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在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61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在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所述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的孔径小于200nm,优选为小于100nm,孔隙率为40~60%,厚度为0.05~0.2mm,抗弯强度为100~150MPa。抗弯强度为100~150MPa。抗弯强度为100~150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在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在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属于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关于其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的情形也屡见不鲜。锂离子电池的爆炸起火主要是由于短路引起的,而短路则主要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生成锂枝晶、刺破隔膜有关,因而抑制锂枝晶生长并刺破隔膜是防止锂离子电池爆炸的重要途径。
[0003]当前,商品化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主要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微孔膜等,主要的隔膜材料产品有单层PP、单层PE、PP+陶瓷涂覆、PE+陶瓷涂覆、双层PP/PE、双层PP/PP和三层PP/PE/PP等。CN102437302A公开了一种陶瓷涂覆的聚烯烃微孔薄膜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然而,无论是传统的聚合物隔膜,还是经过涂层处理的聚合物隔膜,都因为强度较低而无法避免被锂枝晶刺穿,虽然涂层可以改善聚合物隔膜抗锂枝晶刺穿的能力,但是仍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抗刺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流延成型的思路,提供了一种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
[0005]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在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所述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的孔径小于200nm,优选为小于100nm,孔隙率为40~60%,厚度为0.05~0.2mm,抗弯强度为100~150MPa。
[0006]陶瓷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硬度高、耐腐蚀、性能稳定等多重优势,采用陶瓷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有望防止锂枝晶刺穿,进而防止短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采用孔径小于200nm,优选为小于100nm,孔隙率为40~60%,厚度为0.05~0.2mm的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不仅具有孔径分布窄的优势,而且该孔隙率的隔膜一方面在保证锂离子自由穿梭的同时保持材料较高的容量和电化学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对材料上的气孔孔径、气孔率进行综合控制能够确保隔膜的拉伸强度、抗刺穿强度,可以保证锂枝晶不会穿透隔膜,也不会从多孔中穿出。
[0007]较佳地,所述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混合粉体以及烧结助剂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一次球磨后加入分散剂、粘结剂、塑性剂进行二次球磨制得流延用浆料,采用所述流延用浆料进行流延成膜,干燥、脱粘后,在含有氮气的气氛中进行氮化烧结,制得所述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
[0008]较佳地,所述混合粉体中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质量比为1:(0.25~4);所述混合粉体的粒径为1~50μm,优选为1~20μm。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流延法制备氮化硅陶瓷隔膜,可以自由控制隔膜厚度,且无需基层支
撑。采用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混合粉体为混合原料,控制原料粉体的粒径为1~50μm。一方面,粗颗粒的粉体烧结活性较低,有利于烧结后保留气孔结构;另一方面,硅粉体在后续氮化烧结过程中原位形成氮化硅晶粒、进一步相变生成beta相柱状晶,通过柱状晶之间相互搭接形成空隙,在高温长时间烧结作用下,也能促使氮化生成的beta相氮化硅晶粒充分发育,生成氮化硅柱状晶粒相互搭接的结构,从而在保证陶瓷高气孔率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此外,与国内外常用的有机膜材料相比,工艺更加简单、可靠,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氮化硅隔离膜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0010]较佳地,所述烧结助剂由第一烧结助剂和第二烧结助剂组成,所述第一烧结助剂选自由Al2O3、AlN、CaO、MgO、SiO2组成的组,所述第二烧结助剂为Y2O3;第一烧结助剂和第二烧结助剂的质量比为3:5~8。
[0011]较佳地,所述有机溶剂由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溶剂,以及选自丁酮、甲苯、正己烷、和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溶剂组成,所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质量比选择为二者的共沸组成。两种溶剂选择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整挥发速度、浆料溶解性以及分散性等性能,其质量比可以选择为溶剂的共沸组成。
[0012]较佳地,所述一次球磨和/或二次球磨的时间为12~72小时。所述球磨可以采用常规球磨方式与工艺进行。
[0013]较佳地,所述分散剂为三油酸甘油酯、磷酸酯、蓖麻油、鲱鱼油、抗坏血酸和松油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所述塑性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或邻苯二甲酸二丁卞酯BBP。
[0014]较佳地,所述混合粉体、烧结助剂、有机溶剂、分散剂、粘结剂和塑性剂的质量比为100:(3~5):(40~48):(1~2):(6~10):(6~20)。
[0015]较佳地,所述脱粘的温度为400~1000℃,时间为6~72小时。
[0016]较佳地,所述氮化烧结的温度为1600~1950℃,保温时间为1~24小时,升温速率为1~20℃/分钟;所述含有氮气的气氛为纯氮气气氛,或者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氮化硅多孔膜作为电池隔膜的Li/Si3N4/Li电池在室温、3.0mA
·
cm
‑2@3.0mAh
·
cm
‑2的电压

时间曲线。
[0018]图2为采用现有的聚合物膜作为电池隔膜的Li/聚合物隔膜/Li电池在室温、3.0mA
·
cm
‑2@3.0mAh
·
cm
‑2的电压

时间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针对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长期氮化硅流延成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流延成型制备氮化硅多孔膜用作锂电池隔膜来抑制锂枝晶的思路,所述氮化硅隔膜主要通过制备流动性可控的氮化硅/硅浆料,并进一步将氮化硅/硅浆料流延成型来实现,所述的氮化硅/硅陶瓷浆料以非水基溶剂为介质。
[0021]首先,本专利技术以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混合粉体为原料,并控制原料粉体的粒径
为1~50μm,优选为1~20μm。氮化硅本身抗拉伸性能、抗弯折性能优异,适于用作隔膜材料。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粉体中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质量比为1:(0.25~4)。
[0022]本专利技术采用流延法制备氮化硅陶瓷隔膜,可以自由控制隔膜厚度,且无需基层支撑。采用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混合粉体为混合原料,控制原料粉体的粒径为1~50μm。一方面,粗颗粒的粉体烧结活性较低,有利于烧结后保留气孔结构;另一方面,硅粉体在后续氮化烧结过程中原位形成氮化硅晶粒、进一步相变生成beta相柱状晶,通过柱状晶之间相互搭接形成空隙,在高温长时间的烧结作用下,也能促使氮化生成的beta相氮化硅晶粒充分发育,生成氮化硅柱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在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的孔径小于200nm,优选为小于100nm,孔隙率为40~60%,厚度为0.05~0.2mm,抗弯强度为100~150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混合粉体以及烧结助剂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一次球磨后加入分散剂、粘结剂、塑性剂进行二次球磨制得流延用浆料,采用所述流延用浆料进行流延成膜,干燥、脱粘后,在含有氮气的气氛中进行氮化烧结,制得所述氮化硅陶瓷多孔流延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粉体中氮化硅粉体和硅粉体的质量比为1:(0.25~4);所述混合粉体的粒径为1~50μm,优选为1~20μ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助剂由第一烧结助剂和第二烧结助剂组成,所述第一烧结助剂选自由 Al2O3、AlN、CaO、MgO、SiO2组成的组,所述第二烧结助剂为Y2O3;第一烧结助剂和第二烧结助剂的质量比为3:5~8。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由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贤张桢祺孔乐川段于森戴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文来中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