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94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6
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横向两端设置有端梁,两端梁平行设置,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纵向两侧设置有侧边梁,两条侧边梁平行设置,端梁与侧边梁在端点相交,所述侧边梁上部外露有钢筋增强物,所述的侧边梁的下部中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纵向预应力钢筋穿过端梁,所述的两条端梁中间设置有至少一条连接且垂直于两条侧边梁的横肋,所述的端梁、侧边梁和横肋共同构成承力骨架,所述承力骨架上设置有桁架自承力叠合板,所述桁架自承力叠合板两端与外露的钢筋增强物焊接成一体,具有免高支模,实现大跨度的需求等特点。跨度的需求等特点。跨度的需求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


[0001]本技术涉及轻质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钢结构厂房或者大跨度楼板在施工时,一般采用高支模方式,该种方式不但施工速度慢,而且成本高。在现有的轻质建筑材料
中,预应力钢管桁架叠合板主要由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灌浆钢管桁架组成,其结合了钢筋桁架叠合板与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各自的特点,预应力的施加解决了前者底板开裂问题,灌浆钢管桁架则解决了后者反拱问题。灌浆钢管有效提高了预制底板的刚度,减小了底板厚度,具有质量轻、承载力高、抗裂性能好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叠合板在施工时楼板需要架管和模板,因而影响施工速度,而且无法实现大跨度的建筑需求。因此,研制一种新型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已为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具有免高支模,实现大跨度的建筑需求等特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横向两端设置有端梁,两端梁平行设置,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纵向两侧设置有侧边梁,两条侧边梁平行设置,端梁与侧边梁在端点相交,所述侧边梁上部外露有钢筋增强物,所述的侧边梁的下部中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纵向预应力钢筋穿过端梁,所述的两条端梁中间设置有至少一条连接且垂直于两条侧边梁的横肋,所述的端梁、侧边梁和横肋共同构成承力骨架,所述承力骨架上设置有桁架自承力叠合板,所述桁架自承力叠合板两端与外露的钢筋增强物焊接成一体。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应用时,其端梁搭接在承重结构上,多块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并排设置在同一跨的承重结构上,该承重结构可以是钢结构的承力梁或承重墙或混凝土梁,该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的侧边梁内靠下部中设置有纵向预应力筋,该侧边梁在整个楼面板中是受拉区。所述的横肋连接两条侧边梁,使两侧的侧边梁在中间部位有机连接起来,使整个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在应用时的跨度更大。
[0007]采用该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侧边梁不但可以作为垂直方向于承重结构的受力次梁,也可以作为上部桁架自承力叠合板的支撑,施工时楼板不需要架管和模板,免支撑、免模板;
[0008]本技术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可以在工厂预先焊接好,也可将承力骨架与桁架自承力叠合板分开运输,这样,方便堆放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也节省了运输成本;在施工现场,将桁架自承力叠合板铺在承力骨架上,并与承力骨架的侧边梁外露的钢筋增强物焊接在一起,焊接后形成一个整体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增强了装配式自承
力预应力板的结构强度;焊接完成后进行吊装,这样避免了高空作业带的安全风险;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在承重结构上布置完成后,再在其上布设面层钢筋并浇注现浇砼,成型后,共同形成复合楼板。
[0009]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可与后浇混凝土面层形成叠合板共同受力,也可单独承力。
[0010]在侧边梁内施加了预应力钢筋,预先起拱,受力后挠度小,舒适性好,增加了楼板的跨度,其跨度可以是普通预应力钢管桁架楼板跨度的1.5

