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槽液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09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槽液过滤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通过设在槽体内的溢流板分割成溢流抽滤区和电镀操作区,所述电镀操作区的槽底和槽壁分别设有打气机构和进水管,所述抽滤区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有过滤泵,所述过滤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循环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过滤泵纸件的管道上还设有增压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槽液过滤效率,降低了镀件表面出现针孔、麻点等不良现象。麻点等不良现象。麻点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槽液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电镀槽液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镀过程中,镀液状态始终处于消耗的不稳定状态,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电镀溶液的温度、药液浓度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同时为了避免溶液出现浓差极化,还需要对镀液持续进行过滤,否则镀液杂质或电镀添加剂的分解物出现累积,导致镀件表面出现针孔、麻点等不良现象。常规过滤操作是将镀槽中镀液电镀实施的同时通过循环管泵抽出槽体外经过滤机过滤,该过程中,由于镀液抽离管口有限,可能出现部分远离镀液抽离管口区域的槽液的过滤循环效率低下,同时常规的过滤泵滤材一般采用涤纶线绕棉芯、碳纤维滤芯、纯纸浆滤纸和纤维滤芯等这种滤材不能反复利用,操作繁琐,并且容易产生固废,给工厂带来繁重的运营成本,最终导致电镀液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镀槽液过滤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镀槽液过滤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通过设在槽体内的溢流板分割成溢流抽滤区和电镀操作区,所述电镀操作区的槽底和槽壁分别设有打气机构和进水管,所述抽滤区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有过滤泵,所述过滤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循环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过滤泵纸件的管道上还设有增压泵。
[0005]作为优选,所述打气机构包括设在槽底的固定架和设在固定架上的至少一根的打气管,所述打气管沿长度方向设有斜向下设置的气孔,所述气孔的朝向相对打气管两侧采用交错设置。
[0006]作为优选,所述打气管上的气孔的朝向为斜向下45
°

[0007]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泵采用PP过滤袋式率泵。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泵中PP过滤袋的过滤精度为1微米。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泵还设有气液排放口和缓冲槽,所述气液排放口通过软管与缓冲槽连接,缓冲操底部设有阀门管道与过滤泵的进水管连通。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溢流抽滤区提高了槽液抽滤更换效率,避免了部分区域槽液死角同时有利于飘浮液面表面的细小杂质的快速过滤;由常规的18绕线5微米棉芯替换成3个1微米的滤袋提高了过滤精度和镀液纯净度,且通过反向强冲能多次循环利用,操作方便;进一步的采用缓冲槽提高了添加剂补料方便,避免直接添加带来杂质;另外优化了打气管的设置避免直吹工件带来防止镀件表面出现针孔、麻点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镀槽液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所述过滤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所示打气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槽体1、溢流板2、溢流抽滤区3、电镀操作区4、进水管5、出水管6、过滤泵7、打气管8、增压泵9、气孔10、气液排放口11、缓冲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电镀槽液过滤装置,包括槽体,槽体内部空间通过溢流板将其分割成溢流抽滤区和电镀操作区,在溢流抽滤区设置出水管,出水管的端部靠近槽底设置;在电镀操作区的槽壁上则设置进水管,进水管需在液面下,槽底部则铺设2根打气管,打气管上开设均匀的气孔,为了打气均匀及避免气流直接吹向工件,气孔采用斜向下45
°
角开设,且采用左右两侧交替设置,使得气流吹向槽底再反弹向工件,从而保持充分搅拌的条件下避免出现镀件气孔或麻点不良。
[0017]所述出水管连接增压泵后与过滤泵的进水口连通,过滤泵的出水口则通过管道与槽体的进水管循环连接。由于采用溢流板的设置,提高了搅拌过滤的效率,漂浮杂质的清除率。
[0018]作为优选方案,本技术中由常规的18支线绕5μm级棉芯替换成简单易操作的3个1μm过滤袋,提高过滤的精度,提高镀液的纯净度,操作方便,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减少固废的输出。
[0019]溶液经过机械泵的离心力抽至过滤袋,经过泵的压力压至过滤机滤腔内进入过滤袋,经过1μm的PP布袋,把固体颗粒拦截在袋内,干净的溶液再由离心泵自身的压力返回所需要的的容器内。
[0020]作为改进方案,过滤泵还设有气液排放口和缓冲槽,所述气液排放口通过软管与缓冲槽连接,缓冲操底部设有阀门管道与过滤泵的进水管连通。当过滤泵压力过高时,通过企业排放口的阀门排出,可以将其中可能存在的气体部分排出提高过滤效率,另外在对槽液添加添加剂时,部分关闭进出水口,将添加剂投入缓冲槽内做适当内循环后,再送入镀槽内,避免了直接投入槽内导致的局部添加剂过量(添加剂的添加量通常在0.1

0.5ml/L),提高了镀件良率。
[0021]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槽液过滤装置,包括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通过设在槽体内的溢流板分割成溢流抽滤区和电镀操作区,所述电镀操作区的槽底和槽壁分别设有打气机构和进水管,所述抽滤区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有过滤泵,所述过滤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循环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过滤泵纸件的管道上还设有增压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镀槽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机构包括设在槽底的固定架和设在固定架上的至少一根的打气管,所述打气管沿长度方向设有斜向下设置的气孔,所述气孔的朝向相对打气管两侧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夕军余海成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托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