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35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7
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器、安装座,所述防爬器一端固定连接有膨胀头,所述膨胀头外壁均匀设置有切削刀具,所述安装座一端固定连接有仿生吸能管,所述仿生吸能管可伸缩地套接于所述所述膨胀头外壁,所述膨胀头远离所述防爬器的一端连接有撞击台,所述撞击台靠近所述膨胀头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内部设有蜂窝式吸能器,所述蜂窝式吸能器固定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能装置有效地结合了膨胀式吸能结构、切削式吸能结构、薄壁压溃式吸能结构、折叠式吸能结构以及液压式吸能结构,每种方式均可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总吸能量大,有效降低对切削工具的要求。有效降低对切削工具的要求。有效降低对切削工具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吸能装置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轨道列车的数量和速度都有显著的提高,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轨道列车耐撞性研究,可为司乘人员提供被动安全防护,这是当今世界轨道车辆全面发展的趋势。
[0003]现有的吸能结构一般有切削式结构、膨胀式结构和压溃式结构等。压溃式吸能结构依靠塑形变形来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但因其体积较大,吸能行程有限,因此吸能量较低。切削式吸能装置,通过将碰撞动能转化为做功和热能来吸收能量,提高了吸能效率的同时,因初始阶段冲击载荷大,切削力较难掌握,又受到行程路径的影响,因此不利于司乘安全,吸能效果仍需进一步改善。膨胀式吸能装置通过膨胀头被冲击到吸能管中使其变形达到耗散能量的目的,且膨胀头和吸能管易发生粘滞效应,通过鼓胀式结构来吸收能量时效率不高,对乘客的人身安全不利。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来提升吸能装置吸能量和吸能率,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提供一种体积小、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碰撞时能量吸收效率的的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
[0005]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器、安装座,所述防爬器一端固定连接有膨胀头,所述膨胀头外壁均匀设置有切削刀具,所述安装座一端固定连接有仿生吸能管,所述仿生吸能管可伸缩地套接于所述膨胀头外壁,所述膨胀头远离所述防爬器的一端连接有撞击台,所述撞击台靠近所述膨胀头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内部设有蜂窝式吸能器,所述蜂窝式吸能器固定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式吸能器包括可移动隔板、蜂窝筋、底板和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储油箱远离所述安装座一端滑动连接有所述可移动隔板,所述可移动隔板固定连接有所述蜂窝筋,所述蜂窝筋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底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隔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油腔,所述油腔装有用于缓震的油性液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底部阵列设有多个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为通孔,所述排液孔可拆卸地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排液孔过盈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仿生吸能管包括膨胀管和约束圈,所述约束圈等间距焊接于所述膨胀管外壁。
[0010]进一步的,所述蜂窝筋由六边形蜂窝胞元构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头外壁均匀阵列设有刀具安装槽,所述刀具安装槽内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切削刀具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刀具安装槽数量与所述切削刀具数量相适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将所述安装座螺纹连接于轨道车辆前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爬器远离所述膨胀头一端设有防爬齿,所述防爬齿用于防止轨道车辆倾覆。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管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导向孔中,所述导向孔用于为吸能装置提供导向作用。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吸能装置有效地结合了膨胀式吸能结构、切削式吸能结构、薄壁压溃式吸能结构、折叠式吸能结构以及液压式吸能结构,每种方式均可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总吸能量大,有效降低对切削工具的要求。
[0017]2.当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刀刃仅沿吸能膨胀管的厚度方向与吸能膨胀管接触,接触面积小,容易传热,避免出现熔刀、断刀的情况。切削刀具设置在膨胀头的一端,在仿生吸能膨胀管发生膨胀变形后才进行切削,避免刀具的切削过程对吸能膨胀管变形过程的影响,解决了现有吸能防爬器的膨胀头与吸能管容易发生粘滞效应、切削刀具容易出现熔刀断刀效应的问题。
[0018]3.本技术提供的仿生吸能膨胀管通过约束圈提高轴向吸收能量的能力。
[0019]4.蜂窝式吸能器位于导向管内部,在发生压缩变形后,材料堆积在安装座上的储液箱内,极大地提高了吸能结构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式轨道车辆吸能装置的剖面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式轨道车辆吸能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式轨道车辆吸能装置的爆炸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式轨道车辆吸能装置中防爬器和膨胀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式轨道车辆吸能装置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防爬器;2、膨胀头;3、仿生吸能膨胀管;4、切削刀具;5、导向管;6、撞击台;7、安装座;8、底板;9、蜂窝筋;10、第二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21、刀具安装槽;31、膨胀管;32、约束圈;71、导向孔;72、储液箱;73、可移动隔板;74、柱塞;75、油腔;76、排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
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爬器、安装座,所述防爬器一端固定连接有膨胀头,所述膨胀头外壁均匀设置有切削刀具,所述安装座一端固定连接有仿生吸能管,所述仿生吸能管可伸缩地套接于所述膨胀头外壁,所述膨胀头远离所述防爬器的一端连接有撞击台,所述撞击台靠近所述膨胀头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内部设有蜂窝式吸能器,所述蜂窝式吸能器固定设于所述安装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式吸能器包括可移动隔板、蜂窝筋、底板和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储油箱远离所述安装座一端滑动连接有所述可移动隔板,所述可移动隔板固定连接有所述蜂窝筋,所述蜂窝筋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隔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油腔,所述油腔装有用于缓震的油性液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仿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底部阵列设有多个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为通孔,所述排液孔可拆卸地连接有活塞,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悦陈秉智秦睿贤张旭郭宗春王希卢嘉茗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