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948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料框,用于存放污泥,所述料框顶部开口,且料框底部设置有使蚯蚓穿过的镂空网孔;处理屋,包括呈矩阵排列在处理屋内的多组货架,相邻两组货架之间设置有通道,且所述通道一端设置有出入口;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吊车组件。本方案通过多组货架实现污泥处理的立体化布置,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了污泥的空间布置密度,能够适用于大批量的污泥处理,多组货架之间设置通道,吊车沿通道将装有污泥的料框输送至每组货架上,上下料由输送带完成,运输全程无需人工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泥的沉淀物中,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其中,工业排放的污泥中还含有大量重金属,因此无法直接使用,现有的污泥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填埋、堆肥和生物处理等,其中,焚烧、填埋、堆肥等方式不仅耗能增加,还会在处理过程中形成二次污染,因此,生物处理方式为较优的处理方式,现有的污泥生物处理方式中,通常将污泥处理和蚯蚓养殖相结合,蚯蚓是环节动物之一,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具有食腐性,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同时,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由于蚯蚓具有食腐性,且蚯蚓在吞食污泥后所排出的排泄物会极大地降低污泥中的锌、铅、镉、铜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含量,因此,运用蚯蚓对工业污泥进行生物处理相对于现有的污泥处理方式(焚烧、填埋、堆肥等)来说,成本低廉且极大地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
[0003]传统的污泥处理和蚯蚓养殖结合方式是通过人工将污泥平铺,并在污泥内养殖大量蚯蚓,通过翻土的方式提高污泥的透气性,污泥经过蚯蚓消化代谢后形成的蚯蚓粪,可作为有机化肥再次使用,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大量平地空间,且耗费大量人力,污泥的处理状态无法确定,污泥处理后,污泥和蚯蚓排泄物混合,难以分离。为提高空间利用率,现有的解决方式是利用高度空间叠放污泥,如申请号为:CN201820603701.8,专利名称为《一种柜体抽屉式蚯蚓养殖装置》的技术专利,包括主体框架和养殖箱体;主体框架由方钢管和角钢构成,方钢管构成立体外框架结构,角钢焊接于外框架结构的内侧,构成多条相互平行的水平滑道;养殖箱体包括侍养区和分隔区两部分,侍养区内安装有不锈钢抽屉,分隔区内安装有内嵌不锈钢抽屉;侍养区和分隔区间通过隔板实现活动分隔,该装置相对于传统方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便于上下料,然而,该装置还存在一定问题:1、抽屉式的养殖箱体使蚯蚓的养殖环境处于封闭空间,极大地降低了养殖箱体内的含氧量,容易导致蚯蚓死亡;2、上下料还需通过人工搬运实现,污泥的重量大,搬运效率低下,耗费人力成本;3、柜体式装置的设置空间有限,柜体成本高且污泥存放密度低,不利于大规模的处理;4、虽将侍养区和分隔区分离,但是在污泥处理后并没有有效解决分离蚯蚓和蚯蚓粪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包括,
[0007]料框,用于存放污泥,所述料框顶部开口,且料框底部设置有使蚯蚓穿过的镂空网孔;
[0008]处理屋,包括呈矩阵排列在处理屋内的多组货架,相邻两组货架之间设置有通道,
且所述通道一端设置有出入口,所述货架用于静置装有污泥和蚯蚓的料框,包括基座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框架,所述框架上平行排列有多组支撑杆;
[0009]上料装置,包括污泥定量上料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定量上料装置底部的料框输送带,所述料框输送带自所述定量上料装置底部延伸至所述通道的出入口;
[0010]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输送带及出料机构,所述下料输送带分别经过出料机构和通道的出入口;
[0011]吊车组件,用于输送料框,包括沿所述通道设置的支撑梁,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的车架,所述车架上可升降地设置有用于取放料框的抓手。
[0012]优选的,每组支撑杆包括等高度且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设置在框架上,所述料框包括框体,以及沿所述框体底部的四周边角处设置有支脚,每组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小于料框底部两侧支脚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料框放置在货架上时,所述料框的下表面放置在支撑杆上,且两根支撑杆穿设在料框底部两侧支脚之间。
[0013]优选的,每组支撑杆顶部上下叠加设置有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料框,其中至少一个料框内放置有蚯蚓。
[0014]优选的,所述料框的框体顶部沿其开口外周凸出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抓手包括壳体,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两侧的“L”型限位块,两个“L”型限位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台阶底面相匹配的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框体的宽度。
