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分筋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90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动分筋刀,包括:刀体、手柄和振动组件;其中,刀体包括分筋段和连接段,连接段插入手柄内;振动组件设置在手柄内,其包括电源、振动马达和控制电路,振动马达与所述刀体的连接段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振动马达转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分筋刀,其包括了刀体、手柄和振动组件,刀体用于分筋,手柄用于手持便于施力,振动组件用于提供振动力从而有效提升分筋效果,模拟了刀的形状,便于施力,而且力的作用效果更好,因此在分筋过程中比用人手或者刮痧板更省力。比用人手或者刮痧板更省力。比用人手或者刮痧板更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分筋刀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推拿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分筋刀。

技术介绍

[0002]依据书籍《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的记载:分筋,一种推拿手法,是用拇指指端深压于筋结或压痛点的边缘部,稳缓地进行按揉拨动,有助于解除筋结或软组织粘连的分离,一般用于关节、肌肉损伤修复。
[0003]临床上没有专用的分筋板,目前一般是用人手或者是用类似于刮痧板之类的板体进行分筋,使用方法是将板平行于肌肉纤维,然后向前推动,把粘连的肌肉及肌纤维分开。
[0004]目前存在的缺陷是:没有专用的分筋板,使用刮痧板之类的板体虽然可以达到基本效果,但是操作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分筋刀,省力。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分筋刀,包括:刀体、手柄和振动组件;其中,刀体包括分筋段和连接段,连接段插入手柄内;振动组件设置在手柄内,其包括电源、振动马达和控制电路,振动马达与所述刀体的连接段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振动马达转速。
[000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动分筋刀,其包括刀体、手柄和振动组件,刀体用于分筋,手柄用于手持便于施力,振动组件用于提供振动力从而有效提升分筋效果。本技术的电动分筋刀模拟了刀的形状,便于施力,而且力的作用效果更好,因此在分筋过程中比用人手或者刮痧板更省力。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09]图1是本实施例的电动分筋刀的立体图。
[0010]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动分筋刀的剖视图。为了把主体结构显示得更清晰,图中省略了导线。
[0011]图3是图2中A圈的放大图。
[0012]图4是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0014]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电动分筋刀主要包括刀体1、手柄2和振动组件,刀体1用于分筋,手柄2用于手持便于施力,振动组件用于提供振动力。
[0015]刀体1为银质刀体,在中医学上,使用银器分筋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吸收体内的一些风邪热毒;坏处是:会对皮肤会有一定的刺激,如果患者比较敏感,痛感就会比较强烈,操作不好会对表皮产生一些伤害,甚至有的人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因此,虽然本实施例提供的刀体为银质刀体,但也可以使用如牛角等其他材质。刀体1为钝刀,无开刃,并且前端为弧刃,该设计主要是为了保护人体,避免或减少出现割伤、划伤或刺伤等伤害事件。
[0016]刀体1分为分筋段和连接段,分筋段为露出手柄2外的部分,连接段为插入手柄2内的部分,连接段的后端的中间位置通过一螺钉与手柄2可转动连接。手柄2为木质手柄,木质有材料易得,耐用性好,不滑手等优势。手柄2其结构形状与普通刀柄相似,可以是圆柱形或者是椭圆扁形。手柄2内部设置有收容舱,用于收容振动组件。
[0017]振动组件主要包括电源3、振动马达4和控制电路5。电源为模块化的可充电电池,其具有电芯和电源管理芯片,提供6V直流电。电源的充电口设置在手柄侧壁上。振动马达4为扁平型振动马达,与刀体1的连接段连接,振动马达4提供的振动力是纵向振动,即,可以带动刀体1上下线性波动。控制电路与振动马达4耦接,用于控制振动马达4的转速,通过控制转速实现控制振动力输出强弱。
[0018]由于设置了振动组件带动刀体1上下线性波动,因此为了使刀体1的振动效果更佳,在刀体1和手柄2之间设置两个弹簧片6。该两个弹簧片6分别呈弧形,其结构形状与字母“U”字形顺时针旋转90
°
相近似。安装时,其中一个弹簧片6固定设置在刀体1的上侧面与手柄2之间,另一个弹簧片6固定设置在刀体1的下侧面与手柄2之间,并且该两个弹簧片6的安装位置在刀体1的连接段上,但靠近分筋段,即,在手柄2的前端口处。由于设计了弹簧片6,因此在刀体1上下线性波动时可以有一定缓冲空间,振动时受到手柄2的阻碍将会减少,因此刀体1作用到人体上的振动效果更好,有效提升分筋效果。
[0019]见图3,控制电路包括滤波电容C1、可调变阻器RP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非门U1、非门U2、NPN三极管Q1和防反激二极管D3,具体型号或参数在图中有标记。其中,滤波电容C1耦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用于滤除电源输出的杂波;电容C2的一端耦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耦接可调变阻器RP1的调节端以及非门U1的输入端;非门U1的输出端耦接非门U2的输入端;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可调变阻器RP1的第一固定端、阴极耦接非门U2的输入端;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可调变阻器RP1的第二固定端、阳极耦接非门U2的输入端;非门U2的输出端耦接三极管Q1的基极;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振动马达M负极,发射极耦接电源负极;防反激二极管D3的阴极耦接振动马达的负极,该防反激二极管D3的阳极耦接振动马达的正极。
[0020]可调变阻器RP1、电容C2和非门U1组成一个简单的多谐振荡器,但由于有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两个二极管的存在,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使电容C2的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经过不同的阻值,这样通过调节可调变阻器RP1,就能改变非门U1输出方波的占空比,非门U1的输出,再经非门U2反向输出,使得可调变阻器RP1的调节与输出成正比关系,非门U2输出的高电平使NPN三极管Q1导通,振动马达M工作。因此,调节可调变阻器RP1,使NPN三极管的平均导通时间更长,则流过振动马达M的平均直流电压就越大,转速越快,反之,转速就
越慢。
[0021]可调变阻器RP1选用旋钮式可调变阻器,为了便于使用者调节,其封装设置在手柄2的后端,在图1和图2中的标号为可调变阻器7。
[0022]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筋效果,还可以对刀体1进行加热,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分筋板还包括加热开关8和加热片9;其中,加热开关8设置在手柄后侧上,其一端与电源3耦接,另一端与加热片9耦接;加热片9设置在手柄2内,与刀体1的连接段连接,由于刀体1为银质刀体,因此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
[0023]使用时,握持手柄2,把刀体1平行于肌肉纤维向前推动,把粘连的肌肉及肌纤维分开,即可实现基本分筋效果。如果需要振动和加热,则打开加热开关8和调节可调变阻器7,在加热和电动振动的同时作用下,对关节肌肉损失疼痛理疗效果较佳。
[0024]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分筋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刀体、手柄和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刀体包括分筋段和连接段,连接段插入手柄内;所述振动组件设置在手柄内,其包括电源、振动马达和控制电路,振动马达与所述刀体的连接段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振动马达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为银质刀体,并且为钝刀,其前端为弧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木质手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其充电口设置在手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为扁平型振动马达。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可调变阻器RP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非门U1、非门U2和NPN三极管Q1;其中,电容C2的一端耦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耦接可调变阻器RP1的调节端以及非门U1的输入端;非门U1的输出端耦接非门U2的输入端;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可调变阻器RP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业安甘瑞娜丁莉黄里钰肖旸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