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24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包括主框架和上防护结构,该上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上方,且罩设于所述主框架上部的外侧;所述主框架由上框架和下框架组成,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插接配合;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上散热结构,所述下框架上设置有下散热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主框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上散热结构和下散热结构,能够在安装外壳后,通过上散热结构和下散热结构形成自下而上的散热风道,保证变电站内部的散热效果和均匀性;将散热结构集成在主框架上,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定性好。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箱式变电站
,具体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箱式变电站是常规土建配电房的替代结构,其通过在内部集成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组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体型结构,安全性更好,且安装定位更加便捷,适用于矿山、工厂企业、油气田和风力发电站等场所。现有的箱式变电站由内部框架和外壳组成,内部框架仅用于设备的支撑,而外壳表面则集成散热、锁具等配件。现有箱式变电站的散热结构通常为集成在外壳表面的散热窗,该散热窗的形式包括百叶窗和直出开孔窗,其中百叶窗则多为较薄铝合金板材拼接结构,强度较低,且为了防止野生动物破坏,通常只能设置在外壳的上半部,造成箱式变电站内部的散热风道难以顾及靠下设置的配电元件,进而导致对应位置的配电元件老化较快;而直出开孔式的散热结构则直接在外壳表面开孔,其虽然能够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防尘、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配合全封闭式的外壳后,可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能够保证防水、防尘效果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包括主框架和上防护结构,该上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上方,且罩设于所述主框架上部的外侧;
[0006]所述主框架由上框架和下框架组成,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插接配合;
[0007]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上散热结构,所述下框架上设置有下散热结构,所述上防护结构的下沿高度位于所述上散热结构底部的下方。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散热结构为上散热架,所述上框架为矩形框架,且由若干条所述上散热架拼接而成,呈直角连接的两个相邻所述上散热架之间设置有上对接角架,所述上散热架与所述上对接角架的侧面焊接配合;呈直线连接的所述上散热架之间设置有上中架,所述上散热架与所述上中架的侧面焊接配合;所述上中架和所述上对接角架上均设置有配合所述立柱插接的插槽。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上散热架由多片等距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上导流板组成,且所述上导流板的设置方向为自所述上框架的内侧向外侧逐渐升高,从而在相邻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倾斜向上的出风通道;最上层的所述上导流板上方和最下层的所述上导流板下方分别设置有一条上角钢架,对应的所述上导流板与所述上角钢架的两侧边沿焊接配合并形成三角管型结构。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上防护结构包括防护顶盖,该防护顶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防护板,所述防护顶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防护板,所述侧防护板与所述端防护板的下沿平齐,且该侧防护板的下沿高度低于最下层的所述上导流板的高度;
[0011]所述防护顶盖的底面设置有顶盖连接架,所述顶盖连接架与所述上对接角架和上中架位置对应,且与所述上对接角架和上中架插接配合。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下散热结构为下散热架,所述下框架为矩形框架,且由若干条所述下散热架拼接而成,呈直角连接的两个相邻所述下散热架之间设置有下对接角架,所述下散热架与所述下对接角架的侧面焊接配合;呈直线连接的所述下散热架之间设置有下中架,所述下散热架与所述下中架的侧面焊接配合;所述下中架和所述下对接角架下均设置有配合所述立柱插接的插槽。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下散热架由多片等距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下导流板组成,且所述下导流板的设置方向为自所述下框架的内侧向外侧逐渐升高,从而在相邻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倾斜向下的出风通道;最下层的所述下导流板下方和最下层的所述下导流板下方分别设置有一条下角钢架,对应的所述下导流板与所述下角钢架的两侧边沿焊接配合并形成三角管型结构。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下框架内侧下方设置有下护板,所述上框架的内侧下方设置有上护板。
[0015]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主框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上散热结构和下散热结构,能够在安装外壳后,通过上散热结构和下散热结构形成自下而上的散热风道,保证变电站内部的散热效果和均匀性;
[0016]2、将散热结构集成在主框架上,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

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3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主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主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主框架;11、下护板;12、下框架;121、下对接角架;122、下散热架;122a、下架钢架;122b、下导流板;123、下中架;13、立柱;14、上框架;141、上中架;142、上散热架;142a、上导流板;142b、上角钢架;143、上对接角架;2、上防护结构;21、防护顶盖;22、侧防护板;23、
端防护板;24、顶盖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9]参见图1

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包括主框架1和上防护结构2,该上防护结构2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的上方,且罩设于所述主框架1上部的外侧;
[0030]所述主框架1由上框架14和下框架12组成,所述上框架14与所述下框架12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立柱13,所述立柱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框架14和所述下框架12插接配合;
[0031]所述上框架14上设置有上散热结构,所述下框架12上设置有下散热结构,所述上防护结构2的下沿高度位于所述上散热结构底部的下方;所述上散热结构为上散热架142,所述上框架14为矩形框架,且由若干条所述上散热架142拼接而成,呈直角连接的两个相邻所述上散热架142之间设置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和上防护结构(2),该上防护结构(2)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的上方,且罩设于所述主框架(1)上部的外侧;所述主框架(1)由上框架(14)和下框架(12)组成,所述上框架(14)与所述下框架(12)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立柱(13),所述立柱(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框架(14)和所述下框架(12)插接配合;所述上框架(14)上设置有上散热结构,所述下框架(12)上设置有下散热结构,所述上防护结构(2)的下沿高度位于所述上散热结构底部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结构为上散热架(142),所述上框架(14)为矩形框架,且由若干条所述上散热架(142)拼接而成,呈直角连接的两个相邻所述上散热架(142)之间设置有上对接角架(143),所述上散热架(142)与所述上对接角架(143)的侧面焊接配合;呈直线连接的所述上散热架(142)之间设置有上中架(141),所述上散热架(142)与所述上中架(141)的侧面焊接配合;所述上中架(141)和所述上对接角架(143)上均设置有配合所述立柱(13)插接的插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架(142)由多片等距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上导流板(142a)组成,且所述上导流板(142a)的设置方向为自所述上框架(14)的内侧向外侧逐渐升高,从而在相邻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倾斜向上的出风通道;最上层的所述上导流板(142a)上方和最下层的所述上导流板(142a)下方分别设置有一条上角钢架(142b),对应的所述上导流板(142a)与所述上角钢架(142b)的两侧边沿焊接配合并形成三角管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结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荣健刘明富熊梓淇王熙荣陆大范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电力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