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19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涉及医学辅助摄影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呈圆柱形设置,第一气囊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脚踩板,第一气囊的下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底座,第一气囊的上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脚踩板和底座之间,第一气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囊;患者使用时,将较短的腿放在第二气囊上,然后医护人员旋转进气管上的活动柱,使其流通槽与流通腔相贯通,然后医护人员可以按压第一气囊,使第一气囊内部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第二气囊的内部,使第二气囊鼓起,使患者双侧髂脊在同一高度,保证患者短侧下肢不会悬空,不会出现体位歪斜、运动伪影,且在标准摄影体位范围内。围内。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辅助摄影
,具体是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X射线应用于医学诊断,主要依据X射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那么通过人体后的X射线量就不一样,这样便携带了人体各部密度分布的信息,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感光作用的强弱就有较大差别,因而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将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其中X光在对患者的双下肢全景摄影时,需保证双侧髂脊在同一高度,但是对于双下肢不等长的患者,患者在拍摄时会出现体位歪斜、双侧髂脊不在同一高度,下肢足部在不同一平面的现象,从而会影响拍摄结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呈圆柱形设置,第一气囊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脚踩板,第一气囊的下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底座,第一气囊的上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脚踩板和底座之间,第一气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板,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固定且贯通连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气囊呈凸字型设置,第二气囊嵌合在防护板内的防护腔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上均设置有防护管,防护管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对称的固定块,固定块与进气口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堵塞块,固定块上开设有排气槽。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排气管上的防护管的朝向相反,堵塞块与进气口为配合构件。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管的一侧设置有限流管,限流管的内部开设有流通腔,流通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活动柱上开设有流通槽,活动柱的上端贯穿限流管。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管和限流管均与进气管和排气管固定且贯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患者使用时,将较短的腿放在第二气囊上,然后医护人员旋转进气管上的活动柱,使其流通槽与流通腔相贯通,然后医护人员可以按压第一气囊,使第一气囊内部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第二气囊的内部,使第二气囊鼓起,抬高较短的腿的高度,使双侧髂脊在同一高度,下肢足部在同一平面,保证患者短侧下肢不会悬空,不会出现体位歪斜、运动伪影,且在标准摄影体位范围内。
[0013]2、拍摄完毕后,旋转进气管上的活动柱,使流通槽与流通腔相闭合,同时旋转排气管活动柱,使其流通槽与流通腔相贯通,然后按压第二气囊,第二气囊在按压的作用下气体会通过排气管回到第一气囊的内部,从而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部的气体可以重复多次使用,不需要使用时另外充气,且上述材料构件均为塑料构件,密度低,不会影响X光的成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防护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限流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活动柱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防护板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9]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0020]1、第一气囊;101、脚踩板;102、底座;103、第一弹簧;2、防护板;3、第二气囊;4、进气管;5、排气管;6、防护管;601、进气口;602、堵塞块;603、第二弹簧;604、固定块;605、排气槽;7、限流管;701、流通腔;702、活动柱;703、流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5: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包括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3,第一气囊1呈圆柱形设置,第一气囊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脚踩板101,第一气囊1的下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底座102,第一气囊1的上套接有第一弹簧103,第一弹簧103位于脚踩板101和底座102之间,第一气囊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囊3,患者使用时,将较短的腿放在第二气囊3上,第二气囊3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板2,第二气囊3呈凸字型设置,第二气囊3嵌合在防护板2内的防护腔内部,第二气囊3与第一气囊1之间固定且贯通连接有进气管4和排气管5,按压第一气囊1,使第一气囊1内部气体通过进气管4进入到第二气囊3的内部,使第二气囊3鼓起,抬高较短的腿的高度,使双侧髂脊在同一高度,下肢足部不同一平面,保证患者短侧下肢不会悬空,不会出现体位歪斜的现象。
[0022]如图1和2所示,进气管4和排气管5上均设置有防护管6,防护管6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口601,进气口601的一侧设置有对称的固定块604,固定块604与进气口601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3,第二弹簧603上固定连接有堵塞块602,固定块604上开设有排气槽605,堵塞块602与进气口601为配合构件,其中的气体在经过防护管6的内部时,防护管6内部的堵塞块602会在气压的作用下移动,使堵塞块602不再堵塞进气口601,使气体能够正常能够从排气槽605排入到第二气囊3的内部,该结构可以防止气体出现逆流的现象,进气管4
与排气管5上的防护管6的朝向相反,进气管4的防护管6上的进气口601的朝向与第一气囊1相邻,排气管5上的防护管6进气口601的朝向与第二气囊3相邻。
[0023]如图1和3所示,防护管6的一侧设置有限流管7,限流管7的内部开设有流通腔701,流通腔7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702,活动柱702上开设有流通槽703,活动柱702的上端贯穿限流管7,防护管6和限流管7均与进气管4和排气管5固定且贯通连接,旋转进气管4上的活动柱702,使其流通槽703与流通腔701相贯通,其中流通槽703的偏转角度可以调节进气管4内部的空气流速,可以控制第二气囊3的充气速度。
[0024]工作原理:患者使用时,将较短的腿放在第二气囊3上,然后医护人员旋转进气管4上的活动柱702,使其流通槽703与流通腔701相贯通,其中流通槽703的偏转角度可以调节进气管4内部的空气流速,可以控制第二气囊3的充气速度,然后医护人员可以按压第一气囊1,使第一气囊1内部气体通过进气管4进入到第二气囊3的内部,其中的气体在经过防护管6的内部时,防护管6内部的堵塞块602会在气压的作用下移动,使堵塞块602不再堵塞进气口601,使气体能够正常能够从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包括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呈圆柱形设置,第一气囊(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脚踩板(101),第一气囊(1)的下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底座(102),第一气囊(1)的上套接有第一弹簧(103),第一弹簧(103)位于脚踩板(101)和底座(102)之间,第一气囊(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囊(3),第二气囊(3)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板(2),第二气囊(3)与第一气囊(1)之间固定且贯通连接有进气管(4)和排气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3)呈凸字型设置,第二气囊(3)嵌合在防护板(2)内的防护腔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大平板气囊多高度调节器辅助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和排气管(5)上均设置有防护管(6),防护管(6)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口(601),进气口(6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聪慧周淼周麟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上锦南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