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67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充电板,所述充电板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壳,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挤压安装壳的挤压组件,所述安装壳的底部固定有供充电板穿线的穿线组件,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挤压组件包括通过扭簧连接在安装口内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固定有压辊,所述安装壳的两侧对应槽口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防护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手机进行充电的同时进行稳定,同时向上用力拿起手机,使得两个压辊相互脱离,便于整个充电板和安装壳的整体取出,当充电板损坏时,便于进行拆卸更换或者维修。便于进行拆卸更换或者维修。便于进行拆卸更换或者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车载电子产品也随着消费类产品的更新而更新,如无线充电功能,目前行业内在车载无线充电产品的运用上是以无线充电盒的形式组装到车辆内部。
[0003]现阶段,大部分无线充电盒的结构基本上都是将连接器设置在产品的侧面,与主机线束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也都是采用人工对位方式将主机线束端插入连接器来实现与主机的连通,同时无线充电盒与车体表板的固定方式通常采用螺丝固定,在整个组装环节中,共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需要将主机线束端的连接器公端与无线充电盒的连接器母端进行人工对位组装,在连接好主机线束端后,将无线充电盒通过螺丝的方式固定到车体表板。
[0004]基于现有无线充电盒的产品结构,与车体表板的组装环节需要通过两个组装步骤才能够得以实现,采用打螺丝方式将无线充电盒固定在车体表板上,难以对充电盒进行拆卸,一但损坏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充电板,所述充电板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壳,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挤压安装壳的挤压组件,所述安装壳的底部固定有供充电板穿线的穿线组件,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挤压组件包括通过扭簧连接在安装口内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固定有压辊。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壳的两侧对应槽口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防护杆。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内部等距固定有弹簧,所述安装壳的底部与弹簧顶部接触不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穿线组件包括固定在壳体的底部内壁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与安装壳底部的滑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壁开设有穿线孔。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套的内壁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两端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安装壳的两端固定有与槽口嵌合的圆盘。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其中一个所述槽口的底部开设有穿线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壳体在出场前固定嵌合在车内,在驾驶员需要对手机进行充电充,用手机的一端挤压压辊,此时两个压辊具有一定的距离,便于手机的另一端接触另一个压辊,进一步使得手机平整的压在充电板上,两个压辊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弹并挤压手机,对手机进行固定,便于手机进行充电的同时进行稳定,同时向上用力拿起手机,使得两个压辊相互脱离,便于整个充电板和安装壳的整体取出,当充电板损坏时,便于进行拆卸更换或者维修。
[0016]本技术:穿线组件包括固定在壳体的底部内壁的固定套,固定套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与安装壳底部的滑套,固定套的外壁开设有穿线孔,固定套的内壁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滑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利用固定套和滑套的设置,起到支撑安装壳的作用,并且便于导线的穿设,从穿线孔穿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的壳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充电板;3、安装壳;4、槽口;5、圆盘;6、挤压组件;7、安装口;8、压辊;9、弧形板;10、安装槽;11、防护杆;12、穿线组件;13、固定套;14、滑套;15、穿线孔;16、穿线槽;17、弹簧;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参照图1

4,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和充电板2,充电板2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壳3,壳体1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挤压安装壳3的挤压组件6,安装壳3的底部固定有供充电板2穿线的穿线组件12,壳体1的两侧内壁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7,挤压组件6包括通过扭簧连接在安装口7内的弧形板9,弧形板9的顶部固定有压辊8,安装壳3的两侧对应槽口4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内转动连接有防护杆11。
[0025]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部内部等距固定有弹簧17,安装壳3的底部与弹簧17顶部接触不固定,利用多个弹簧17对安装壳3起到缓冲支撑的作用。
[0026]本实施例中,穿线组件12包括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内壁的固定套13,固定套1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与安装壳3底部的滑套14,固定套13的外壁开设有穿线孔15,固定套13的内壁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8,滑套14滑动设置在限位槽18内,利用固定套13和滑套14的设置,起到支撑安装壳3的作用,并且便于导线的穿设,从穿线孔15穿出。
[0027]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两端顶部开设有槽口4,安装壳3的两端固定有与槽口4嵌合的圆盘5。
[0028]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槽口4的底部开设有穿线槽16。
[0029]工作原理:使用时,壳体1在出场前固定嵌合在车内,在驾驶员需要对手机进行充电充,用手机的一端挤压压辊8,此时两个压辊8具有一定的距离,便于手机的另一端接触另一个压辊8,进一步使得手机平整的压在充电板2上,两个压辊8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弹并挤压手机,对手机进行固定,便于手机进行充电的同时进行稳定,同时向上用力拿起手机,使得两个压辊8相互脱离,便于整个充电板2和安装壳3的整体取出,当充电板2损坏时,便于进行拆卸更换或者维修。
[003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和充电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板(2)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壳(3),所述壳体(1)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挤压安装壳(3)的挤压组件(6),所述安装壳(3)的底部固定有供充电板(2)穿线的穿线组件(12),所述壳体(1)的两侧内壁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7),所述挤压组件(6)包括通过扭簧连接在安装口(7)内的弧形板(9),所述弧形板(9)的顶部固定有压辊(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3)的两侧对应槽口(4)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内转动连接有防护杆(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多功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部等距固定有弹簧(17),所述安装壳(3)的底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锐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