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与桥梁减、隔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基底和上部连接结构,挡块一侧设置有粘滞液体阻尼器,粘滞液体阻尼器一端设置有销轴,销轴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串联弹簧组件,连接杆一侧表面中部外侧设置有预压弹簧,竖杆顶端表面设置有顶板,顶板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架,通过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具有作用力大小与激励频率不相关的特性,即使在高频激励下也不产生过大的作用力,高频激励下不会因装置作用力过大而导致装置本身及其连接部件的破坏,避免结构在高频激励下产生过大的高阶模态响应,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响应加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与桥梁减、隔震
,特别涉及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型柔性工程结构自振周期较长,为了采用常规隔震技术提升其抗震性能,通常需要采用减小隔震支座尺寸或数量的方法将隔震层的水平刚度降至极低水平,使隔震周期达到结构自振周期两倍以上,然而,受限于隔震支座的橡胶材料力学性能与几何尺寸等限制,实际工程中生产合格的极低水平刚度的隔震支座比较困难,并且极低水平刚度的橡胶隔震支座也可能难以在上部结构传递的竖向荷载作用下正常工作。
[0003]目前,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17302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种置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阻尼减震装置,包括阻尼钢筋、连接杆、锚固部件和套管,其装置通过发生较大的塑性应变耗能能量,增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阻尼水平,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提供阻尼减震保护,其只可通过阻尼钢筋置入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来提高构件的阻尼,但在常规负刚度隔震系统可能在极端地震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实用性下降,因此,需通过增设阻尼减震装置的方法提高隔震系统的等效阻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基底和上部连接结构,所述基底顶端表面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顶端表面两端部均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一侧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一侧设置有粘滞液体阻尼器,所述粘滞液体阻尼器一端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一侧表面内侧设置有销子,所述销轴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串联弹簧组件,所述底板顶端表面设置有杆件,所述杆件一侧表面中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侧表面中部外侧设置有预压弹簧,所述竖杆顶端表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表面设置有上部连接结构,所述顶板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架。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底和底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和竖杆为固定连接,通过竖杆将底板和顶板连接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块与底板和粘滞液体阻尼器为固定连接,其挡块为刚性材质构成,所述粘滞液体阻尼器对对结构提供附加阻尼。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粘滞液体阻尼器和销轴为拼接组装,所述销轴和销子为拼接组装,所述销轴和串联弹簧组件为拼接组装,通过串联弹簧组件与粘滞液体阻尼器连接销轴整体,形成Maxwell型粘弹性阻尼。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和杆件为固定连接,其杆件为刚
性材质构成,呈梯形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杆件和连接杆为拼接组装,其连接杆为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杆和预压弹簧为固定连接,其预压弹簧呈竖向设置。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杆和顶板为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和上部连接结构为拼接组装,所述顶板和支架为固定连接,其支架为刚性材质构成,呈梯形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具有作用力大小与激励频率不相关的特性,即使在高频激励下也不产生过大的作用力,高频激励下不会因装置作用力过大而导致装置本身及其连接部件的破坏,避免结构在高频激励下产生过大的高阶模态响应,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响应加速度。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A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基底;2、上部连接结构;3、底板;4、竖杆;5、挡块;6、粘滞液体阻尼器;7、销轴;8、销子;9、串联弹簧组件;10、杆件;11、连接杆;12、预压弹簧;13、顶板;1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基底1和上部连接结构2,基底1顶端表面设置有底板3,底板3顶端表面两端部均设置有竖杆4,竖杆4一侧设置有挡块5,挡块5一侧设置有粘滞液体阻尼器6,粘滞液体阻尼器6一端设置有销轴7,销轴7一侧表面内侧设置有销子8,销轴7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串联弹簧组件9,底板3顶端表面设置有杆件10,杆件10一侧表面中部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一侧表面中部外侧设置有预压弹簧12,竖杆4顶端表面设置有顶板13,顶板13顶端表面设置有上部连接结构2,顶板13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架14。
[0023]进一步的,基底1和底板3为固定连接,底板3和竖杆4为固定连接,通过竖杆4将底板3和顶板13连接固定。
[0024]挡块5与底板3和粘滞液体阻尼器6为固定连接,其挡块5为刚性材质构成,粘滞液体阻尼器6对对结构提供附加阻尼。
[0025]粘滞液体阻尼器6和销轴7为拼接组装,销轴7和销子8为拼接组装,销轴7和串联弹簧组件9为拼接组装,通过串联弹簧组件9与粘滞液体阻尼器6连接销轴7整体,形成Maxwell型粘弹性阻尼。
[0026]底板3和杆件10为固定连接,其杆件10为刚性材质构成,呈梯形设置。
[0027]杆件10和连接杆11为拼接组装,其连接杆11为垂直设置,连接杆11和预压弹簧12为固定连接,其预压弹簧12呈竖向设置。
[0028]竖杆4和顶板13为固定连接,顶板13和上部连接结构2为拼接组装,顶板13和支架14为固定连接,其支架14为刚性材质构成,呈梯形设置。
[0029]具体的,其结构由底板3、竖杆4、挡块5、粘滞液体阻尼器6、销轴7、销子8、串联弹簧组件9、杆件10、连接杆11、预压弹簧12、顶板13和支架14形成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整体,通过底板3和顶板13对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进行底部和顶部的连接支撑,通过竖杆4、挡块5、杆件10、连接杆11和支架14形成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各个构件之间的支撑结构,通过串联弹簧组件9与粘滞液体阻尼器6通过销轴7部件连接,形成Maxwell型粘弹性阻尼,通过预压弹簧12提供负刚度作用。
[0030]使用者在使用时,上部连接结构2相对于基底1发生水平运动时,支架14带动预压弹簧12以及串联弹簧组件9发生水平方向的侧移,对于预压弹簧12当其发生水平方向的侧移时,弹簧压力将参数与侧移方向一致的分力,从而产生负刚度效应,假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基底(1)和上部连接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顶端表面设置有底板(3),所述底板(3)顶端表面两端部均设置有竖杆(4),所述竖杆(4)一侧设置有挡块(5),所述挡块(5)一侧设置有粘滞液体阻尼器(6),所述粘滞液体阻尼器(6)一端设置有销轴(7),所述销轴(7)一侧表面内侧设置有销子(8),所述销轴(7)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串联弹簧组件(9),所述底板(3)顶端表面设置有杆件(10),所述杆件(10)一侧表面中部设置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一侧表面中部外侧设置有预压弹簧(12),所述竖杆(4)顶端表面设置有顶板(13),所述顶板(13)顶端表面设置有上部连接结构(2),所述顶板(13)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和底板(3)为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和竖杆(4)为固定连接,通过竖杆(4)将底板(3)和顶板(13)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率无关被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5)与底板(3)和粘滞液体阻尼器(6)为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朱宏平,唐子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