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和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27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和光伏组件,该分段结构焊带,包括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焊带本体;所述焊带本体包括第一焊接段、第二焊接段、以及连接第一焊接段与第二焊接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以使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分别贴合于左右相邻的两电池片;若干个所述焊带本体之间连有定位支撑条。该分段结构焊带,在连接段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并在若干个焊带本体之间连接定位支撑条,以改善电池片边缘与焊带接触导致的隐裂问题,并解决焊带在电池片上的偏移问题,故而进一步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美观,还能大大减少铺设次数,提高该分段结构焊带的铺设效率。构焊带的铺设效率。构焊带的铺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和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和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焊带,简称焊带,是光伏组件焊接过程中的重要导电连接件,其应用于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发挥导电、聚电的作用。焊带及其焊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电流的收集效率,对光伏组件的功率影响很大。而传统焊带(如镀锡铜带)整体为圆形截面的一段式结构;
[0003]当焊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其中一个电池片的上表面,且焊带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的下表面时,为位于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的焊带中间段的弯折提供空间,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往往比较大;所以对于相同尺寸的光伏组件,可以放置的电池片数量就会减少,故而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0004]基于此,现有技术,如公开号CN213026154U提供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其采用依次连接的上圆丝带、偏平带和下圆丝带的三段式结构;上圆丝带连接于相邻的其中一个电池片的上表面,下圆丝带则连接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的下表面,偏平带贴设于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所以偏平带能将相邻的两电池片分隔开,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相邻两电池片边缘因碰撞而出现的隐裂缺陷;且偏平带能与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实现无缝贴合,能缩小相邻两电池片之间的间隙,所以在相同尺寸的光伏组件中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能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0005]然而,现有分段结构焊带,其偏平带通常是在焊机上进行焊带压延处理而形成,这难以保证每根焊带压延的偏平带的厚度一致;压延的偏平带太薄,易折断,影响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压延的偏平带太厚,则会增大电池片(尤其是叠片光伏组件

其电池片与电池片区域有0

0.5mm的重叠)电极处与焊带处的隐裂风险。现有分段结构焊带所用的材质(如镀锡铜带)通常也具有一定硬度,所以焊带也容易与电池片边缘发生硬碰触。因此,采用现有分段结构焊带,电池片边缘仍然存在较大的隐裂风险,影响光伏组件发电。
[0006]而且,电池片的表面通常会间隔分布多条主栅线,为连接并收集到各主栅线的电流,往往需要在电池片的表面焊接间隔分布的多条焊带。而现有技术中,多条焊带是分批次铺设在电池片表面的,这延长了焊带的铺设周期,降低焊带的铺设效率;由于各焊带之间缺乏起定位作用的连接结构,所以铺设的部分焊带在电池片表面容易移动并出现焊接偏移,影响焊接精准度,从而影响电池片的电流收集和美观,增加接触电阻,进而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和光伏组件,以改善电池片边缘与焊带接触导致的隐裂问题,并解决焊带在电池片上的偏移问题,故而能进一步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0008]基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包括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焊带本体;所述焊带本体包括第一焊接段、第二焊接段、以及连接第一焊接段与第二焊接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以使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分别贴合于左右相邻的两电池片;若干个所述焊带本体之间连有定位支撑条。
[0009]优选地,所述定位支撑条连接于若干个所述焊带本体的连接段。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层连有用于包裹相邻的左侧电池片的上侧边角的第一延边;
[0011]所述第二缓冲层连有用于包裹相邻的右侧电池片的下侧边角的第二延边。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延边的左侧面与第二延边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5mm。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定位支撑条为EVA胶膜、POE胶膜、EPE胶膜、EP胶膜中的任意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厚度之和<0.3mm;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宽度均>0.20mm、长度均<50mm。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段的厚度为0.05

0.40mm、宽度为0.20

0.40mm。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段是两侧面均为平面的扁平段。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焊接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梯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焊接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梯形或三角形。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焊接段的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焊接段的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
[001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若干个电池片、以及用于连接若干个电池片的至少一个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所述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第一焊接段焊接相邻的左侧电池片的上表面,第二焊接段焊接相邻的右侧电池片的下表面,连接段位于左右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且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分别贴合左右相邻的两电池片;所述电池片为光伏电池片。
[0020]优选地,所述焊带本体对应设置于电池片表面的主栅线上,相邻两所述焊带本体之间的间距与电池片表面的相邻两主栅线之间的间距相同。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的分段结构焊带,在连接段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来增强电池片与连接段之间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电池片侧边与连接段因硬接触导致的隐裂问题,提高成品合格率,并有效避免电池片因隐裂所导致的发电功率降低;而且,还在若干个焊带本体之间连接定位支撑条,来将相邻两焊带本体之间的间距固定下来,起到定位和支撑作用,使该分段结构焊带仅需一次对准铺设,即可确保后续整个分段结构焊带的焊接精准度,解决焊接偏移问题,减少接触电阻。如此,该分段结构焊带既能有效改善电池片边缘与焊带接触导致的隐裂问题,也能解决焊带在电池片上的偏移问题,有助于光伏组件发电功率的提升,且更美观,并能大大减少铺设次数,提高该分段结构焊带的铺设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中焊带本体与电池片连接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焊带本体1;第一焊接段11;第一缓冲层12;第一延边121;连接段13;第二缓冲层14;第二延边141;第二焊接段15;定位支撑条2;左侧电池片3;右侧电池片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参见图1,包括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焊带本体1。参照现有技术,每个电池片的表面均会间隔分布多条栅线(如主栅线或副栅线)。以下以电池片表面间隔分布有多条主栅线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9]为连接并收集电池片上各主栅线的电流,该分段结构焊带对应设置了若干个焊带本体1,即电池片表面的主栅线数量与焊带本体1的数量相同,且电池片表面的每条主栅线上对应焊接有一个焊带本体1。焊带本体1与电池片表面的主栅线优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焊带本体;所述焊带本体包括第一焊接段、第二焊接段、以及连接第一焊接段与第二焊接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以使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分别贴合于左右相邻的两电池片;若干个所述焊带本体之间连有定位支撑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条连接于若干个所述焊带本体的连接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连有用于包裹相邻的左侧电池片的上侧边角的第一延边;所述第二缓冲层连有用于包裹相邻的右侧电池片的下侧边角的第二延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边的左侧面与第二延边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定位支撑条为EVA胶膜、POE胶膜、EPE胶膜、EP胶膜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结构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厚度之和<0.3mm;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宽度均>0.20mm、长度均<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分段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吴韦付呈刚陈晨吴晓旭倪健雄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