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99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空箔区和正极涂布区,所述正极涂布区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空箔区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集流体设有切断口,且所述切断口位于所述正极空箔区,所述切断口沿着正极集流体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一切断口边缘和第二切断口边缘,所述正极空箔区靠近切断口一端设置有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将所述切断口、第一切断口边缘和第二切断口边缘贴合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U型的第一绝缘材料层,并粘贴在正极集流体的切断口处,有效避免了切断口的毛刺外露导致短路问题。口的毛刺外露导致短路问题。口的毛刺外露导致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卷绕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卷绕锂离子电池卷芯设计中,为防止正极集流体的切断口毛刺与负极箔材之间锂离子脱出导致内短,在对应的负极上专门贴两道胶带保护正极集流体的切断口。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增加了两道胶带的工序,另一方面两道胶带的厚度造成电芯厚度增加,因而降低了电池卷芯的能量密度。因此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可优化卷绕锂离子的工序步骤,减少或取消胶带的工序,提升电池卷芯的能量密度,降低整体电池卷芯的厚度。
[0004]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极组件,包括:负极极片;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空箔区和正极涂布区,所述正极涂布区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空箔区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集流体设有切断口,且所述切断口位于所述正极空箔区,所述切断口沿着正极集流体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一切断口边缘和第二切断口边缘,所述正极空箔区靠近切断口一端设置有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将所述切断口、第一切断口边缘和第二切断口边缘贴合覆盖;隔膜,设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正极极片之间。
[000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计了第一绝缘材料层,并粘贴在正极集流体的切断口处,有效避免了切断口的毛刺外露导致短路,取消了原先在正极集流体的切断口两侧分别设置胶带的步骤,降低了整体电池卷芯的厚度,有效提升电池卷芯的能量密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正极集流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贴合覆盖所述切断口、第一切断口边缘和第二切断口边缘时,至少贴合覆盖部分第一表面和部分第二表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贴合时可将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部分包裹,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切断口边缘和第二切断口边缘完全包裹,防止毛刺穿破隔膜与负极导通短路。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连接于所述正极空箔区,所述负极耳连接于负极空箔区。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两个极耳分别连接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耳至正极涂布区之间的区域涂覆有第二绝缘材料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升正极耳的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的预留有间隙。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用于节省部分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无间隙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提高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杜绝毛刺穿破隔膜与负极导通短路的问题。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向正极耳方向延伸,且将所述正极耳包裹覆盖,直至将整个正极空箔区覆盖。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直接采用第一绝缘材料层涂覆的方式,可在安装正极耳时一同涂覆第一绝缘材料层进行固定,提高绝缘性的同时节省了更多步骤,减少了贴胶工序,有效避免正极集流体的切断口处切口毛刺与负极集流体导通发生短路。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为U型绝缘胶带。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直接采用U型绝缘胶带粘贴的方式,简化了涂覆胶层的麻烦,粘贴更加方便省力,同时可满足正极集流体切断口处的绝缘效果,避免与负极箔材发生短路,且减少了贴胶工序。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空箔区位于所述正极极片沿卷绕方向的首端。
[0022]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可有效预防卷绕锂离子电池的短路问题,同时提高电池卷芯的能量密度,降低整体电池厚度。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在正极集流体切断口处设置第一绝缘材料层,避免了切断口处于负极之间的短路问题;
[0025]2.通过将第一绝缘材料层包裹于整个正极空箔区,取消了在正极集流体切断口两侧分别设置胶带,减少了电池内部粘贴胶带的步骤或工艺,有效提高了制作卷绕锂离子电池的效率;
[0026]3.通过第一绝缘材料层代替了两层胶带,有效降低了电池卷芯的整体厚度,提高了电池卷芯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现有技术中卷绕锂离子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卷绕锂离子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卷绕锂离子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切断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正极极片;11、正极集流体;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11、正极空箔区;112、正极涂布区;2、负极极片;21、负极集流体;211、负极空箔区;212、负极涂布区;3、胶带;4、隔膜;5、正极耳;6、负极耳;7、切断口;71、第一切断口边缘;72、第一切断口边缘;8、第二绝缘材料层;9、第一绝缘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
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6]参阅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卷绕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1、负极极片2、隔膜4和胶带3,所述隔膜4位于正极极片1和负极极片2之间,三者并列卷绕成型,所述正极极片1包括正极集流体11,所述正极集流体11又包括正极空箔区111和正极涂布区112,所述正极涂布区112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极片(2);正极极片(1),所述正极极片(1)包括正极集流体(11),所述正极集流体(11)包括正极空箔区(111)和正极涂布区(112),所述正极涂布区(112)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空箔区(111)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集流体(11)设有切断口(7),且所述切断口(7)位于所述正极空箔区(111),所述切断口(7)沿着正极集流体(11)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一切断口(7)边缘和第二切断口(7)边缘,所述正极空箔区(111)靠近切断口(7)一端设置有第一绝缘材料层(9),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9)将所述切断口(7)、第一切断口(7)边缘和第二切断口(7)边缘贴合覆盖;隔膜(4),设于所述正极极片(1)和所述正极极片(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1)具有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9)贴合覆盖所述切断口(7)、第一切断口(7)边缘和第二切断口(7)边缘时,至少贴合覆盖部分第一表面(101)和部分第二表面(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伊威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