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37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盖帽、电芯和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以及至少一个开放端,所述电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盖帽盖合并密封所述开放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盖帽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顶盖、绝缘层以及第二顶盖;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顶盖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顶盖连接;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在内部压力较高时,第一顶盖会与绝缘层分离,实现电池内部的泄压,防止电池爆炸,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纽扣电池具有材料利用率高以及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设备中作为储能单元,但是目前的纽扣电池在内部温度或压力较高时,其内部的压力难以释放,容易引发电池失效或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中的盖帽在电池内部压力较高时,第一顶盖会与绝缘层分离,从而实现电池内部的泄压,防止电池爆炸,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其中,包括盖帽、电芯和外壳;
[0005]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以及至少一个开放端,所述电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盖帽盖合并密封所述开放端;
[0006]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0007]所述盖帽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顶盖、绝缘层以及第二顶盖;
[0008]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顶盖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顶盖连接;
[0009]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
[0010]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面积。
[0011]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二顶盖的外边缘的尺寸小于所述绝缘层的内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顶盖的内边缘的尺寸。
[0012]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顶盖包括第一顶盖本体以及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顶盖本体靠近所述绝缘层的功能表面;
[0013]所述第一钝化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
[0014]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二顶盖包括第二顶盖本体以及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钝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顶盖本体靠近所述绝缘层的功能表面;
[0015]所述第一钝化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钝化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
[0016]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层为镍层、氧化铜层或镍

氧化铜复合层;和/或,
[0017]所述第二钝化层为氧化铝层。
[0018]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绝缘层包括绝缘基体、过渡层以及粘接层;
[0019]所述过渡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至少一个功能表面,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过渡层远离所述绝缘基体的功能表面,所述粘接层远离所述过渡层的功能表面与所述第一顶盖和/或所述第二顶盖粘接。
[0020]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粘接层的熔点小于所述绝缘基体的熔点;和/或,
[0021]所述过渡层的熔点小于所述粘接层的熔点。
[0022]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或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厚度之为(5

10):1。
[0023]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绝缘层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顶盖具有第二通孔;
[0024]所述第二顶盖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凸部,所述连接部、所述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一顶盖层叠设置;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第一顶盖,且依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
[0025]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凸部之间具有间隙和/或绝缘层。
[0026]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二顶盖在所述第一顶盖的功能表面的正投影的长度大于等于1mm;和/或,
[0027]所述第一顶盖的功能表面的面积与所述绝缘层的功能表面的面积之比为(10

1):1。
[0028]如上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25

100μm;和/或,
[0029]所述绝缘层的外径为6.7

8.7mm;和/或,
[0030]所述绝缘层的内径为4.2

5.7mm。
[0031]本技术的电池,盖帽中的第一顶盖与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第二顶盖与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当电池内部压力较高时,第一顶盖会与绝缘层分离,实现电池内部的泄压,进而可以避免电池因内部压力较高而引发爆炸,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外壳;
[0038]2:第一顶盖;
[0039]3:绝缘层;
[0040]4:第二顶盖;
[0041]5:盖板;
[0042]21:第二通孔;
[0043]31:第一通孔;
[0044]32:绝缘基体;
[0045]33:过渡层;
[0046]34:粘接层;
[0047]41:凸部;
[0048]42:第三通孔;
[0049]4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1]本技术中的功能表面皆指该结构中面积最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示例性地,绝缘层的功能表面指的是绝缘层中面积最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
[0052]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盖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盖帽、电芯和外壳1;
[0053]外壳1具有容置腔以及至少一个开放端,电芯容置于容置腔中,盖帽盖合并密封开放端;
[0054]电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0055]盖帽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顶盖2、绝缘层3以及第二顶盖4;
[0056]第一极耳和第一顶盖2连接,第二极耳和第二顶盖4连接;
[0057]第一顶盖2与绝缘层3之间的粘接力小于第二顶盖4与绝缘层3之间的粘接力。
[0058]本技术的外壳1可以具有一个开放端,盖帽盖合并密封开放端,本技术的外壳1也可以具有两个相对的开放端,两个盖帽可以分别盖合并密封两个开放端。本技术中,若外壳1与第一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帽、电芯和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以及至少一个开放端,所述电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盖帽盖合并密封所述开放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盖帽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顶盖、绝缘层以及第二顶盖;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顶盖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顶盖连接;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二顶盖的外边缘的尺寸小于所述绝缘层的内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顶盖的内边缘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包括第一顶盖本体以及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顶盖本体靠近所述绝缘层的功能表面;所述第一钝化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盖包括第二顶盖本体以及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钝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顶盖本体靠近所述绝缘层的功能表面;所述第一钝化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钝化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为镍层、氧化铜层或镍

氧化铜复合层;和/或,所述第二钝化层为氧化铝层。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绝缘基体、过渡层以及粘接层;所述过渡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的至少一个功能表面,所述粘接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光单亚平邹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