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及软管组件,该软管包括软管本体、保温层、保护层,保温层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均是由一根或多根保温条构成,且内层的保温条呈螺旋式包裹在软管本体的外壁,外层的保温条与内层的保温条螺旋缠绕方向相反且包裹在内层的外壁,其中内层或/和外层将软管本体的外壁面全部包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软管部分,不仅能够随意弯和盘,而且在保温内外层全方位覆盖式的隔开下、结合外周保护层的裹紧设计,大幅度提升软管的保温性能,同时,在双向螺旋缠绕的布局中,进一步增强抗变形能力,此外,为体积小型化提供基础。小型化提供基础。小型化提供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及软管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橡胶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同时还涉及一种软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厂中,需要使用软管本体将流体输送到设备反应腔室进行加热或冷却,使用软管本体的好处在于,软管本体属于柔性连接,拆卸方便,在调整设备的摆放位置时,不会妨碍设备的维护,在芯片的制造过程中,反应腔室温度的稳定性对芯片的良品率具有重要影响,软管本体在具有安全、洁净、性能优异、能够适应更大的温度范围这些特性之外,还需要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若保温隔热的效果差,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流体的温度会发生变化,需要采用更高功率的温控系统来降低设备端的温度波动,不仅影响的设备正常的运作,而且若软管本体外壁过热,会造成日常维护中的安全问题,若软管本体的外壁过冷,则水容易凝结在软管本体外壁上并沿着软管本体移动,存在滴落到设备的关键位置造成短路的安全隐患。
[0003]然而,市场上也有很多软管本体销售,且常规的采用外套保温棉和外层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温,这样一来,存在以下缺陷:
[0004]1、软管本体和保温棉的结合处很难紧密,同时随着软管本体自身的直径变大,越粗所需要形成保温层越厚,大幅度增加了整体的体积,而且一旦有穿孔设计时候,很难实施穿孔处的保温;
[0005]2、外层保温包裹后,柔韧性差,也影响软管本体的弯曲和盘放,且冲击和压缩的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保温效果好、体积小、便于盘放的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
[0007]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软管组件。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其包括:
[0010]软管本体;
[0011]保温层,保温层包裹在软管本体的外壁上;
[0012]保护层,保护层套装在保温层上,保护层用于将保温层箍紧;
[0013]特别是,保温层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均是由一根或多根保温条构成,且内层的保温条呈螺旋式包裹在软管本体的外壁,外层的保温条与内层的保温条螺旋缠绕方向相反且包裹在内层的外壁,其中内层或/和外层将软管本体的外壁面全部包覆。
[0014]优选地,内层和外层均为单层结构。最佳的减小软管整体壁厚。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内层的保温条拼接且贴合缠绕在软
管本体的外壁上;外层的保温条拼接且贴合缠绕在内层的外壁上。这样所形成的双层保温效果之间存在互补,不仅改善保温性能,而且也便于软管的弯盘操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抗冲击防变形能力。
[0016]优选地,内层的保温条搭压缠绕在软管本体的外壁上,内层的保温条的搭压率大于0小于100%;或者,内层的保温条拼接缠绕在所述软管本体的外壁上,相邻的保温条相贴合并抵紧。
[0017]优选地,内层和外层的层厚为0.8
‑
10mm;和/或,在25
±
2℃下,保温条的导热系数为0.017
‑
0.025W/m*k;和/或,保温条的耐温范围为
‑
200~650℃。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保护层由热缩管热缩后形成,热缩管的管径为25~150mm。
[0019]优选地,保护层至少有两层。起到双重防护、
[0020]进一步的,保温层、保护层向软管本体的两端延伸并覆盖住软管本体。这样软管可以任一裁切,均具有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功效。
[0021]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0022]一种软管组件,其包括软管部分和接头部分,其中软管部分为上述的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接头部分为金属接头,保温层、保护层向软管本体的两端延伸并覆盖住软管本体与金属接头的连接处。
[0023]优选地,软管组件还包括端部保护套,端部保护套的一端部套装在金属接头上,端部保护套的另一端部向软管本体的中部延伸并包裹在保护层的外壁上。这样所形成端头保护效果最佳。
[0024]进一步,端部保护套为两层结构,端部保护套包括位于内层的保护膜层和位于外层的保护套层,保护膜层的材质为PTFE膜,保护套层的材质为硅胶热缩管。
[0025]此外,保护膜层的孔径为0.1
‑
20μm,保护膜层的厚度为10
‑
60μm,保护套层的管径为25
‑
150mm。以满足实际使用之需要。
[002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7]本技术所采用的软管部分,不仅能够随意弯和盘,而且在保温内外层全方位覆盖式的隔开下、结合外周保护层的裹紧设计,大幅度提升软管的保温性能,同时,在双向螺旋缠绕的布局中,进一步增强抗变形能力,此外,为体积小型化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中软管组件的剖视示意图(一端部);
[0029]图2为图1的软管部分的主视示意图(局部进行了剖视);
[0030]图3为图2中A
‑
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31]其中:R.软管部分;100.软管本体;200.保温层;201.保温条;202.第一保温层;203.第二保温层;300.保护层;301.第一保护层;302.第二保护层;J. 软管接头部分;400.金属接头;401.螺纹;500.端部保护套;501.保护膜层;502.保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
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组件,其包括软管部分R和软管接头部分J。
[0034]具体的,软管部分R包括软管本体100、保温层200、保护层300;软管接头部分J包括金属接头400和端部保护套500。
[0035]本例中,软管本体100用于输送流体,软管本体100可以为硅胶管、橡胶管等软管本体,在本实施例中,软管本体100为硅胶管。
[0036]保温层200包裹在软管本体100的外壁上,保温层200有两层,分别为位于内层的第一保温层202和位于外层的第二保温层203。
[0037]第一保温层202和第二保温层203均由多根保温条201缠绕而成。
[0038]具体地,第一保温层202由多根保温条201缠绕在软管本体100的外壁上构成,第二保温层203有多根保温条201缠绕在第一保温层202的外壁上构成,第一保温层202中的保温条201和第二保温层203中的保温条201的缠绕方向相反,保温条201在缠绕时采用拼接缠绕的方式,相邻的保温条201相互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其包括:软管本体;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在所述软管本体的外壁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套装在所述保温层上,所述保护层用于将所述保温层箍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均是由一根或多根保温条构成,且所述内层的所述保温条呈螺旋式包裹在所述软管本体的外壁,所述外层的保温条与所述内层的保温条螺旋缠绕方向相反且包裹在所述内层的外壁,其中所述内层或/和外层将所述软管本体的外壁面全部包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单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保温条拼接且贴合缠绕在所述软管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外层的保温条拼接且贴合缠绕在所述内层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的层厚为0.8
‑
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易弯折、抗形变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热缩管热缩后形成,所述热缩管的管径为25~15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易弯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东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