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003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包括安装箱,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的背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并且第三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插设于工作箱的内部,并且连接杆上设置有粉碎旋转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处理箱上端设置的梯形块在工作箱下端开设的梯形槽内进行卡合滑动,并通过处理箱一端表面设置的把手以及处理箱底部设有的万向轮,对处理箱进行移动,使得处理箱内部的建筑废料便于进行运输与清理的效果。输与清理的效果。输与清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且现在的施工区域,场地也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施工场地现场经常会有一些废弃的建筑材料需要清理,如渣土、弃土、废料等,所以一般在建筑施工现场都会设置有垃圾池。
[0003]目前,垃圾池数量和种类也是越来越多,垃圾池将垃圾进行收纳集中处理,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及需求的不断变化产生,人们对于施工现场垃圾池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一些建筑废料规模大多较大,都堆积在垃圾池里,使得在进行收集处理时非常的不便,且现有的一般都是通过小推车将废料进行运输至垃圾池,但是在要对垃圾池进行清理时又非常不便将废料再次进行运输,施工人员需要将废料再次铲起较为费时费力,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包括:
[0006]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工作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工作箱的下端卡合滑动连接有处理箱;
[0007]安装箱,所述工作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且安装箱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的背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并且第三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插设于工作箱的内部,并且连接杆上设置有粉碎旋转轮;
[0008]废料箱,所述废料箱的一端铰接连接有箱门,且箱门与处理箱的一端表面相贴合,所述废料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且铰接块的中间位置处铰接连接有铰接移动块,所述铰接移动块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插设有丝杆,且丝杆下端轴承连接有支撑柱,并且丝杆的上端贯穿支撑柱的上端,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废料箱的三侧皆设置有支撑柱、丝杆、第二电机,且废料箱两侧的丝杆表面套设有旋转移动块,所述旋转移动块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旋转槽,所述废料箱的两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环。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两侧下端开设有梯形槽,所述处理箱的两侧上端设置有梯形块,且处理箱上端设置的梯形块卡合在工作箱下端开设的梯形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处理箱远离废料箱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把手,且处理箱的底部设置有
四组万向轮。
[0011]优选的,所述废料箱两侧设置的支撑柱、丝杆、第二电机的高度尺寸小于废料箱一端设置的支撑柱、丝杆、第二电机的高度尺寸。
[0012]优选的,所述箱门与工作箱、进料斗、处理箱的与一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且相互贴合。
[0013]优选的,所述旋转环与旋转槽的尺寸相同,且旋转环内嵌于旋转槽内部。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将建筑废料通过进料斗进行投放,随后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输出端上设置的第一锥形齿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轮两侧与之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进行旋转,从而同步带动第三锥形齿轮与第四锥形齿轮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第四锥形齿轮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与连接杆上设置的粉碎旋转轮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设备对从进料斗投放进的建筑废料进行粉碎,并将其排入处理箱内部,从而达到避免建筑废料过大导致的收集处理不便的状况发生;
[0015]在需要对垃圾池进行清理时,通过处理箱上端设置的梯形块在工作箱下端开设的梯形槽内进行卡合滑动,并通过处理箱一端表面设置的把手以及处理箱底部设有的万向轮,对处理箱进行移动,使得处理箱内部的建筑废料便于进行运输与清理的效果,从而避免施工人员需要对废料再次铲起进行运输,而且其整体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实用性很高,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工作箱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废料箱的立体结构局部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一锥形齿轮的立体结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工作箱;2、支架;3、进料斗;4、安装箱;5、粉碎旋转轮;6、处理箱;7、废料箱;8、箱门;9、支撑柱;10、丝杆;11、第二电机;12、铰接移动块;13、铰接块;14、旋转移动块;15、第一电机;16、第一锥形齿轮;17、连接杆;18、旋转环;19、旋转槽;20、第二锥形齿轮;21、第三锥形齿轮;22、第四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建筑施工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包括:
[0025]工作箱1,工作箱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2,工作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工作箱1的下端卡合滑动连接有处理箱6,工作箱1的两侧下端开设有梯形槽,处理箱6的两侧上端设置有梯形块,且处理箱6上端设置的梯形块卡合在工作箱1下端开设的梯形槽内,
根据图1与图2所示,该设计使得处理箱6再对内部进行清理之后,达到便于重新与工作箱1进行对接的目的,以此达到避免对接不准使得废料泄露的效果;
[0026]处理箱6远离废料箱7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把手,且处理箱6的底部设置有四组万向轮,根据图2所示,在需要对废料进行清理时,该设计便于施工人员对处理箱6进行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对废料进行集中处理的目的;
[0027]安装箱4,工作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4,且安装箱4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5,并且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6,第一锥形齿轮16的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0,且第二锥形齿轮20的背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21,并且第三锥形齿轮21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22,第四锥形齿轮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插设于工作箱1的内部,并且连接杆17上设置有粉碎旋转轮5;
[0028]废料箱7,废料箱7的一端铰接连接有箱门8,且箱门8与处理箱6的一端表面相贴合,箱门8与工作箱1、进料斗3、处理箱6的与一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且相互贴合,根据图1与图6所示,该设计使得施工人员在将废料投放至废料箱7内部时不会因为箱门8的翻转而发生废料掉落的状况,从而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箱(1),所述工作箱(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工作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所述工作箱(1)的下端卡合滑动连接有处理箱(6);安装箱(4),所述工作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4),且安装箱(4)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5),并且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6)的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0),且第二锥形齿轮(20)的背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21),并且第三锥形齿轮(21)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22),所述第四锥形齿轮(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插设于工作箱(1)的内部,并且连接杆(17)上设置有粉碎旋转轮(5);废料箱(7),所述废料箱(7)的一端铰接连接有箱门(8),且箱门(8)与处理箱(6)的一端表面相贴合,所述废料箱(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13),且铰接块(13)的中间位置处铰接连接有铰接移动块(12),所述铰接移动块(12)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插设有丝杆(10),且丝杆(10)下端轴承连接有支撑柱(9),并且丝杆(10)的上端贯穿支撑柱(9)的上端,所述支撑柱(9)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与丝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强刘玲芝李冬玉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