2.5倍;传统楼板施工采用钢管做支架支模,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施工后速度也非常慢,同时,还要后期的拆模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本技术直接采用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使得楼板不但施工速度快,同时也不再需要另外支模、拆模,整个施工现场干净整齐,不会产生过多的建筑垃圾,同时采用该结构的楼板载荷大,承载能力强,在工业厂房的上层楼面(非地面层)上可以行走叉车等大型搬动工具。
[0011]由于采用的预应力结构,使得整个楼板的用钢量少:主肋布置有预应力钢绞线,其强度设计值可达1320MPa,是三级钢的3.67倍。
[0012]采用本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施工楼板时,可多个楼层穿插流水施工,可缩短工期,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安装时,一般采用吊车从第一层开始安装,往上层依次进行安装,其现场吊装工艺简单快捷,施工工期短,最上层采用门式钢架结构,造价低,节省了投资成本;其强度高,承载能力强,楼面刚度大,梁和板之间,板和板之间可通过预埋件连接在一起,现浇混凝土与钢梁形成组合梁,整体性好,安全储备大,抗震性能好,安全性高;使得施工后的楼板相对于传统楼板更经济、更安全、更可靠。
[0013]结构内部组织均匀、各向同性;尺寸精确,安装方便,易与相关部品配合,钢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与所采用的理论计算结果符合程度高,可靠性,稳定性好。
[0014]本技术适用于各种装配式快装,装配式楼板使用。
[0015]优选地,所述的桁架自承力叠合板为桁架焊接在钢板上。
[0016]优选地,外露的钢筋增强物倒伏在钢板上,并与钢板焊接成为一体。这样,施工更方便。
[0017]优选地,所述的桁架自承力叠合板横向设置在承力骨架上。
[0018]优选地,所述的桁架自承力叠合板纵向设置在承力骨架上。
[0019]优选地,所述的横肋为一条,且所述横肋等分侧边梁,构成日字形承力骨架结构。
[0020]优选地,所述的横肋为两条,所述两条横肋靠近两端梁且与端梁的距离相等,构成目字形承力骨架结构。
[0021]优选地,所述侧边梁的纵向外侧面上部向外设置有倾角,或者侧边梁的纵向外侧面下部向外设置有倾角。相邻两块构件的两条下翼缘构造与侧壁倾角,共同构成楔形构造,后浇砼与上述构造形成嵌固结构。
[0022]优选地,所述侧边梁的纵向外侧下部凸出,形成下翼缘边,所述下翼缘边的底部与侧边梁底部齐平。这样,纵向预应力钢筋设置在侧边梁的下部,在侧边梁下部设置与侧边同长的下外翼缘构造,加强了预应力筋的握裹强度,最主要的其下外翼缘构造使得构件在应用时,相邻两块构件的两条下外翼缘构造拼接在一起,后浇砼可以在两下外翼缘拼合后的间隙中形成现浇肋,现浇肋与两条下外翼缘构造拼合的侧边梁共同形成纵向预制

现浇


制的夹芯梁。另外,外翼缘构造在楼板应用时,夹心梁现浇部分不需要再支模。
[0023]优选地,所述侧边梁的纵向外侧上部凸出有外翼缘边,且上翼缘边的宽度小于下翼缘边的宽度,上翼缘边与下翼缘边形成C形构造。
[0024]优选地,下翼缘边靠近侧边梁一侧的厚度大于外侧的厚度,形成外坡面。这样,使相邻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形成一个整体。
[0025]优选地,所述侧边梁内的上部中设置有上部纵向钢筋,下部中设置有下部纵向钢筋,下部纵向钢筋设置在纵向预应力钢筋的下面。这样,使得预应力的现浇混凝土保护厚度有保障,同时预应力在遇到火灾时耐火时间也得到了延长。
[0026]优选地,端梁或/和侧边梁或/和横肋内有钢筋网。这样,端梁或侧边梁内有钢筋网,且钢筋网在钢筋混凝土纵并梁或钢筋混凝土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横向两端设置有端梁,两端梁平行设置,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纵向两侧设置有侧边梁,两条侧边梁平行设置,端梁与侧边梁在端点相交,所述侧边梁上部外露有钢筋增强物,所述的侧边梁的下部中设置有纵向预应力钢筋,纵向预应力钢筋穿过端梁,所述的两条端梁中间设置有至少一条连接且垂直于两条侧边梁的横肋,所述的端梁、侧边梁和横肋共同构成承力骨架,所述承力骨架上设置有桁架自承力叠合板,所述桁架自承力叠合板两端与外露的钢筋增强物焊接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自承力叠合板为桁架焊接在钢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外露的钢筋增强物倒伏在钢板上,并与钢板焊接成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自承力叠合板横向设置在承力骨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自承力叠合板纵向设置在承力骨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伯谦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