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底壳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34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油底壳装置及车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底壳装置及车辆


[0001]本申请属于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越野车通常需要在恶劣道路情况下(大角度爬坡或下坡,例如100%坡度)运行,而越野动力总成常采用纵置布置型式,油底壳内机油在大角度时容易倾斜流动至发动机一端,从而容易发生搅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底壳装置及车辆。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底壳装置,包括:
[0005]壳体;
[0006]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
[0008]可选地,所述传输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二凹槽内的油传输至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集油槽,用于放置集油装置。
[0009]可选地,所述传输装置包括油泵、第一传输管和第二传输管;
[0010]所述第一传输管与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管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1]所述第二传输管与所述油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管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2]通过所述油泵将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油传输至第一凹槽内。
[0013]可选地,所述油泵通过电动机驱动。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沿车辆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油泵适于与车辆的发动机机油泵连接,所述油泵通过所述发动机机油泵驱动。
[0016]可选地,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连通管,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0017]可选地,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处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凹槽。
[0019]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在车辆的长度方向
上间隔设置可以将油液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及第二凹槽内,避免了油液在单一凹槽内油液过多,从而可以使得车辆在上坡或者下坡过程中,避免油底壳内的油越过发动机的曲轴造成搅油问题。
[0020]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油底壳装置。
[00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2]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油底壳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油底壳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油底壳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油底壳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油底壳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上坡时油底壳装置内油液面示意图;
[0029]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油底壳装置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凸起13;集油装置14;第一液位传感器15;第二液位传感器16;传输装置2;油泵21;第一传输管22;第二传输管23;第一连通孔24;第二连通孔25;连通管26;隔离板3;漏油孔31;发动机机油泵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32]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4]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6]本申请中的车辆主要为越野车型、也适用于燃油车、混合动力车辆、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电车中。
[003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油底壳装置,该用于车辆的油底壳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38]由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将油液分别设置在
第一凹槽内及第二凹槽内,避免了油液在单一凹槽内油液过多,从而可以使得车辆在上坡或者下坡过程中,避免油底壳内的油越过发动机的曲轴造成搅油问题。
[0039]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凹槽12的底部通过凸起13隔开,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凹槽12的底部低于所述凸起13的底部。
[0040]如图6所示,在车辆上坡的时候,壳体1内的油才便于流向第二凹槽12中。
[0041]可选地,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传输装置2,所述传输装置2用于连通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
[0042]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油底壳内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第一凹槽11的底部和第二凹槽12的底部通过凸起13隔开,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上的上部为连通状态。当车辆处于上坡状态时,第一凹槽11内的油会流入第二凹槽12内,当车辆处于下坡状态时,第二凹槽12内的油会流入第一凹槽11内,在壳体1的上部设置的是发动机曲轴,由于设置两个凹槽,无论车辆处于上坡状态还是处于下坡状态,壳体1内油的最高液位都不会漫过发动机曲轴,从而可以避免搅油问题。
[0043]吸空问题:发动机润滑系统需要机油泵源源不断的从油底壳内抽吸机油送入发动机各处进行润滑和冷却,机油是通过伸在油底壳的集油装置14进入机油泵加压并送入主油道后分配至各润滑冷却面的。通常情况下集油装置14都是沉没在机油液面以下的,但随着发动机倾斜,集油装置14没入机油液面的深度逐渐降低,当倾斜至一定角度时,集油装置14的入口会漏出液面,则空气被吸入,机油泵无法正常将机油加压泵送,则各润滑面上出现缺油现象,导致润滑不良,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报废。
[0044]如图2所示,传输装置2被配置为将第二凹槽12内的油传输至所述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油底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二凹槽内的油传输至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放置集油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底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油泵、第一传输管和第二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与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管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传输管与所述油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管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所述油泵将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油传输至第一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通过电动机驱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底壳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方金容张丰廖银生赵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