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62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包括硬质合金层,硬质合金层外侧设置有引导槽,引导槽的两侧设置有排出槽,硬质合金层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以及散热机构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硬质合金层构成的刀头对材料进行切削,在切削材料时,产生的碎屑与硬质合金层的刀刃处接触,并在刀刃的推动下沿着刀身的弧面移动到引导槽内,进入到引导槽内的材料碎屑沿着引导槽的内壁移动到排出槽内,并通过排出槽排出,以及通过导热内芯将热量导入到散热块内,并通过散热块与空气或者冷却水接触将热量散除,即通过减少材料碎屑与刀头刀刃除的碰撞和使硬质合金层的温度快速降低,达到提高刀头耐磨度的技术效果。刀头耐磨度的技术效果。刀头耐磨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


[0001]本技术涉及硬质合金刀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

技术介绍

[0002]刀头顾名思义就是刀具的头部,可分为金刚石刀头、合金刀头、碳钢刀头,其性能耐高温、耐磨、锋利度好,硬质合金刀头,是车床加工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钨、钴、镁混合加工而成,不同的要求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加工,是五金加工的必需品。
[0003]在切削加工中,通常出现的刀具磨损包括如下三种形态:第一种是由于机械作用而出现的磨损,如崩刃或磨粒磨损等;第二种由于切削热作用而出现的磨损,如粘结、扩散等;第三种是由于化学因素导致的切削刃软化、溶融而产生的破断、热疲劳、热龟裂等;传统的刀头结构单一,无法自行清理切削时产生的碎屑,并且由于主要为单一材料的整体结构,自行散热的能力差,因此刀头在加工材料时主要通过外界方式例如使用切削液的方法防止刀头磨损过快,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减少加工时产生的碎屑和温度对刀头耐磨度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产生了提高刀头耐磨度的技术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包括硬质合金层,所述硬质合金层外侧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两侧设置有排出槽,所述硬质合金层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以及所述散热机构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导热内芯,连接在导热内芯末端的散热块,以及设置在散热块外侧的散热槽。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硬质合金层设置为刀头的主体,以及所述硬质合金层的刀头部分设置为弧形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槽的顶部开槽靠近硬质合金层顶部的刀刃边缘,并且引导槽的顶部与刀刃的连接面设置为弧形,以及所述引导槽底部的深度大于引导槽顶部的深度,使引导槽的截面呈倾斜的弧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出槽在引导槽的两侧为对称结构,所述排出槽的侧壁设置为斜面,并且排出槽的顶面与引导槽的连接面设置为弧形面。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内芯嵌入固定在硬质合金层的内部,并且与硬质合金层紧密贴合,以及所述散热块的顶面与硬质合金层的底面紧密贴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槽设置有复数个,并且环绕分布在散热块的外壁。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设置为六棱柱结构,并且连接柱的一端嵌入固定在散热块底部的卡槽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硬质合金层构成的刀头对材料进行切削,在切削材料时,产生的碎屑与硬质合金层的刀刃处接触,并在刀刃的推动下沿着刀身的弧面移动到引导槽内,减少碎屑与刀刃的接触和碰撞,进入到引导槽内的材料碎屑沿着引导槽的内壁移动到排出槽内,并通过排出槽排出,在加工时硬质合金层的温度升高,通过导热内芯将热量导入到散热块内,并通过散热块与空气或者冷却水接触将热量散除,达到降低硬质合金层的温度的效果,通过减少材料碎屑与刀头刀刃除的碰撞和使硬质合金层的温度快速降低,达到提高刀头耐磨度的技术效果;
[0014]2、本技术通过导热内芯嵌入固定在硬质合金层的内部,并且与硬质合金层紧密贴合,以及散热块的顶面与硬质合金层的底面紧密贴合,以及在散热块外侧设置有散热槽,散热槽设置有复数个,并且环绕分布在散热块的外壁,通过散热槽增加散热块的表面积,增大散热块与空气或者冷却水的接触面积,达到加快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图。
[0019]其中:1、硬质合金层;2、引导槽;3、排出槽;4、散热机构;5、连接柱;41、导热内芯;42、散热块;43、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包括硬质合金层1,硬质合金层1外侧设置有引导槽2,引导槽2的两侧设置有排出槽3,硬质合金层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4,以及散热机构4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5;散热机构4包括导热内芯41,连接在导热内芯41末端的散热块42,以及设置在散热块42外侧的散热槽43;在加工时通过硬质合金层1构成的刀头对材料进行切削。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硬质合金层1设置为刀头的主体,以及硬质合金层1的刀头部分设置为弧形结构,硬质合金层1构成刀头的刀刃和刀身,通过硬质合金层1的刀刃部分切削材料。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槽2的顶部开槽靠近硬质合金层1顶部的刀刃边缘,并且引导槽2的顶部与刀刃的连接面设置为弧形,以及引导槽2底部的深度大于引导槽2顶部的深度,使引导槽2的截面呈倾斜的弧面,在切削材料时,产生的碎屑与硬质合金层1的刀刃处接
触,并在刀刃的推动下沿着刀身的弧面移动到引导槽2内,减少碎屑与刀刃的接触和碰撞。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排出槽3在引导槽2的两侧为对称结构,排出槽3的侧壁设置为斜面,并且排出槽3的顶面与引导槽2的连接面设置为弧形面,进入到引导槽2内的材料碎屑沿着引导槽2的内壁移动到排出槽3内,并通过排出槽3排出。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内芯41嵌入固定在硬质合金层1的内部,并且与硬质合金层1紧密贴合,以及散热块42的顶面与硬质合金层1的底面紧密贴合,在加工时硬质合金层1的温度升高,通过导热内芯41将热量导入到散热块42内,并通过散热块42与空气或者冷却水接触将热量散除,达到降低硬质合金层1的温度的效果。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槽43设置有复数个,并且环绕分布在散热块42的外壁,通过散热槽43增加散热块42的表面积,增大散热块42与空气或者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散热效率。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柱5设置为六棱柱结构,并且连接柱5的一端嵌入固定在散热块42底部的卡槽内,通过连接柱5辅助固定整个刀头结构。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硬质合金层1构成的刀头对材料进行切削,在切削材料时,产生的碎屑与硬质合金层1的刀刃处接触,并在刀刃的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包括硬质合金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层(1)外侧设置有引导槽(2),所述引导槽(2)的两侧设置有排出槽(3),所述硬质合金层(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4),以及所述散热机构(4)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5);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导热内芯(41),连接在导热内芯(41)末端的散热块(42),以及设置在散热块(42)外侧的散热槽(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层(1)设置为刀头的主体,以及所述硬质合金层(1)的刀头部分设置为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硬质合金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2)的顶部开槽靠近硬质合金层(1)顶部的刀刃边缘,并且引导槽(2)的顶部与刀刃的连接面设置为弧形,以及所述引导槽(2)底部的深度大于引导槽(2)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涛孙廷枢刘敏锋王伟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盖特钨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