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02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属于铜箔厚膜加热领域,以解决传统厚膜加热器加热速率较慢,绝缘基体保护效果差的问题,包括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所述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上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涂覆固化有聚酰亚胺绝缘基体,所述第一铜箔通过聚酰亚胺绝缘基体印刷固化有银发热电路,所述第一铜箔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贯穿滑动连接在定位槽内。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定位杆和卡杆的共同作用下,配合定位槽和卡槽,能够将第一铜箔与第二铜箔之间进行便捷稳定卡合安装和拆卸工作,进而能够保证铜箔厚膜加热器后续制备工作的稳定和便捷,同时能够保证铜箔厚膜加热器后续拆卸检修和回收工作的便捷。拆卸检修和回收工作的便捷。拆卸检修和回收工作的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铜箔厚膜加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厚膜加热器由于结构简单紧凑,在工业加热领域,特别是低于300度的温度范围内使用非常广泛,传统厚膜加热器一般由发热体和绝缘基体共同组成,而绝缘基体有刚性(如陶瓷等)和柔性(如聚酰亚胺等)2种;
[0003]但传统厚膜加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0004]一、传统刚性绝缘基体厚重,热容量大,导致升温速度较慢,一般低于10度/秒,加热速率较慢,而传统柔性绝缘基体容易表面划伤和穿刺,绝缘基体保护效果差;
[0005]二、传统刚性和柔性绝缘基体热导率低,加热器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表面温差一般大于10度左右,实用性较差,并且现有的厚膜加热器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进行便捷稳定的拆卸安装,进而不能够保证厚膜加热器后续检修和回收工作的便捷和稳定。
[0006]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传统厚膜加热器加热速率较慢,绝缘基体保护效果差,并且加热器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同时不能够进行便捷稳定的拆卸安装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铜箔厚膜加热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0010]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0011]包括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所述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上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涂覆固化有聚酰亚胺绝缘基体,所述第一铜箔通过聚酰亚胺绝缘基体印刷固化有银发热电路,所述第一铜箔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贯穿滑动连接在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槽贯穿开设在第二铜箔上,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贴合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滑动连接在固定轴上,所述衔接板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卡合连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开设在第二铜箔的顶端面上,所述第一铜箔上设置有引脚。
[00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铜箔的形状大小与第二铜箔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聚酰亚胺绝缘基体的厚度小于固定槽的深度。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杆对称分布在第一铜箔顶端面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所述定位杆与定位槽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槽的深度小于定位杆的长度。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固定轴的长度大于衔接板的厚度。
[00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衔接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定位杆横截面的
长度和宽度,所述固定轴连接在衔接板的中间部位。
[001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杆对称分布在衔接板的底端两侧,所述卡杆与卡槽一一对应。
[001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铜箔的厚度和第二铜箔的厚度均为0.12m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20]1.通过设置的定位杆和卡杆的共同作用下,配合定位槽和卡槽,能够将第一铜箔与第二铜箔之间进行便捷稳定卡合安装和拆卸工作,进而能够保证铜箔厚膜加热器后续制备工作的稳定和便捷,同时能够保证铜箔厚膜加热器后续拆卸检修和回收工作的便捷,增加了铜箔厚膜加热器的使用多样性和稳定性;
[0021]2.通过设置的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热导率,保证发热体表面温度均匀,表面温差小于3度,并且聚酰亚胺绝缘基体表面有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配合保护,产品不易刮伤和穿刺,产品可靠性极大增加,同时本产品采用超薄设计,产品总厚度为0.285mm,热容量低,可以实现较大升温速度的需求,升温速度大于30度/秒,实用性和安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铜箔厚膜加热器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铜箔厚膜加热器的第一铜箔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铜箔厚膜加热器的第二铜箔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铜箔厚膜加热器的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铜箔厚膜加热器的卡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铜箔厚膜加热器的图5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示:1、第一铜箔;2、第二铜箔;3、固定槽;4、聚酰亚胺绝缘基体;5、银发热电路;6、定位杆;7、定位槽;8、固定轴;9、复位弹簧;10、衔接板;11、卡杆;12、卡槽;13、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

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包括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上均开设有固定槽3,固定槽3内涂覆固化有聚酰亚胺绝缘基体4,第一铜箔1通过聚酰亚胺绝缘基体4印刷固化有银发热电路5,第一铜箔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定位杆6贯穿滑动连接在定位槽7内,定位槽7贯穿开设在第二铜箔2上,定位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8,固定轴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底端贴合连接有衔接板10,衔接板10滑动连接在固定轴8上,衔接板10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杆11,卡杆11卡合连接在卡槽12内,卡槽12开设在第二铜箔2的顶端面上,第一铜箔1上设置有引脚13。
[0036]实施例2:
[0037]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包括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上均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固定槽(3)内涂覆固化有聚酰亚胺绝缘基体(4),所述第一铜箔(1)通过聚酰亚胺绝缘基体(4)印刷固化有银发热电路(5),所述第一铜箔(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贯穿滑动连接在定位槽(7)内,所述定位槽(7)贯穿开设在第二铜箔(2)上,所述定位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8),所述固定轴(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底端贴合连接有衔接板(10),所述衔接板(10)滑动连接在固定轴(8)上,所述衔接板(10)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杆(11),所述卡杆(11)卡合连接在卡槽(12)内,所述卡槽(12)开设在第二铜箔(2)的顶端面上,所述第一铜箔(1)上设置有引脚(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箔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箔(1)的形状大小与第二铜箔(2)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聚酰亚胺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桂彬杨世养杨泽荣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联德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