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炎症创面治疗的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
技术介绍
[0002]伤口脓毒症、糖尿病足、烧伤等炎症创面发生率逐步提升,其高致死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当皮肤遭受严重的外界刺激时,组织内抗氧化系统发生紊乱,产生氧化应激,导致组织内活性氧(ROS)水平异常升高,细胞大量死亡。因此,清除皮肤组织内过量的ROS,抵抗氧化应激,可有效治疗炎症创面,并促进创面愈合再生。目前,主要通过递送非酶抗氧化剂或天然抗氧化酶实现ROS清除。然而,非酶抗氧化剂的清除能力不足,需大剂量、持续递送才能抑制ROS的异常升高;天然抗氧化酶虽然清除能力强,但极易失活且制备复杂、产量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需进一步设计可有效清除ROS,缓解炎症反应的功能材料。
[0003]近年来,以金属原子为类酶催化活性位点的单原子纳米酶,不但具有可设计规划的几何结构和电子配位,可以在原子水平上有效地模拟天然抗氧化酶的金属活性中心,还具备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可实现ROS的高效持久清除,在炎症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现有单原子纳米酶制备过程中多需热解、酸洗处理,工艺繁琐且得到的材料分散性差,不利于其医学应用。同时,单原子纳米酶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探索多集中于类过氧化物酶、类氧化物酶等产生自由基的纳米酶,尤其是利用该类酶活性响应肿瘤微酸环境,产生自由基进行肿瘤治疗研究的尤为广泛,缺乏单原子纳米酶在清除自由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的简式为ZnFe
‑
NC,按原子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Zn 0.5%~5%;Fe 0.05%~2%;C 60%~70%;N 15%~25%;O 10%~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中纳米酶具有氮碳骨架结构,双金属单原子为Zn原子和Fe原子,其中Zn原子和Fe原子为氧化态,以单分散的形式分布于氮碳骨架中,并分别以Zn
‑
N、Fe
‑
N的配位形式与氮碳骨架结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其特征在于,N原子主要以吡啶氮、吡咯氮的形式存在;C原子主要以C=N、C
‑
C、C
‑
N的形式存在。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ZnFe
‑
NC,在Fe含量不变时,随着Zn含量的增加,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的结晶性逐渐减弱,微观形貌从片状逐渐向颗粒状转变。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其特征在于,所述ZnFe
‑
NC的尺寸≤1μm;当Fe含量不变时,随着Zn含量的增加,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的尺寸逐渐下降。6.一种如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铁盐和锌盐加入到甲酰胺或甲酰胺与其他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中,超声溶解后,得到溶液A;(2)将溶液在200~240℃下溶剂热反应,再经冷却、洗涤和干燥,得到所述双金属单原子纳米酶ZnFe
‑
NC。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铁盐选自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铁、醋酸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锌盐选自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和醋酸锌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乙醇胺、N,N
‑
二甲基甲酰胺、N,N
‑
二甲基乙酰胺中至少一种,其中甲酰胺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不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宣勇,陈书寒,卢位,谭继,张海峰,邱家军,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生物材料表面工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