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以及车辆,稳定杆包括:第一杆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内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齿体;第二杆体,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第一齿体配合的第二齿体;弹性件,设于容纳腔内;当第一杆体相对第二杆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在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保持啮合;当第一杆体相对第二杆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而脱开,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能产生相对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稳定杆可以根据车况被动断开,实现自锁和对中功能,全机械结构,无能源消耗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利于广泛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稳定杆又称防倾杆,属于汽车悬挂中的辅助弹性元件,主要起到防止汽车在转弯时车身发生过大的侧倾而导致侧翻和改善行驶平顺性的作用。
[0003]目前,稳定杆分为两种:不可变刚度稳定杆和可变刚度稳定杆,其中:
[0004]不可变刚度稳定杆的扭转刚度为一个固定值,因其刚度值固定不变,在行驶期间无法根据不同的车况以及驾驶条件进行适应性调整,导致在操控性和舒适度方面的体验较差。当稳定杆的刚度过大时,车辆的侧倾控制性能较好,车辆双侧悬架的独立性较差,导致车辆的舒适性较差。当稳定杆的刚度越小,车辆双侧悬架的独立性较好,车辆的舒适性较好,但使得车辆的侧倾控制性能不佳,容易发生侧翻。
[0005]可变刚度稳定杆能够使得稳定杆在汽车转向时抵抗侧倾,在汽车遇到一侧车轮遇到较高凸起、较大深坑或者双侧车轮路面高度差异较大工况时可以起到类似于断开稳定杆的作用,使得稳定杆可以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与通过性。
[0006]现有技术中的可变刚度稳定杆,可变刚度稳定杆从中间断开,由非常复杂的差速机构和电磁控制,使得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在改善传统稳定杆缺点的同时,紧凑的设计尺寸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各种车型。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包括:
[0009]第一杆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齿体;
[0010]第二杆体,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延伸进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体配合的第二齿体;
[0011]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弹性抵接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背离所述第二齿体的一侧;其中:
[0012]所述第一杆体相对所述第二杆体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所述第二杆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齿体与所述第二齿体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保持啮合,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能同步转动;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所述第二杆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或所述第二杆体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而脱开,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能产生相对转动。
[0013]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齿体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齿体延伸进所述第一间隙内,且所述第二齿体的齿面与所述第一间隙的侧壁面相贴合接触;
[0014]相邻的所述第二齿体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齿体延伸进所述第二间隙内,
且所述第一齿体的齿面与所述第二间隙的侧壁面相贴合接触。
[0015]进一步地,当F
x
>T/Rtanα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处于耦合状态;
[0016]其中:所述F
x
表征所述弹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作用力,所述T表征稳定杆两端输入扭矩,所述R表征第二连接件的半径。
[0017]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齿体贴合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面设置且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体和所述第二齿体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
[0019]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于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封盖,所述封盖用于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封盖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有通孔,所述第二杆体穿设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盖抵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背离所述第二齿体的一侧凸出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二杆体延伸进所述环形凸起内,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花键配合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杆体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有第二安装孔,固定螺栓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实现螺纹配合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内圆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圆周面之间、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面之间、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圆周面之间均设有O型密封圈。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0025]车架;
[0026]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
[0027]车座,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0028]悬挂系统,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车轮通过所述前悬架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后车轮通过所述后悬架连接至所述车架;
[0029]稳定杆,所述稳定杆安装于所述前悬架和/或所述后悬架,所述稳定杆为前述的稳定杆。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车况被动断开,实现自锁和对中功能,全机械结构,无能源消耗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利于广泛推广。当稳定杆所受的扭矩较小,扭矩在稳定杆轴向上的分力小于弹性件施加于第二连接件的作用力时,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保持啮合,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耦合为一体式结构,可产生对抗扭矩,减少侧倾角度,车辆的侧倾控制性能较好,当稳定杆所受的扭矩较大,扭矩在稳定杆轴向上的分力大于弹性件施加于第二连接件的作用力时,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分别可独立扭转,互不影响,使得稳定杆可以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与通过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在装配状态下的轴测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其一方向的爆炸视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另一方向的爆炸视图;
[003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之间的受力分解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00
‑
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
[0040]10
‑
第一杆体;
[0041]20
‑
第二杆体,21
‑
第二安装孔;
[0042]30
‑
第一连接件,31
‑
容纳腔,32
‑
第一齿体,33
‑
开口,34
‑
封盖,35
‑
通孔,36
‑
第一间隙;
[0043]40
‑
第二连接件,41
‑
第二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齿体;第二杆体,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体配合的第二齿体;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弹性抵接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背离所述第二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杆体相对所述第二杆体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所述第二杆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齿体与所述第二齿体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保持啮合,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能同步转动;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所述第二杆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齿体或所述第二齿体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而脱开,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能产生相对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齿体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齿体延伸进所述第一间隙内,且所述第二齿体的齿面与所述第一间隙的侧壁面相贴合接触;相邻的所述第二齿体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齿体延伸进所述第二间隙内,且所述第一齿体的齿面与所述第二间隙的侧壁面相贴合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当F
x
>T/Rtanα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处于耦合状态;其中:所述F
x
表征所述弹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作用力,所述T表征稳定杆两端输入扭矩,所述R表征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被动可断开稳定杆,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齿体贴合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面设置且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浚潮,张常华,曹晗,江华,解成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