[0015]优选的,所述车架为矩形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底座和顶座,以及固定在底座和顶座四周的支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链条输送机构,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转动的齿轮,与齿轮啮合并沿所述支杆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链条,所述抓手的壳体与所述链条连接。
[0016]优选的,每组货架的基座与最底层的一组支撑杆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的高度,相邻两层支撑杆之间的高度差大于两层料框高度与底座高度之和。
[0017]优选的,每层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到位传感器。
[0018]优选的,所述处理屋包括设置在多组货架的排列矩阵外周的机架,所述机架顶部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之间可平移地连接有支撑纵梁,所述车架的顶座设置在所述支撑纵梁上,并沿支撑纵梁的长度方向平移,所述货架间的通道包括与所述支撑纵梁平行设置的纵向通道和与所述支撑横梁平行设置的横向通道。
[0019]优选的,所述定量上料装置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料框输送带经过所述定量上料装置底部出口的正下方,所述定量上料装置的出口处还设置有定量辊,所述定量辊的外周设置有齿条。
[0020]优选的,所述定量辊包括圆筒状的筒身,所述筒身的外周等角度地排列有多排齿条,且相邻两排齿条之间交错设置,所述筒身内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电机驱动沿其轴向转动。
[002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22]1、通过多组货架实现污泥处理的立体化布置,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了污泥的空间布置密度,能够适用于大批量的污泥处理,多组货架之间设置通道,吊车沿通道将装有污泥的料框输送至每组货架上,上下料由输送带完成,运输全程无需人工搬运,
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3]2、料框顶部开口,且底部设置有使蚯蚓穿过的镂空网孔,每组支撑杆上叠放多层料框,根据透气性、湿度、温度、污泥新鲜度等条件确保蚯蚓在各层料框间转移,实现处理后污泥与蚯蚓的自动分离。
[0024]3、料框顶部开口,且在上料时通过定量辊外周设置的齿条在料框内的污泥上划出槽面,从而确保料框内污泥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污泥内的含氧量和透气性,避免蚯蚓因缺氧死亡,从而提高蚯蚓的利用率。
[0025]4、车架上利用齿链结构实现抓手的升降,每层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到位传感器,确保料框的精准定位,避免在料框的运输和放置过程中出现故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0028]图3是吊车组件中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框,用于存放污泥,所述料框顶部开口,且料框底部设置有使蚯蚓穿过的镂空网孔;处理屋,包括呈矩阵排列在处理屋内的多组货架,相邻两组货架之间设置有通道,且所述通道一端设置有出入口,所述货架用于静置装有污泥和蚯蚓的料框,包括基座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框架,所述框架上平行排列有多组支撑杆;上料装置,包括污泥定量上料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定量上料装置底部的料框输送带,所述料框输送带自所述定量上料装置底部延伸至所述通道的出入口;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输送带及出料机构,所述下料输送带分别经过出料机构和通道的出入口;吊车组件,用于输送料框,包括沿所述通道设置的支撑梁,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的车架,所述车架上可升降地设置有用于取放料框的抓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支撑杆包括等高度且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设置在框架上,所述料框包括框体,以及沿所述框体底部的四周边角处设置有支脚,每组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小于料框底部两侧支脚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料框放置在货架上时,所述料框的下表面放置在支撑杆上,且两根支撑杆穿设在料框底部两侧支脚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支撑杆顶部上下叠加设置有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料框,其中至少一个料框内放置有蚯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的框体顶部沿其开口外周凸出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抓手包括壳体,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两侧的“L”型限位块,两个“L”型限位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台阶底面相匹配的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环川环保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