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6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4
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包括导管,导管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导丝腔、第一气路通道和第二气路通道,导管前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的前导丝口、连通至第一气路通道前端的第一气口和连通至第二气路通道前端的第二气口,导管后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的后导丝口,导管外壁上设置有连通至导丝腔的血液入孔,导管在位于血液入孔与后导丝孔之间的管段上间隔设置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了传统的修补血管方案和植入支架方案的优势,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阻断目标血管的血流,对目标血管的近端和远端进行闭合处理,在修补血管的过程中,导丝腔在血液入孔与血液出孔之间的区段可供血液临时流通,避免末端器官因长时间缺氧和缺血而出现坏死。和缺血而出现坏死。和缺血而出现坏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血管外科手术用具
,特别是一种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外周血管主要是指除冠状动脉、胸腹部主动脉以及颅内动脉以外的所有血管,主要包括内脏血管、颈部血管和四肢血管。在外周血管中,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血流量大且位置浅表,其用于给大脑供血供氧,颈总动脉一旦发生破裂损伤,情况最为凶险,需要立即按压止血,但按压止血的同时也阻断了大脑了供血供氧,由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若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处理损伤并恢复血运,将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0003]处理颈总动脉破裂损伤有两套方案,一是修补血管,二是植入支架。修补血管时,需要先将血管破裂处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剥离出一段长度,再分别通过血管钳夹闭血管近端和远端,最后对血管破裂处进行吻合修补,修补完成后,撤下血管钳以恢复大脑供血供氧。修补血管的方式手术费用相对较低,术后恢复相对较快,愈后效果相对更好。植入支架时,经股动脉行介入手术,将支架送至血管破裂处,通过支架将血管的近端和远端连通,从而恢复颈总动脉内的血液流通。植入支架的方式并不需要修复破损的血管,手术效率高,能更快恢复大脑的血运,造成脑损伤的风险相对较低。
[0004]上述两套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修补血管的过程中需要夹闭血管的近端和远端,直到修补完成才能恢复血液流通,随着修补时间的延长,脑损伤的风险将会持续增加;2、植入支架后部分病患会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后期还存在支架脱出血管,造成血管破裂处二次出血的风险。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它解决了目前处理颈总动脉破裂损伤的方案中,修补血管的方案术中风险相对较大,植入支架的方案术后风险相对较大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包括导管,导管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导丝腔、第一气路通道和第二气路通道,导管前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的前导丝口、连通至第一气路通道前端的第一气口和连通至第二气路通道前端的第二气口,导管后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的后导丝口,导管外壁上设置有连通至导丝腔的血液入孔,导管在位于血液入孔与后导丝孔之间的管段上间隔设置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第一球囊连通至第一气路通道后端,第二球囊连通至第二气路通道后端。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个血液入孔环绕导管外壁均布一圈,血液入孔的直径为0.9

1.1mm,任意两个相邻的血液入孔的间距大于2mm。
[0008]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球囊环绕附着在导管外壁上,在其内部未充气时呈干瘪状态,在其内部充满气体时膨胀呈环柱形;第二气囊环绕附着在导管外壁
上,在其内部未充气时呈干瘪状态,在其内部充满气体时膨胀呈环柱形。
[0009]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管在第一球囊两端的管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圈第一显影标记,导管在第二球囊两端的管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圈第二显影标记,导管在血液入孔处的管外壁上设有一圈第三显影标记。
[0010]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显影标记、第二显影标记及第三显影标记均为黄金材质的圆环,相应的,导管在第一显影标记、第二显影标记及第三显影标记所在的管段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环槽、第二定位环槽及第三定位环槽,第一显影标记安装在第一定位环槽中,并与导管外壁齐平且无缝隙,第二显影标记安装在第二定位环槽中,并与导管外壁齐平且无缝隙,第三显影标记安装在第三定位环槽中,并与导管外壁齐平且无缝隙。
[0011]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血液入孔的轴心线相对于导丝腔的轴心线形成锐角夹角a,锐角夹角a的角点相对靠近导管后端。
[0012]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锐角夹角a为35
°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4]1、其作为外周血管损伤后的手术处理用具,结合了传统的修补血管方案和植入支架方案的优势,一方面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阻断目标血管的血流,对目标血管的近端和远端进行闭合处理,以满足修补血管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在修补血管的过程中,以及导丝腔在血液入孔与后导丝口之间的区段可供血液临时流通,进而保持血运通畅,避免末端器官因长时间缺氧和缺血而出现坏死。
[0015]2、血液入孔采用了小孔径、多孔数、环形均布的设计,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开孔对导管结构强度的影响,抵消血液入流时产生的侧向力,使导管在血管中能更好的保持居中,避免导管在侧向力的作用下贴血管内壁而导致血液入流不畅。
[0016]3、导管上设置有多处显影标记,在介入手术时可通过DSA机(C臂机)精准定位到第一球囊、第二球囊、血液入孔的位置,便于介入手术的开展。
[0017]4、血液入孔的轴心线相对于导丝腔的轴心线形成锐角夹角,基于该设计,可起到引流血液通过血液入孔进入导丝腔中的效果。
[0018]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B

B剖视图;
[0022]图4为图1的D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例说明:导管1;导丝腔11;第一气路通道12;第二气路通道13;前导丝口14;第一气口15;第二气口16;血液入孔17;第一显影标记181;第二显影标记182;第三显影标记183;后导丝口19;第一球囊2;第二球囊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5所示,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包括导管1,导管1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导丝腔11、第一气路通道12和第二气路通道13,导管1前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11的前导丝口14、连通至第一气路通道12前端的第一气口15和连通至第二气路通道13前端的第二气口16,导管1后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的后导丝口19,导管1外壁上设置有连通至导丝腔11的血液入孔17。
[0027]导管1在位于血液入孔17与后导丝口19之间的管段外部间隔设置有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3,第一球囊2连通至第一气路通道12后端,并环绕附着在导管1外壁上,其内部未充气时呈干瘪状态,其内部充满气体时膨胀呈环柱形,第二球囊3连通至第二气路通道13后端,其环绕附着在导管1外壁上,其内部未充气时呈干瘪状态,其内部充满气体时膨胀呈环柱形。
[0028]优选,多个血液入孔17环绕导管1外壁均布一圈,血液入孔17的直径为0.9

1.1mm,任意两个相邻的血液入孔17的间距大于2mm。基于上述缩小孔径、增加孔数量、所有孔呈环形均布的设计,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开孔对导管结构强度的影响,抵消血液入流时产生的侧向力,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其特征是:包括导管,导管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导丝腔、第一气路通道和第二气路通道,导管前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的前导丝口、连通至第一气路通道前端的第一气口和连通至第二气路通道前端的第二气口,导管后端设有连通至导丝腔的后导丝口,导管外壁上设置有连通至导丝腔的血液入孔,导管在位于血液入孔与后导丝孔之间的管段上间隔设置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第一球囊连通至第一气路通道后端,第二球囊连通至第二气路通道后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其特征是:多个血液入孔环绕导管外壁均布一圈,血液入孔的直径为0.9

1.1mm,任意两个相邻的血液入孔的间距大于2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周血管损伤用双球囊阻断导管,其特征是:第一球囊环绕附着在导管外壁上,在其内部未充气时呈干瘪状态,在其内部充满气体时膨胀呈环柱形;第二气囊环绕附着在导管外壁上,在其内部未充气时呈干瘪状态,在其内部充满气体时膨胀呈环柱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礼明邓至和熊国祚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