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笔结构及削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67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进笔结构,包括离合传动结构、支架、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盘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之间设有传动结构,第一驱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被第一转轴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被第二转轴带动转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用于带动铅笔前进/后退,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与转盘连接,该离合传动结构用于将动力传输给转盘,转盘再将动力传输给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该进笔结构适应削笔过程的结构无需设置在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还提出一种削笔机,采用前述进笔结构。采用前述进笔结构。采用前述进笔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笔结构及削笔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削笔机
,具体讲是一种进笔结构及削笔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进笔结构主要包括支架、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被第一转轴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被第二转轴带动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位于转盘一侧,支架用来转动支撑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盘上位于所述的转盘一侧设有传动结构,转盘经该传动结构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传动连接,即转盘转动可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跟着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分别带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并以夹持的形式带动铅笔前进/后退,铅笔前进即进笔,铅笔后退即退笔,因此进笔结构具有进笔和退笔两个功能,而为了简化结构,进笔结构的转动一般由削笔机构转动时带动。
[0003]由于在削笔过程中,进笔到一定位置后,就会被顶住,此时削笔机构进行削笔来使铅笔呈锥形,那么由于顶住铅笔的这一段采用的是锥形,所以铅笔在被削的时候直径在变小,随着直径变小,那么铅笔前端就可以进一步前进,因此,目前的进笔过程大致是无阻挡的快进、然后被阻挡而停止、随着削笔直径变小则再继续前进,直至完成削笔,削好的铅笔前端为锥形,这就使得第一驱动轮和第二橡胶也需要同步适应铅笔的运动状态,若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一直转动,而不是跟随铅笔的运动状态作出适应性调整,那么就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比如铅笔无法前进,而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一直在转动,这样,铅笔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存在很大的摩擦,从而影响铅笔的稳定性,不利于削笔,另外也产生很大的磨损。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技术是通过设置离合结构来应对这种情况,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359795U所公开的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该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的第一叶轮和第一叶轮轴之间通过离合器连接,进退笔时第一叶轮旋转并带动第一叶轮轴转动,削笔时第一叶轮和第一叶轮轴分离,第一叶轮无法带动第一叶轮轴转动,所述的离合器包括设于第一叶轮端面上的抱爪,所述的第一叶轮轴与所述的抱爪相对应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的抱爪抱于所述的第一叶轮轴横截面为多边形的部分外,所述的抱爪靠近所述的第一叶轮轴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的凸起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叶轮轴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的抱爪的数量与所述的横截面的边数相对应,每个抱爪抱在相应的第一叶轮轴的侧边上,由前述可知,所述的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通过削笔时第一叶轮和第一叶轮轴分离来使第一叶轮无法带动第一叶轮轴转动,分离的方式为所述的抱爪抱于所述的第一叶轮轴横截面为多边形的部分外。
[0005]上述为目前的进笔结构的大致结构及工作原理,由上述可知,目前主要通过在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上做改进来实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适应削笔过程。本申请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本申请中将提出一种新的进笔结构,该进笔结构适应削笔过程的结构无需设置在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进笔结构,该进笔结构适应削笔过程的结构无需设置在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还提出一种削笔机,采用前述进笔结构。
[0007]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进笔结构,包括离合传动结构、支架、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盘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之间设有传动结构,第一驱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被第一转轴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被第二转轴带动转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用于带动铅笔前进/后退,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与转盘连接,该离合传动结构用于将动力传输给转盘,转盘再将动力传输给第一转轴、第二转轴。
[0008]优选的,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采用利用摩擦连接传动和/或利用弹性凹凸配合连接传动的离合传动结构。这样设计后,结构简单的同时,还易于实现半联动状态,并且传动状态改变迅速、响应快,从而满足进笔速度的变化,半联动状态即打滑状态,所以上述结构也可以说是易于实现打滑状态。
[0009]优选的,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采用封闭式设计的离合传动结构。由于不是设置在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所以可以令离合传动结构采用封闭式设计,因此,这样设计后,有利于降低被铅芯沫等污染物污染的可能性,避免被铅芯沫等污染物污染,从而从结构上极大地降低离合传动结构打滑或卡死的可能性,从而保障耐久性和可靠性。
