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153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包括导电通道和树脂薄膜,所述导电通道与树脂薄膜间隔分布,异方导电膜的上下表面均为树脂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铜线编织铜网作为异方导电膜的导电通道,可以使导电粒子排列整齐的分布在机体中,使产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并且采用的铜线直径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H05JK,具体涉及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朝着轻量化,微型化、快速化的方向发展,现在电子产品多数以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面板,连接驱动晶片作为控制传输信号,利用导电粒子连接晶片与面板之间的电极使其导通,避免相邻两电极之间导通发生短路,从而达到只在单一方向上导通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通过工艺控制使导电粒子整齐排列的分布在机体中,且导电粒子形状大小,间距均相同。通过精密点阵排列控制,使产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尤其在高精密控制的传感器和模组中,使用效果更佳。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310290099.9公开了一种反应型异方导电热熔胶粘剂,通过采用湿气固化的热熔胶和导电粒子组成异方导电膜,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可在室温下加工成型,避免了环境污染,简化了加工程序,但是导电粒子为导电金属微球,在热熔胶中存在分散不均匀的问题,会影响异方导电膜的的使用效果。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610889940.X公开了一种含纳米线的多层异方导电胶膜,通过引入纳米线,利用纳米银线和纳米铜线的大长径效应,使产品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挠曲性,但是掺杂的金属纳米线方向不均匀,可能导致传导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导电粒子在异方导电膜中的排列整齐度,增加产品导电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包括导电通道和树脂薄膜,所述导电通道与树脂薄膜间隔分布,异方导电膜的上下表面均为树脂薄膜。
[000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通道为金属线编织成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10

50μm。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线种类选自金、银、铜、镍、金镍合金、银镍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线为铜线。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网的金属线纵向间距为10

100μm,金属线的横向间距为50

200mm。
[0009]申请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采用铜线编织铜网作为异方导电膜的导电通道,可以使导电粒子排列整齐的分布在机体中,且导电粒子形状大小,间距均相同,产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猜测可能的原因是:通过采用10

100μm的纵向间距,50

200mm的横向间距可以使导电通道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一致,可以维持相同的导通电阻。并且铜网的纵向铜线和横向铜线在树脂薄膜中均匀分布,可以减少各通路铜线之间搭接,降低导电通道相互接触造成短路的几率。同时申请人进一步发现,采用的铜线直径为10

50μm,并在横向距离上加设铜
线,可以防止金属网线之间接触造成粒子聚集,防止粒子分布密度不均匀,也避免了金属线直径过高降低电极与导电粒子的接触数量,减少相邻电极未接触导电粒子造成开路的情况。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网的编织方式为:纵向金属线交叉地在横向金属线上下穿过,纵向金属线与横向金属线成90
°
角的编织方式。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网的一次编织循环的纵向金属线数量可选自1根、2根、3根中的一种。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树脂薄膜选自热塑性树脂薄膜、热固性树脂薄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树脂薄膜优选为聚氨酯薄膜,进一步优选为环氧改性聚氨酯薄膜。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树脂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氨酯胶水与环氧胶水按重量比混合,形成改性聚氨酯胶水,经涂布、烘干之后制成改性聚氨酯薄膜。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聚氨酯胶水与环氧胶水的重量比为(5

8):(2

5)。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聚氨酯胶水与环氧胶水的重量比为8:2。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树脂薄膜的厚度为20

50μm。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网与树脂薄膜的面积比为1:(1

1.5)。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网与树脂薄膜的面积比为1:1。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1)制备金属网;
[0022](2)制备树脂薄膜;
[0023](3)先将树脂薄膜放入模腔中,然后放入金属网,再重复上述过程,树脂薄膜与金属网间隔叠放,最后再放入树脂薄膜,最终厚度为100

200mm;
[0024](4)使用20

100kg的压力,110

130℃热压8

15min,得到厚度为50

150mm的胚状半成品;
[0025](5)采用精密激光切割的工艺,将胚状半成品沿截面切割成厚度为0.1

0.5mm的薄膜;
[0026](6)通过肉眼观察或者1000倍放大镜,将带有金属线横向切面的薄膜不良品剔除,即可得到目标产品。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采用铜线编织铜网作为异方导电膜的导电通道,可以使导电粒子排列整齐的分布在机体中,使产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0029](2)本专利技术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采用的铜线直径为10

50μm,并在横向距离上加设铜线,可以防止金属网线之间接触造成粒子聚集,防止粒子分布密度不均匀。
[0030](3)本专利技术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通过采用聚氨酯胶与环氧胶水混合形成改性树脂薄膜,增加树脂薄膜与导电通路之间的复合,提升异方导电膜的耐高温性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金属网的一次编织循环的纵向金属线数量为1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金属网的一次编织循环的纵向金属线数量为3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制备过程中步骤3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的成品侧视图;
[0035]图5为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的单层膜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0036]图6为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的成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通道和树脂薄膜,所述导电通道与树脂薄膜间隔分布,异方导电膜的上下表面均为树脂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通道为金属线编织成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10

5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种类选自金、银、铜、镍、金镍合金、银镍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的金属线纵向间距为10

100μm,金属线的横向间距为50

20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的编织方式为:纵向金属线交叉地在横向金属线上下穿过,纵向金属线与横向金属线成90
°
角的编织方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的一次编织循环的纵向金属线数量可选自1根、2根、3根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点阵排列型异方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薄膜选自热塑性树脂薄膜、热固性树脂薄膜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姜伟林阳姜学广陈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威斯双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