置,也可以是独立设置。
[0023]滤室1内设置有过滤层5,滤室1的外侧在过滤层5下方设置有污水进口6。过滤层5至少是粗砂层、石英石层、珊瑚砂层,陶粒层、活性炭层、沸石层和果壳层中的一层,多层时由下至上依次水平设置。
[0024]催化反应室2内设置有催化剂层7,催化剂层7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上层催化剂格栅8和下层催化剂格栅16,起到阻挡催化剂层7的作用,催化反应室2与滤室1之间设置有连通的
催化进口12,该催化进口12处于上层催化剂格栅8和过滤层5的上方。催化反应室2在下层催化剂格栅16的下方设置有与爆氧杀菌室3连通的杀菌进口13。催化剂层7及其上下催化剂格栅设置在催化进口12和杀菌进口13之间。
[0025]催化剂层7为颗粒状污水催化剂层,由活性组分、催化组份和配重调节组份三种组分混合烧制而成。催化组分质量为30%

40%。活性组分根据污水特点调节,质量比为5

10%,优选的,活性组分占质量比为10%,其他组分根据污水特点通过配重调节组份中硅藻泥与树脂质量比调节催化剂质量。活性组分由活性炭、氧化铝、二氧化钛等一种或多种组成,通过混合铝溶胶、硅溶胶混合而成。催化组份包括镍、锰、铜、铈、铁、钴等一种或多种金属盐。配重调节组份采用硅藻土或树脂颗粒。
[0026]爆氧杀菌室3的上部与沉淀室4上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沉淀进口14,爆氧杀菌室3的顶部设置有氧化剂进口17,爆氧杀菌室3的内部(顶部内测)安装有紫外线灯管19,紫外线灯管19外侧设置有防护盒。由氧化剂进口17输送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槽,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设置的滤室、催化反应室、爆氧杀菌室和沉淀室,各室均为密封腔室;滤室内设置有过滤层,滤室的外侧在过滤层下方设置有污水进口;催化反应室内设置有催化剂层,催化反应室与滤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催化进口,催化进口处于催化剂层和过滤层的上方,催化反应室在催化剂层的下方设置有与爆氧杀菌室连通的杀菌进口;爆氧杀菌室的上部与沉淀室上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沉淀进口,爆氧杀菌室的顶部设置有氧化剂进口,爆氧杀菌室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沉淀室内部在沉淀进口的下方设置有沉淀格栅,沉淀室在沉淀格栅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三通阀门,三通阀门的一个出口通过循环管连接催化反应室,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另一个出口连接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污水处理槽,其特征是:所述滤室、催化反应室、爆氧杀菌室和沉淀室是在槽体内依次分隔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娟安涛沈军贾新强赵伟项绪文刘亚钦袁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