[0010]优选的,按三层结构依序设置,第一层为离合传动结构,第二层为转盘,第三层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构成的驱动部分。这样设计后,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布局,另外,动力传递路径较短,有利于提升传动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的动力输入位于第一层的远离第二层的一侧,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的动力输出位于第一层的另一侧,该动力输出用于带动转盘转动。一般来说,所述的动力输入为削笔机构的刀架,这是因为在削笔时,刀架为转动状态,那么利用刀架的转动带动,正好可以和削笔工作联动起来,因此,本改进这样设计后,一方面有利于布局削笔机构,另一方面有利于缩短动力传递路径,从而提升传动效率。
[0012]优选的,插笔孔依序穿过这三层到达削笔机的削笔机构。这样设计后,一方面有利于三层结构沿插笔方向紧凑设计,从而有利于缩短动力传递路径,进而提升传动效率,另一方面方便削笔机构、插笔孔的布置,提升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0013]优选的,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可离合结合连接,第二传动件与转盘连接,第一传动件用于输入动力并通过可离合结合连接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第二传动件用于输出动力给转盘。这样设计后,零部件较少,有利于结构简单紧凑。
[0014]优选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轴向套接。这样设计后,有利于离合传动结构实现扁平状设计,也就是说有利于控制离合传动结构的轴向尺寸。
[0015]优选的,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离合件,该离合件被支撑在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该离合件用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传递动力。这样设计后,传动力较强,有利于传动工作稳定可靠、耐久性好。
[0016]优选的,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弹性凹凸配合结构,该弹性凹凸配合结构用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传递动力,并且当第二传动件因进笔受阻而作用力增大时,第二传动件可克服所述的弹性而使弹性凹凸配合结构中凹部和凸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这样设计后,弹性凹凸配合结构不同于摩擦结构,凹部和凸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需要较大的力,因此本改进使得离合传动结构具有更高的传动力。
[0017]优选的,相邻凹部之间设有过渡段,凸部从一凹部出来后经过过渡段再进入相邻的另一凹部,在经过过渡段时,过渡段与凸部之间弹性抵接并可相对滑动。这样设计后,一方面具有更高的传动力,另一方面,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在产生转速差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相对转动的平滑性较好,有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笔结构,包括离合传动结构、支架、转盘(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一驱动轮(7)和第二驱动轮(8),转盘(2)与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之间设有传动结构,第一驱动轮(7)安装在第一转轴(3)上被第一转轴(3)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轮(8)安装在第二转轴(4)上被第二转轴(4)带动转动,第一驱动轮(7)、第二驱动轮(8)用于带动铅笔前进/后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与转盘(2)连接,该离合传动结构用于将动力传输给转盘(2),转盘(2)再将动力传输给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采用利用摩擦连接传动和/或利用弹性凹凸配合连接传动的离合传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采用封闭式设计的离合传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按三层结构依序设置,第一层为离合传动结构,第二层为转盘(2),第三层为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构成的驱动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的动力输入位于第一层的远离第二层的一侧,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的动力输出位于第一层的另一侧,该动力输出用于带动转盘(2)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插笔孔(10)依序穿过这三层到达削笔机的削笔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之间可离合结合连接,第二传动件(12)与转盘(2)连接,第一传动件(11)用于输入动力并通过可离合结合连接带动第二传动件(12)转动,第二传动件(12)用于输出动力给转盘(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轴向套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件(11)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12)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离合件,该离合件被支撑在第一传动件(11)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12)的外周壁面之间,该离合件用于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之间传递动力。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件(11)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12)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弹性凹凸配合结构,该弹性凹凸配合结构用于第一传动件(11)和第二传动件(12)之间传递动力,并且当第二传动件(12)因进笔受阻而作用力增大时,第二传动件(12)可克服所述的弹性而使弹性凹凸配合结构中凹部(14)和凸部(15)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凹部(14)和凸部(15)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凹部(14)之间设有过渡段(16),凸部(15)从一凹部(14)出来后经过过渡段(16)再进入相邻的另一凹部(14),在经过过渡段(16)时,过渡段(16)与凸部(15)之间弹性抵接并可相对滑动。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凹部(14)设于第一传动件(11)的内周壁面,各凸部(15)设于第二传动件(12)的外周壁面。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17),该盖(17)罩住第一传动件(11),盖(17)与第一传动件(11)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空腔,该空腔容纳所述的第二传
动件(12),盖(17)设有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诚君
申请(专利权)人: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