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186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递送控释系统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亲水性包裹层,亲水性包裹层内部包裹有亲脂性光敏剂,亲脂性光敏剂上结合有亲脂性药物,亲水性包裹层外部连接有亲水性聚乙二醇链。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大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大幅度增加药物的肿瘤分布和生物利用度,提高系统生物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荧光成像来引导抗肿瘤治疗进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肿瘤缺乏免疫原性和随后的抗肿瘤免疫激活不足的问题。原性和随后的抗肿瘤免疫激活不足的问题。原性和随后的抗肿瘤免疫激活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药物递送控释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免疫治疗类药物的不断研发,免疫治疗也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癌症有效治疗方案。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已在非小细胞肺癌、肝癌、黑色素瘤和食管癌等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展示出了卓越的治疗效果。然而,肿瘤免疫治疗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大部分实体瘤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异常低下,其中,肿瘤缺乏免疫原性和随后的抗肿瘤免疫激活不足是关键原因。
[0003]将ICB类药物与化疗、靶向治疗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等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借助其他治疗方式以降低肿瘤负荷并提高肿瘤免疫原性,则有望增强ICIs药物的响应率,同时发挥不同治疗机理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最终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如胶束、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颗粒等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整合多种抗癌治疗方法,实现联用药物的共递送,以提高肿瘤免疫原性,激发T细胞相关免疫应答,并获得显著的协同抗肿瘤疗效。纳米系统可改善联用药物的体内分布及药代动力学性质,有效控制药物剂量与起效时间,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进而增强协同治疗效果,为ICB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递送策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肿瘤缺乏免疫原性和随后的抗肿瘤免疫激活不足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包括亲水性包裹层,亲水性包裹层内部包裹有亲脂性光敏剂,亲脂性光敏剂上结合有亲脂性药物,亲水性包裹层外部连接有亲水性聚乙二醇链。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大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大幅度增加药物的肿瘤分布和生物利用度,提高系统生物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荧光成像来引导抗肿瘤治疗进程。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亲水性包裹层为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聚合体系。
[0009]进一步,亲脂性光敏剂为二氢卟吩e6。
[0010]进一步,亲脂性药物为二氢青蒿素。
[0011]进一步,亲水性聚乙二醇链为羧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
[0012]进一步,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聚合体系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0013](2.1)将硫酸软骨素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吡啶和醋酸酐,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20

25h;
[0014](2.2)将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截留分子量为800

1200D的透析袋中,用去离子水透析,再冷冻干燥,制得AC

CS,即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聚合体系。
[0015]进一步,步骤(2.1)中,硫酸软骨素和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4

5mg:2

3mL。
[0016]进一步,步骤(2.1)中,吡啶、醋酸酐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03

0.05:0.02

0.03:20

30。
[0017]进一步,步骤(2.1)中,有机溶剂为甲酰胺。
[0018]进一步,步骤(2.2)中,截留分子量为1000D。
[0019]进一步,步骤(2.2)中,透析3

5d。进一步,乙酰化硫酸软骨素聚合体系的结构式如下:
[0020][0021]进一步,羧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通过以下方法制得:(1.1)将mPEG2000、丁二酸酐和二甲氨基吡啶混合,将所得混合物溶解于氯仿中,于65℃下反应45

50h,制得反应溶液;(1.2)将步骤(1)制得的反应溶液依次经过滤、纯化和干燥处理,制得mPEG2000

COOH,即羧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进一步,步骤(1.1)中,mPEG2000、丁二酸酐和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5

20:10

15:0.5

1。进一步,步骤(1.1)中,混合物和氯仿的质量体积比为25

30g:200mL。进一步,羧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的结构式如下:
[0022][0023]进一步,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通过以下方法制得:(1)将步骤(1.2)制得的羧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采用N

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活化处理,得到反应物一;
[0024](2)将步骤(2.2)制得的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聚合体系和4

二甲氨基吡啶分散至二甲基亚砜中,然后加入步骤(1)制得的反应物一,于室温下反应10

15h,再加入二氢卟吩e6,于室温下反应45

50h,最后转移至截留分子量为2500

3500D的透析袋中,用去离子水透析,冷冻干燥,制得mPEG

AC

CS

Ce6,即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

乙酰化硫酸软骨素

二氢卟吩e6;
[0025](3)将二氢青蒿素分散于二甲基亚砜中,然后分散于四氢呋喃中,加入步骤(2)制
得的mPEG

AC

CS

Ce6和去离子水,超声混匀,转移至截留分子量为800

1200D的透析袋中,用去离子水透析,冷冻干燥,制得DHA@mPEG

AC

CS

Ce6,即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
[0026]进一步,步骤(1)中,羧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N

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比为22

28:42

48:42

48。
[0027]进一步,步骤(1)中,羧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N

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

(3

二甲氨基丙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亲水性包裹层(1),所述亲水性包裹层(1)内部包裹有亲脂性光敏剂(3),所述亲脂性光敏剂(3)上结合有亲脂性药物(4),所述亲水性包裹层(1)外部连接有亲水性聚乙二醇链(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动力驱动细胞质膜激活的抗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控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包裹层(1)为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聚合体系。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枭宋明珠蒋贵荣虞樵靳光浩李睿秋曾莉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