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735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显示区和透光控制区,其中透光控制区由相对而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填充透明液体,并在透明液体中分散多个带电遮光粒子。容纳腔体内还设置有电极,电极在施加电信号之后,可以对带电遮光粒子产生吸收或排斥的作用,从而使得带电遮光粒子在电极的控制下不同程度地分散在透光控制区,而改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透明显示装置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例如透明橱窗、透明交通指示牌、透明手表、透明车载显示等,应用前景广阔。
[0003]目前采用的透明显示装置一般显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在像素单元中增加一部分透光区域,以用作透过环境光,实现透明显示。
[0004]透明显示装置在环境较为明亮情况下,显示对比度会大大降低,暗态的细节会无法展现。因此在较为明亮的环境光下达到普通显示装置相同的显示效果,是透明显示装置无法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显示区和透光控制区,其中透光控制区由相对而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填充透明液体,并在透明液体中分散多个带电遮光粒子。容纳腔体内还设置有电极,电极在施加电信号之后,可以对带电遮光粒子产生吸收或排斥的作用,从而使得带电遮光粒子在电极的控制下不同程度地分散在透光控制区,而改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
[0006]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装置如常规显示装置般进行高对比度的常规显示时,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越小越好,这样可以避免环境光干扰图像,从而提高图像对比度。此时,可以对电极施加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可以与带电遮光粒子所带电极性相反,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可以吸引带电遮光粒子向电极的方向移动而分散在透光控制区内,充满透光控制区,使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降低,提升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0007]当显示装置应用于透明显示模式时,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越大越好,从而可以在观看到显示图像的同时可以看到显示装置后面的环境景物。此时,可以对电极施加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可以与带电遮光粒子所带电极性相同,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可以将带电遮光粒子排斥到远离电极一侧的边缘处,以使透光控制区内无带电遮光粒子,提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
[0008]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对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进行控制。具体地,可以改变第一信号的大小,从而改变电极对带电遮光粒子的吸引程度,以使带电遮光粒子不同程度地分散在透光控制区,改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或者,可以改变第二信号的大小,从而改变电极对带电遮光粒子的排斥程度,以使带电遮光粒子不同程度地分散在透光控制区,改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
[0009]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体位于容纳腔体的至少一侧的存储腔,以及与存储腔相邻设置且与存储腔相互联通流动腔。带电遮光粒子可以在存储腔和流动腔中流动。存
储腔位于透光控制区的边缘处,可以在透明显示模式下将带电遮光粒子存储于存储腔中,从而避免带电遮光粒子影响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流动腔则位于透光控制区的中心的主要位置,可以在常规显示模式下将带电遮光粒子分散在流动腔内,从而避免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过高,提高图像对比度。
[0010]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流动腔在垂直于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存储腔在垂直于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并且,流动腔在垂直于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带电遮光粒子的粒径尺寸。流动腔的厚度要尽量小,这样当相同数量的带电遮光粒子进入到流动腔时才能尽快地铺满流动腔,从而降低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然而流动腔的厚度还要保证带电遮光粒子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因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流动腔的厚度设置成大于一个带电遮光粒子的粒径的尺寸,而小于两个带电遮光粒子的粒径的尺寸。存储腔需要设置较大的厚度,这样才能使存储腔占用尽量小的面积,又能存储下所有的带电遮光粒子。
[0011]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存储腔设置于容纳腔体的任意一个侧边处;电极设置于容纳腔体与存储腔相对一侧的侧边处。通过控制电极施加的电信号,使电极带不同极性的电荷,从而吸引或排斥带电遮光粒子,改变带电遮光粒子在透光控制区的分布密度,进而改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
[0012]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存储腔位于容纳腔体的任意一个侧边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容纳腔体与存储腔相对一侧的侧边处,第二电极位于容纳腔体设置存储腔的同一侧的侧边处;带电遮光粒子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在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加电的情况下,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从而驱动带电遮光粒子进行移动。采用电场控制带电遮光粒子更有利于对带电遮光粒子的驱动。
[0013]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存储腔至少位于容纳腔体的两个侧边处;电极可以采用透明电极,且将电极设置于容纳腔体的中心位置。将存储腔设置于容纳腔体的至少两个侧边处,可以减小存储腔的设置宽度。
[0014]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存储腔设置为环形腔体,从而围绕容纳腔体的边缘设置,这样带电遮光粒子可以位于容纳腔体四周的边缘处。电极位于容纳腔体的中心位置,对带电遮光粒子的作用具有对称性。
[0015]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容纳腔体的四周设置环状电极,配合位于中心位置的电极,当向环形电极和电极施加电信号时,可以使整体容纳腔体形成一对称的环形电场,从而驱动位于四周的带电遮光粒子同时进行移动,有利于提高带电遮光粒子的响应速率,提高透明显示模式和常规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速率。
[0016]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在显示装置切换为常规显示模式时,向电极施加第一信号,以使带电遮光粒子在容纳腔体内移动,不同程度地分散在透光控制区,降低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在显示装置切换为透明显示模式时,向电极施加第二信号,以使带电遮光粒子存储于容纳腔体的至少一侧边缘处,提升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其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极性相反。在对显示装置的电极施加电信号之后,可以对带电遮光粒子产生吸收或排斥的作用,从而使得带电遮光粒子在电极的控制下不同程度地分散在透光控制区,而改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
[0017]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向电极施加第一信号时,带电遮光粒子从存储腔移动至流动腔,不同程度地分散在透光控制区,以使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降低,有利于提高图像对比
度。向电极施加第二信号时,带电遮光粒子从流动腔移动至存储腔,存储腔位于透光控制区的边缘,带电遮光粒子集中在该区域内,可以提高透光控制区的透光率,可以实现透明显示。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显示区和透光控制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透光控制区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相跟设定距离,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构成一个容纳腔体;多个带电遮光粒子,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至少一个电极,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带电遮光粒子在所述电极的控制下不同程度地分散在所述透光控制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包括:存储腔,位于所述容纳腔体的至少一侧的侧边处;所述存储腔用于在透明显示模式下存储所述带电遮光粒子;流动腔,与所述存储腔相邻设置,与所述存储腔相互联通;所述流动腔用于在常规显示模式下容纳所述带电遮光粒子;所述容纳腔体内填充透明液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存储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所述流动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带电遮光粒子的尺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腔位于所述容纳腔体的任意一个侧边处;所述电极位于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存储腔相对一侧的侧边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腔位于所述容纳腔体的任意一个侧边处;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存储腔相对一侧的侧边处,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容纳腔体设置所述存储腔的同一侧的侧边处;所述带电遮光粒子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贵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