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27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其包括第一通讯主体的第一发送信号、第二通讯主体的第二发送信号、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和第二信号接收电路;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平电压、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滤波器、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平电压接第一滤波器后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平电压接第一上拉电阻后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通讯主体的第二发送信号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通讯主体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以采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极管的截止与导通,通过电位差的判断,进行隔离式通讯,避免直接串扰及电压过高烧机,从而实现保护功能。从而实现保护功能。从而实现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出现,对电路的需求更加多样及简便,加上现场环境的多变及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对电路串口通讯,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串口通讯除了直接连接或者串电阻连接或者采用特定的串口处理芯片转换,容易造成信号发送接收错误,不同个体间因为电器参数不同不能直接连接或者串电阻连接,采用特定的串口处理芯片转换可以达到目的,但成本较高,一旦有多个需要转换的模组,电路成本及电路复杂程度会直线上升,造成后续的销售及售后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其包括第一通讯主体的第一发送信号、第二通讯主体的第二发送信号、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和第二信号接收电路;
[0006]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平电压、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滤波器、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平电压接第一滤波器后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平电压接第一上拉电阻后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通讯主体的第二发送信号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通讯主体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以采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
[0007]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二电平电压、第二接收信号、第二滤波器、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平电压接第二滤波器后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平电压接第四上拉电阻后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通讯主体的第一发送信号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通讯主体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以采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第一电平电压小于第二电平电压。
[0008]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0009]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并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通过三极管的截止与导通,通过电位差的判断,进行隔离式通讯,避免直接串扰及电压过高烧机,从而实现保护功能。
[0012]2、通过设置隔离式通讯,去除干扰及杂波。
[0013]3、通过设置上拉电阻进行限压,提高电路稳定性。
[0014]4、本技术可精减电平转换芯片,节约成本,简化电路。
[001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和第二信号接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其包括第一通讯主体B的第一发送信号TXD

B、第二通讯主体A的第二发送信号TXD

A、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和第二信号接收电路;第一通讯主体B和第二通讯主体A为两个相同或不同的模组或模块电路,且不限于两个相同或不同IC及MCU之间,且不限于多个通讯主体。
[0019]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一通讯主体B的第一电平电压VDD

B、第一接收信号RXD

B、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一上拉电阻R2和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平电压VDD

B接并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后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平电压VDD

B接第一上拉电阻R2后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通讯主体的第二发送信号TXD

A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通讯主体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采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RXD

B。
[0020]当第一通讯主体A的第一发送信号TXD

A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基极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第一通讯主体B的第一接收信号RXD

B为低电平;当第二通讯主体A的第二发送信号TXD

A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基极电位较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截止,第一通讯主体B的第一接收信号RXD

B为高电平,第一上拉电阻R2到第一通讯主体B的第一电平电压VDD

B;根据上述电路,第二通讯主体A的发送信号己转化到符合第一通讯主体B电平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RXD

B;
[0021]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二通讯主体A的第二电平电压VDD

A、第二接收信号RXD

A、第二电阻R3、第二电容C2、第二上拉电阻R4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平电压VDD

B小于第二电平电压VDD

A,第一电平电压VDD

B接并联的第二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后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电平电压VDD

A接第二上拉电阻R4后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通讯主体的第一发送信号TXD

B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通讯主体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采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RXD

A;。
[0022]当第一通讯主体B的第一发送信号TXD

B为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基极为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第二通讯主体A的第二接收信号RXD

A为低电平;当第一通讯主体B的第一发送信号TXD

B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基极电位较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截止,第二通讯主体A的第二接收信号RXD

A为高电平,第二上拉电阻R4到第二通讯主体A的第二电平电压VDD

A;根据上述电路,第一通讯主体B的发送信号己转化到符合第二通讯主体A电平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RXD

A。
[0023]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口通讯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通讯主体的第一发送信号、第二通讯主体的第二发送信号、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和第二信号接收电路;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平电压、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滤波器、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平电压接第一滤波器后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平电压接第一上拉电阻后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通讯主体的第二发送信号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通讯主体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以采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二电平电压、第二接收信号、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典王福涛杨家财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海银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