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99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包括钢边橡胶止水带、排水槽、顶板、封胶、中埋式止水带、防水加强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结构中通过设置多层防水结构强化该诱导缝接水槽与结构基面之间的防水效果,避免水渗流至建筑结构内;在本结构中的顶板为现浇防水混凝土结构,强化顶板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开裂损坏;在本结构中的封胶采用低模量聚氨酯材料制作,提高封胶的整体密封性能;在本结构中的防水层为2.5mm厚聚氨酯涂膜,通过设置防水层将接水槽与结构基面之间隔离,避免水渗流至结构基面上;在本结构中的保护层采用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材料铺设,通过保护层进一步提高该诱导缝接水槽的整体结构强度。接水槽的整体结构强度。接水槽的整体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具体为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属于诱导缝接水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诱导缝,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建筑物水平的变形问题,而且可以用于解决建筑竖向变形不均问题,它并不要求主体结构必需沿缝断开,也就是说,它可以用于解决局部的水平向及竖向变形差异问题,而诱导缝在建筑结构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其可将渗流的水进行定向引流,并通过其底部设置的排水槽排放,而排水槽内的水则会流入诱导缝接水槽内。
[0003]然而现有的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接水槽与结构基面处一般会设置一些防水结构,但是目前的接水槽的防水结构较为单一,其防水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水渗流至建筑结构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包括:
[0007]接水槽机构,其用于将诱导缝排水槽内的水进行承接并定向排放,其包括钢边橡胶止水带、排水槽、接水槽,接水槽设置在结构基面上,排水槽位于接水槽内,钢边橡胶止水带设置在接水槽的中心处;
[0008]防水机构,其用于将接水槽与结构基面之间隔离防水,且其连接在接水槽机构与结构基面之间,且其包括顶板、封胶、中埋式止水带、防水加强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回填层,顶板铺设在接水槽顶部,封胶填充在顶板、中埋式止水带之间,中埋式止水带位于顶板上方,防水加强层铺设在中埋式止水带顶部,防水层铺设在防水加强层顶部,隔离层填充在防水层、保护层之间,且保护层位于防水层上方,回填层铺设在保护层顶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顶板为现浇防水混凝土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封胶采用低模量聚氨酯材料制作。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防水层为2.5mm厚聚氨酯涂膜。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保护层采用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材料铺设。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回填层采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法夯实。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在本结构中通过设置多层防水结构强化该诱导缝接水槽与结构基面之间的防水效果,避免水渗流至建筑结构内;
[0016]2)在本结构中的顶板为现浇防水混凝土结构,强化顶板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其
开裂损坏;
[0017]3)在本结构中的封胶采用低模量聚氨酯材料制作,提高封胶的整体密封性能;
[0018]4)在本结构中的防水层为2.5mm厚聚氨酯涂膜,通过设置防水层将接水槽与结构基面之间隔离,避免水渗流至结构基面上;
[0019]5)在本结构中的保护层采用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材料铺设,通过保护层进一步提高该诱导缝接水槽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诱导缝接水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图一A处放大图。
[0022]图中:1、钢边橡胶止水带,2、排水槽,3、顶板,4、封胶,5、中埋式止水带,6、防水加强层,7、防水层,8、隔离层,9、保护层,10、回填层,11、接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包括:
[0026]接水槽机构,其用于将诱导缝排水槽内的水进行承接并定向排放,其包括钢边橡胶止水带1、排水槽2、接水槽11,接水槽11设置在结构基面上,排水槽2位于接水槽11内,钢边橡胶止水带1设置在接水槽11的中心处;
[0027]防水机构,其用于将接水槽11与结构基面之间隔离防水,且其连接在接水槽机构与结构基面之间,且其包括顶板3、封胶4、中埋式止水带5、防水加强层6、防水层7、隔离层8、保护层9、回填层10,顶板3铺设在接水槽11顶部,封胶4填充在顶板3、中埋式止水带5之间,中埋式止水带5位于顶板3上方,防水加强层6铺设在中埋式止水带5顶部,防水层7铺设在防水加强层6顶部,隔离层8填充在防水层7、保护层9之间,且保护层9位于防水层7上方,回填层10铺设在保护层9顶部,通过设置多层防水结构强化该诱导缝接水槽与结构基面之间的防水效果,避免水渗流至建筑结构内。
[0028]实施例二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
[0030]顶板3为现浇防水混凝土结构,强化顶板3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开裂损坏。
[0031]封胶4采用低模量聚氨酯材料制作,提高封胶4的整体密封性能。
[0032]防水层7为2.5mm厚聚氨酯涂膜,通过设置防水层7将接水槽11与结构基面之间隔离,避免水渗流至结构基面上。
[0033]实施例三
[0034]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
[0035]保护层9采用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材料铺设,通过保护层9进一步提高该诱导缝
接水槽的整体结构强度。
[0036]回填层10采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法夯实,通过回填层10将其顶部密封。
[0037]工作原理:在建设该诱导缝接水槽结构时,先将顶板3、封胶4、中埋式止水带5、防水加强层6、防水层7、隔离层8、保护层9、回填层10依次铺设在接水槽11与结构基面之间,然后将排水槽2与接水槽11接通即可。
[003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站诱导缝接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水槽机构,其用于将诱导缝排水槽内的水进行承接并定向排放,其包括钢边橡胶止水带(1)、排水槽(2)、接水槽(11),所述接水槽(11)设置在结构基面上,所述排水槽(2)位于接水槽(11)内,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1)设置在接水槽(11)的中心处;防水机构,其用于将接水槽(11)与结构基面之间隔离防水,且其连接在接水槽机构与结构基面之间,且其包括顶板(3)、封胶(4)、中埋式止水带(5)、防水加强层(6)、防水层(7)、隔离层(8)、保护层(9)、回填层(10),所述顶板(3)铺设在接水槽(11)顶部,所述封胶(4)填充在顶板(3)、中埋式止水带(5)之间,所述中埋式止水带(5)位于顶板(3)上方,所述防水加强层(6)铺设在中埋式止水带(5)顶部,所述防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斌黄河陈汉杨树民韩震邓启华郭建波张智郭世荣朱帆马琦刘佳佳徐骏青谭永明谢恒史答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