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包括束口架、投料架和投料板,所述束口架与所述投料架插接配合,所述投料板上成型有配合所述投料架插接的投料口,所述投料板上设置有防尘板,且两者转动配合,所述防尘板在不受外力状态下,该防尘板与所述投料板紧密贴合,并完全覆盖所述投料口;所述投料架由第二束口环和锥形导料管组成,所述锥形导料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束口环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束口环相互连通。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在投料过程中和投料后防止粉尘溢出的效果;将投料板连同防尘板至与搅拌设备的注料口处即可完成防尘投料改造,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成本低,改造操作方便快捷。改造操作方便快捷。改造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尘投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饲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无尘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饲料投喂前,需要根据养殖产品不同,向饲料中加入对重对应的添加剂和营养素并进行混合。常用的混合设备为为搅拌机,混合时将饲料主料和添加剂加入拌合设备中进行机械搅拌。在饲料和添加剂输入搅拌设备时,通常采用直接倒料的形式,即在原料袋开口后,直接倒入搅拌设备的投料口中,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飞散的粉尘,严重影响工作现场的环境质量,并且飞散的粉尘还存在爆炸风险;现有技术中,可使用无尘投料站进行无尘化的投料处理,通过内置滤袋和负压设备,通过滤袋吸尘和反吹除尘的方式,可将粉尘吸收后重新输入搅拌设备内。但是无尘投料站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对现有搅拌设备的改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无尘投料装置,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具有良好的投料降尘效果,且可方便对现有搅拌设备进行无尘化改造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包括束口架、投料架和投料板,所述束口架与所述投料架插接配合,所述投料板上成型有配合所述投料架插接的投料口,所述投料板上设置有防尘板,且两者转动配合,所述防尘板在不受外力状态下,该防尘板与所述投料板紧密贴合,并完全覆盖所述投料口;
[0006]所述投料架由第二束口环和锥形导料管组成,所述锥形导料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束口环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束口环相互连通,所述锥形导料管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投料口的形状匹配,且所述锥形导料管的尺寸较小端最大宽度小于所述投料口的最大宽度,该锥形导料管尺寸较大端的最大宽度不小于所述投料口的最大宽度;
[0007]所述第二束口环上设置有配合所述束口架的锁紧件。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束口环为环形金属架,所述锁紧件为设置在该第二束口环外侧的卡扣;所述锁紧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呈中心对称设置在该第二束口环的两侧外壁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束口架包括第一束口环,该第一束口环与所述第二束口环形状一致,且与所述锁紧件卡接配合。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束口环的一侧设置有锥形插管,该锥形插管的尺寸较大端与所述第一束口环连接,且所述第一束口环的内侧形状与所述锥形插管尺寸较大端外沿的形状一直且尺寸相同。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束口环一侧设置有提手。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防尘板由挡板和配重部组成,所述挡板与所述投料板转动配合,所
述配重部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一侧,并使得该挡板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始终与所述投料板贴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投料板上设置有转动架,所述挡板两侧的上部分别与所述转动架转动配合;所述配重部为配重板,且设置于所述挡板的上部。
[0014]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物料拆袋后,将束口架套在袋口外侧,并将袋口外翻,而后将束口架插入投料架锁紧,即可将投料架、束口架和物料袋组合为整体结构,而后提起物料袋,并将投料架插入投料板上的投料口中,投料架的端部将防尘板顶开后即可进行投料,在投料过程中物料与投料板外部隔离,从而可避免粉尘溢出,投料完成后,取出投料架防尘板自动复位遮挡投料口,从而实现在投料过程中和投料后防止粉尘溢出的效果;
[0015]2、将投料板连同防尘板至与搅拌设备的注料口处即可完成防尘投料改造,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成本低,改造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爆炸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爆炸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爆炸状态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防尘板;11、配重板;12、转动架;13、挡板;2、投料架;21、第二束口环;22、锁紧件;23、锥形导料管;3、束口架;31、第一束口环;32、提手;33、锥形插管;4、投料口;5、投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
‑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包括束口架3、投料架2和投料板5,所述束口架3与所述投料架2插接配合,所述投料板5上成型有配合所述投料架2插接的投料口4,所述投料板5上设置有防尘板1,且两者转动配合,所述防尘板1在不受外力状态下,该防尘板1与所述投料板5紧密贴合,并完全覆盖所述投料口4;所述防尘板1由挡板13和配重部组成,所述挡板13与所述投料板5转动配合,所述配重部设置在所述挡板13的一侧,并使得该挡板13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始终与所述投料板5贴合;所述投料板5上设置有转
动架12,所述挡板13两侧的上部分别与所述转动架12转动配合;所述配重部为配重板11,且设置于所述挡板13的上部,如此设置,可将挡板13与配重板11设置为一体结构,且两者通过弯折而形成一定角度,加工更加便捷,配重板11与挡板13配合后,两者的重心需始终位于配重板11的下方,以便于使得挡板13为不受外力状态下始终与投料板5贴合,并且在顶开挡板13后,可在配重板11的作用下实现复位;
[0026]所述投料架2由第二束口环21和锥形导料管23组成,所述锥形导料管23设置于所述第二束口环2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束口环21相互连通,所述锥形导料管2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投料口4的形状匹配,且所述锥形导料管23的尺寸较小端最大宽度小于所述投料口4的最大宽度,该锥形导料管23尺寸较大端的最大宽度不小于所述投料口4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二束口环21上设置有配合所述束口架3的锁紧件22,锁紧件22用于连接第二束口环21与束口架3;所述第二束口环21为环形金属架,所述锁紧件22为设置在该第二束口环21外侧的卡扣;所述锁紧件2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呈中心对称设置在该第二束口环21的两侧外壁上;所述束口架3包括第一束口环31,该第一束口环31与所述第二束口环21形状一致,且与所述锁紧件22卡接配合,锁紧件22为配合第一束口环31的卡扣,在锥形插管33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束口架(3)、投料架(2)和投料板(5),所述束口架(3)与所述投料架(2)插接配合,所述投料板(5)上成型有配合所述投料架(2)插接的投料口(4),所述投料板(5)上设置有防尘板(1),且两者转动配合,所述防尘板(1)在不受外力状态下,该防尘板(1)与所述投料板(5)紧密贴合,并完全覆盖所述投料口(4);所述投料架(2)由第二束口环(21)和锥形导料管(23)组成,所述锥形导料管(23)设置于所述第二束口环(2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束口环(21)相互连通,所述锥形导料管(2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投料口(4)的形状匹配,且所述锥形导料管(23)的尺寸较小端最大宽度小于所述投料口(4)的最大宽度,该锥形导料管(23)尺寸较大端的最大宽度不小于所述投料口(4)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二束口环(21)上设置有配合所述束口架(3)的锁紧件(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尘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束口环(21)为环形金属架,所述锁紧件(22)为设置在该第二束口环(21)外侧的卡扣;所述锁紧件(2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呈中心对称设置在该第二束口环(21)的两侧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燕卿,李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