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及其吸收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62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及其吸收制品,所述芯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亲水层、第一粘接层、第一高分子层、蓬松层、第二高分子层、第二粘接层和第二亲水层;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包括第一侧吸收区、第二侧吸收区、前吸收区、中吸收区和后吸收区;所述第一高分子层设有第一侧导流槽、第二侧导流槽、Y型导流槽和第一前导流槽;所述Y型导流槽由3条相互连通的导流槽组成,其中两条所述支槽位于所述前吸收区内,剩余的一条所述支槽位于所述中吸收区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通过Y型导流槽、第一前导流槽的设置,引导液体在前吸收区扩散,并降低液体发生前漏的风险,具有导流性能好,防漏性能好的优点。防漏性能好的优点。防漏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及其吸收制品


[0001]本技术涉及吸收制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及其吸收制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吸收制品,为了提升芯体的利用率,一般会在芯体中设置导流槽,引导液体在芯体中扩散。但目前导流槽的设计大多沿芯体长边竖直贯通,无法解决吸收制品例如纸尿裤在穿着时可能存在的前部鼓包甚至前漏的问题。
[0003]例如,6

10月龄是宝宝学习爬行的关键期,也被称为爬行期,在这个阶段,宝宝将有更多的时间处在爬行的姿势,吸收制品前部容易出现导流不畅鼓包甚至前漏的现象。另外,有趴睡习惯的宝宝穿着纸尿裤时存在前述同样问题。
[0004]宝宝爬行和俯卧的姿势对纸尿裤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没有针对宝宝前述情况下而提升舒适度和防前漏的吸收芯体和吸收制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及其吸收制品,通过Y型导流槽、第一前导流槽和第二前导流槽的设置,引导液体在前吸收区扩散,并降低液体发生前漏的风险;通过第一侧导流槽和第二侧导流槽的设置,使芯体在穿着时形成盆状、更贴合人体的曲线,大腿活动更自如,更适用于爬行期的宝宝,具有导流性能好,防漏性能好的优点。
[0006]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及其吸收制品。所述芯体呈长方体状,所述芯体的长度为L,所述芯体的宽度为W,在所述芯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芯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亲水层、第一粘接层、第一高分子层、蓬松层、第二高分子层、第二粘接层和第二亲水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亲水层上;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固定在所述第一粘接层上,所述第一高分子层设有第一侧导流槽、第二侧导流槽、Y型导流槽和第一前导流槽,所述第一侧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长边设置,所述第一侧导流槽的两端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二侧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长边设置,所述第二侧导流槽的两端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长边上,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包括第一侧吸收区、第二侧吸收区、前吸收区、中吸收区和后吸收区,所述第一侧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长边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二侧吸收区为所述第二侧导流槽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长边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前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所述第二侧导流槽、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以及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1/3L的平行线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中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所述第二侧导流槽、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1/3L的平行线以及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宽边1/3L的平行线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后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所述第二侧导流槽、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宽边以及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宽边1/3L的平行线围绕形成的区
域,所示Y型导流槽由连通于一处的三条支槽组成,其中两条所述支槽位于所述前吸收区内,其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前导流槽的两端连通,所述Y型导流槽剩余的一条所述支槽位于所述中吸收区内,所述第一前导流槽位于所述前吸收区内;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亲水层上;所述第二高分子层铺设在所述第二粘接层上;所述蓬松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层之间。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及其吸收制品,通过Y型导流槽、第一前导流槽的设置,引导液体在前吸收区扩散,并降低液体发生前漏的风险;通过第一侧导流槽和第二侧导流槽的设置,使芯体在穿着时形成盆状,能够有效防止侧漏,并且更贴合人体的曲线,使穿着者大腿活动更自如,更适用于爬行期的宝宝,具有导流性能好,防漏性能好的优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分子层还设有第一后导流槽和第二后导流槽,所述第一后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后导流槽均位于所述后吸收区内,所述第一后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一侧导流槽设置,所述第二后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二侧导流槽设置,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相对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长中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共同形成“八字型”,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最小距离为0.3

