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86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包括:后端盖、前壳体、缸体、前轴承、后轴承和转子;前壳体与后端盖连接,缸体设置在前壳体内部,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形成压缩腔,前壳体与前轴承之间形成吸气腔,后端盖与后轴承之间形成排气腔;前壳体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吸气孔和吸气通道,后端盖上设置有排气孔,吸气通道联通吸气孔和吸气腔,排气孔联通排气腔,且吸气孔所在平面与排气孔所在平面互相平行。通过额外设置吸气通道联通吸气孔和吸气腔,使得冷媒气体能够从吸气孔经过吸气通道中进入吸气腔,再经过排气腔从排气孔排出,满足外部形状和安装需求的同时,保证旋叶式压缩机能够正常工作。能够正常工作。能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其工作过程一般为: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转子运动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一般包括涡旋式、活塞式、旋叶式等类型。
[0003]其中,常规的涡旋式压缩机吸气孔位于前壳体的中部位置上,旋叶式压缩机的吸气孔位于前壳体的前侧,吸气孔与吸气腔联通以向压缩机供给冷媒气体,而特定客户存在需要将涡旋式压缩机直接替换为旋叶式压缩机的需求,且不能改变原有压缩机的外部形状和安装方式;而旋叶式压缩机的结构与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存在差别,导致设置在前壳体的中部位置上的吸气孔不能与前侧吸气腔直接联通,难以正常工作。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实现前壳体中部位置上的吸气孔与前侧吸气腔直接联通。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包括:
[0007]后端盖、前壳体、缸体、前轴承、后轴承和转子;
[0008]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端盖连接,所述缸体设置在前壳体内部,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形成压缩腔,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前轴承之间形成吸气腔,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轴承之间形成排气腔;
[0009]其中,所述前壳体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吸气孔和吸气通道,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吸气通道联通所述吸气孔和所述吸气腔,所述排气孔联通所述排气腔,且所述吸气孔所在平面与所述排气孔所在平面互相平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气通道包括外通道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连接所述吸气孔,所述内通道连接所述吸气腔,所述外通道与所述内通道之间呈一定夹角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气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外通道的中轴线互相垂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通道与所述内通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外通道的侧壁联通,且所述外通道背离所述内通道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孔,所述密封孔端部设置有吸气堵头,用于对所述密封孔进行封堵。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外通道背离所述内通道的端部联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的厚度为3mm~5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与所述缸体之间设置有排气过渡腔,所述排气过渡腔联通所述吸气腔和所述排气腔。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前壳体的侧面中部位置设置吸气孔,并额外设置吸气通道联通吸气孔和吸气腔,使得冷媒气体能够从吸气孔经过吸气通道中进入吸气腔,再在缸体和转子的作用下经过排气腔从排气孔排出,从而在满足外部形状和安装需求的同时,保证旋叶式压缩机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的左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5为图4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5]图6为另一形式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另一形式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的左视图;
[0027]图8为图7中C

C处的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01、后端盖;02、前壳体;03、缸体;04、前轴承;05、后轴承;06、转子;07、压缩腔;08、吸气腔;09、排气腔;10、吸气孔;11、吸气通道;11a、外通道;11b、内通道;12、排气孔;13、密封孔;14、吸气堵头;15、排气过渡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如图1至图8所示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包括:
[0033]后端盖01、前壳体02、缸体03、前轴承04、后轴承05和转子06;
[0034]前壳体02与后端盖01连接,缸体03设置在前壳体02内部,且内部中空设置,转子06设置在缸体03内,形成压缩腔07,前壳体02与前轴承04之间形成吸气腔08,后端盖01与后轴承05之间形成排气腔09;
[0035]其中,前壳体02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吸气孔10和吸气通道11,后端盖01上设置有排气孔12,吸气通道11联通吸气孔10和吸气腔08,排气孔12联通排气腔09,且吸气孔10所在平面与排气孔12所在平面互相平行。
[0036]本技术通过在前壳体02的侧面中部位置设置吸气孔10,并额外设置吸气通道11联通吸气孔10和吸气腔08,使得冷媒气体能够从吸气孔10经过吸气通道11中进入吸气腔08,再在缸体03和转子06的作用下经过排气腔09从排气孔12排出,从而在满足外部形状和安装需求的同时,保证旋叶式压缩机能够正常工作。
[0037]需要说明的是,吸气通道11依据前壳体02的形状进行设置,不影响压缩机的外部形状和安装需求,且吸气通道11位置应当与吸气孔10位置相互靠近,避免形成过长的冷媒气流路径。
[00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吸气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盖、前壳体、缸体、前轴承、后轴承和转子;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端盖连接,所述缸体设置在前壳体内部,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形成压缩腔,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前轴承之间形成吸气腔,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轴承之间形成排气腔;其中,所述前壳体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吸气孔和吸气通道,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吸气通道联通所述吸气孔和所述吸气腔,所述排气孔联通所述排气腔,且所述吸气孔所在平面与所述排气孔所在平面互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道包括外通道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连接所述吸气孔,所述内通道连接所述吸气腔,所述外通道与所述内通道之间呈一定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外通道的中轴线互相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气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炳新童作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康普瑞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