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74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7
本申请涉及一种正压接头,其包括本体、弹性件、阀体和出液体,所述本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弹性件和阀体均设于容纳腔内,所述阀体包括连接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于连接件,所述转动件连接于出液体,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本体,所述连接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容纳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转动件的转动轴线不重合,所述转动件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件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转动腔,所述出液体设有管腔,所述转动腔连通管腔,所述转动件转动用于实现穿孔和通孔之间的通断。输液完成后拔出锥头,容纳腔内产生正压将药液往前推,转动转动件关闭阀体;下次输液时推进锥头,输液通道打开,药液自动把注射器里面的液体抽到正压接头上,避免血液回流。液回流。液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接头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正压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输液港等长期留置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器械,能进行多次给药,避免重复穿刺,减少病人痛感和机体损伤,是未来输注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
[0003]但是,每次输注完毕后,如果直接从留置器械上拔除针管或锥头,将形成空腔,导致负压,引起血液回流进入留置器械,形成血栓堵塞,造成留置器械报废。
[0004]对此,操作人员大多使用正压接头来保持留置器械内为正压。正压接头内设置弹性件,拔除锥头时,弹性件产生形变,内腔体积扩大,其增加的体积大于锥头拔除导致的空腔,故拔除锥头的动作反而产生了正压,能避免血液回流。
[0005]但是在正压接头的实际使用中,仍然会有血液回流的概率,其原因在于,将锥头推进的过程中,弹性件先发生形变,在刚发生形变的一瞬间,输液通道还未张开,此时内腔体积扩大,压强减小,血液易回流形成血栓造成留置器械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减小血液回流至留置器械的概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正压接头。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正压接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正压接头,包括本体、弹性件、阀体和出液体,所述本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弹性件和阀体均设于容纳腔内,所述阀体包括连接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于连接件,所述转动件连接于出液体,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本体,所述连接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容纳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转动件的转动轴线不重合,所述转动件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件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转动腔,所述出液体设有管腔,所述转动腔连通管腔,所述转动件转动用于实现穿孔和通孔之间的通断。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液完成后,拔出锥头,容纳腔内产生的正压将药液往前推,然后转动转动件,关闭阀体;下次输液的时候直接连接注射器或者公螺旋,弹性件发生形变,输液通道打开,药液自动把注射器或者输液器里面液体抽到正压接头上,然后转动转动件将阀体打开,此时穿孔和通孔连通,正常输液,避免了血液回流;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通过控制阀体开关,使得容纳腔内的压强改变不影响管腔内的压强,减小因为压强差导致血液回流的概率。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内周同轴设有环槽,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同轴转动嵌至连接腔内,所述转动件的外周设有卡环,所述环槽用于供卡环滑动嵌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件伸入连接腔后转动连接,转动件不易受容纳腔与转动腔内外压强差的影响而偏移,转动件的连接更加稳固,转动件和连接件通过卡环和环槽连接稳固,在使用过程中,转动件不易脱落,减少因为正压装置损坏导致的血液回流的
概率。
[0012]优选的,还包括阀片,所述阀片的一端连接于出液体,所述阀片的另一端连接于转动件,所述阀片用于控制转动腔与管腔的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阀体未关闭,在椎体推进的过程中,容纳腔内的压强减小,管腔内的压强无法突破阀片的阻挡,减小了血液回流的概率。
[0014]优选的,所述阀片具有弹性,所述阀片设有间隙,无外力状态下,所述间隙的内壁贴合并密封。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片具有弹性,阀片受两侧压强影响,控制间隙的打开和关闭。