0.5W,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后导流槽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的中部的切线与所述长中轴的夹角为15~30
°
,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的长度为15~40mm。通过设置第一后导流槽和第二后导流槽,一方面引导液体向后吸收区流动,另一方面第一后导流槽与第二后导流槽的位置对应宝宝的臀部,弧形的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对称设置、共同形成“八字型”可以提高芯体穿着后的舒适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分子层还设有第二前导流槽、所述第二前导流槽位于所述前吸收区内,所述第二前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一前导流槽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之间,第二前导流槽的长度为第一前导流槽长度的1.5

1.8倍。第二前导流槽的设置可进一步避免本实施例所述的纸尿裤芯体发生前漏。当第一前导流槽中部的液体积聚过多时,其中向第一宽边方向流动的液体将流入第二前导流槽,并沿第二前导流槽回流至前吸收区的其他区域,有效避免液体向第一宽边方向流动造成前漏。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吸收区的高分子克重和所述第二侧吸收区的高分子克重小于所述中吸收区的高分子克重,所述前、中吸收区的高分子克重大于所述后吸收区的高分子克重。通过高分子克重的限定,使宝宝穿着纸尿裤爬行时,大腿的运动更轻盈,并且还提升了前吸收区的吸收性能,使芯体更适用于经常处在爬行的姿势的人群以及有趴睡习惯的人群。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接层由若干螺旋状的胶条构成,相邻的所述胶条之间的距离为2

10mm。通过限定相邻的胶条之间的间距为2

10mm,使相邻的胶条形成微型导流槽,当液体从第一亲水层流入第一粘接层后,第一粘接层上的微型导流槽还能对液体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这种导流作用更具体的会体现为扩散作用,能有效提高芯体的吸收性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导流槽的两端与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的距离为1/6L~1/4L。
[0013]进一步地,所述Y型导流槽的对称轴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长中轴共线;所述第一前导流槽以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长中轴为对称轴轴对称设置;所述Y型导流槽与所述第一
前导流槽的两端连接的两支槽的夹角为30

60
°
。将Y型导流槽轴对称设置并限定两支槽的夹角,有利于时Y型导流槽更均匀地将液体导流分散至前吸收区,提高前吸收区的高分子利用率,避免前吸收区鼓包。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导流槽与所述第二侧导流槽相对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长中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导流槽的两端的距离为0.3

0.6L,所述第二侧导流槽的两端的距离为0.3

0.6L,所述第一侧导流槽与所述第二侧导流槽的最小距离为0.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呈长方体状,所述芯体的长度为L,所述芯体的宽度为W,在所述芯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芯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亲水层、第一粘接层、第一高分子层、蓬松层、第二高分子层、第二粘接层和第二亲水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亲水层上;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固定在所述第一粘接层上,所述第一高分子层设有第一侧导流槽、第二侧导流槽、Y型导流槽和第一前导流槽,所述第一侧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长边设置,所述第一侧导流槽的两端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长边上,所述第二侧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长边设置,所述第二侧导流槽的两端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长边上,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包括第一侧吸收区、第二侧吸收区、前吸收区、中吸收区和后吸收区,所述第一侧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长边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二侧吸收区为所述第二侧导流槽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长边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前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所述第二侧导流槽、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以及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1/3L的平行线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中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所述第二侧导流槽、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宽边1/3L的平行线以及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宽边1/3L的平行线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后吸收区为所述第一侧导流槽、所述第二侧导流槽、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宽边以及距离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宽边1/3L的平行线围绕形成的区域,所示Y型导流槽由连通于一处的三条支槽组成,其中两条所述支槽位于所述前吸收区内,其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前导流槽的两端连通,所述Y型导流槽剩余的一条所述支槽位于所述中吸收区内,所述第一前导流槽位于所述前吸收区内;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亲水层上;所述第二高分子层铺设在所述第二粘接层上;所述蓬松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导流的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还设有第一后导流槽和第二后导流槽,所述第一后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后导流槽均位于所述后吸收区内,所述第一后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一侧导流槽设置,所述第二后导流槽贴近所述第二侧导流槽设置,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相对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的长中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共同形成“八字型”,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最小距离为0.3

0.5W,所述第一后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后导流槽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导流槽的中部的切线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洁辉彭晓彤胡瑞标
申请(专利权)人:合生元广州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