[0016]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柱体和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柱体,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本体,所述管体设有内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椎体推进的过程中,管体发生褶皱形变,药液自动把注射器或者输液器里面液体抽到正压接头上;在椎体拔出的过程中,若阀体未关闭,管体恢复形变使得容纳腔内的压强增大,实现正压,减小血液回流的概率。
[0018]优选的,所述柱体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连通容纳腔,所述本体包括锁紧体和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连接于锁紧体,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连接于转动件,所述锁紧体的内径小于转动件的内径,无外力状态下,所述主体的外径大于锁紧体的内径且小于主体的内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椎体推进的过程中,柱体进入主体后,进液通道打开,椎体拔出后,主体被锁紧体箍紧,进液通道关闭,减小外部污染物进入容纳腔的概率。
[0020]优选的,所述柱体背离管体的一端的外周设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的外周贴合锁紧体的内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体的一部分贴合锁紧体实现锁紧,实现将容纳腔与外部空气隔离,且贴合面积较小,弹性件易于克服摩擦力恢复形变。
[0022]优选的,所述管体朝向转动件的一端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连通内腔。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头推进时,弹性件受力发生形变,挤压槽使得弹性件沿轴向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
[0024]优选的,所述本体设有限位孔,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滑动嵌至限位孔内。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转动件的转动路径进行了一定的限位,且对于阀体的开关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判断凸块在限位孔内的位置判断阀体的开关状态。
[0026]优选的,所述限位孔设有限位面,所述凸块贴合限位面时,所述穿孔与通孔连通。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块贴合限位面时,阀体打开,便于判断阀体的开关状态,便于对阀体的开关进行控制。
[002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9]1.输液完成后,拔出锥头,容纳腔内产生的正压将药液往前推,然后转动转动件,关闭阀体;下次输液的时候直接连接注射器或者公螺旋,弹性件发生形变,输液通道打开,药液自动把注射器或者输液器里面液体抽到正压接头上,然后转动转动件将阀体打开,此时穿孔和通孔连通,正常输液,避免了血液回流;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通过控制阀体开关,使
得容纳腔内的压强改变不影响管腔内的压强,减小因为压强差导致血液回流的概率;
[0030]2.将转动件伸入连接腔后转动连接,转动件不易受容纳腔与转动腔内外压强差的影响而偏移,转动件的连接更加稳固,转动件和连接件通过卡环和环槽连接稳固,在使用过程中,转动件不易脱落,减少因为正压装置损坏导致的血液回流的概率;
[0031]3.在椎体推进的过程中,管体发生褶皱形变,药液自动把注射器或者输液器里面液体抽到正压接头上;在椎体拔出的过程中,若阀体未关闭,管体恢复形变使得容纳腔内的压强增大,实现正压,减小血液回流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正压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正压接头的剖视图。
[0034]图3是正压接头的爆炸图。
[0035]图4是正压接头在弹性件形变状态下的剖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容纳腔;12、锁紧体;13、主体;131、限位孔;132、限位面;2、弹性件;21、柱体;211、进液通道;212、第一通道;213、第二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弹性件(2)、阀体(3)和出液体(4),所述本体(1)设有容纳腔(11),所述弹性件(2)和阀体(3)均设于容纳腔(11)内,所述阀体(3)包括连接件(31)和转动件(32),所述转动件(32)转动连接于连接件(31),所述转动件(32)连接于出液体(4),所述连接件(31)连接于本体(1),所述连接件(31)设有通孔(312),所述通孔(312)连通容纳腔(11),所述通孔(312)的轴线与转动件(32)的转动轴线不重合,所述转动件(32)设有转动腔(321),所述转动件(32)设有穿孔(322),所述穿孔(322)连通转动腔(321),所述出液体(4)设有管腔(421),所述转动腔(321)连通管腔(421),所述转动件(32)转动用于实现穿孔(322)和通孔(312)之间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1)设有连接腔(311),所述连接腔(311)的内周同轴设有环槽(313),所述转动件(32)的一端同轴转动嵌至连接腔(311)内,所述转动件(32)的外周设有卡环(323),所述环槽(313)用于供卡环(323)滑动嵌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片(5),所述阀片(5)的一端连接于出液体(4),所述阀片(5)的另一端连接于转动件(32),所述阀片(5)用于控制转动腔(321)与管腔(421)的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5)具有弹性,所述阀片(5)设有间隙(51),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云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安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