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肩调节结构,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上端面固定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肩靠,所述转动槽一侧内壁上固定开设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上下内壁之间靠近前后端处均转动设置有调节丝杆,两个所述调节丝杆外壁上螺纹套接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一侧外壁上靠近前后端处均铰接有调节连杆,所述座椅本体内固定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上下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由此,该双肩调节结构能够实现调节肩部角度,并对驾驶员肩部进行机械缓冲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肩部酸痛,提高驾驶体验,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肩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调节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肩调节结构,属于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在汽车行驶中,座椅是消费者非常重视的零部件,尤其是驾驶座椅,不仅有着舒适性的设计要求,也有着安全性的设计要求,目前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后容易产生双肩酸痛,导致对驾驶产生影响。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570627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座椅,包含坐垫,还包含:背垫和头枕;所述坐垫包含抬高部和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抬高部的内陷部,所述背垫包含供用户背部依靠的依靠部和设在所述依靠部两侧,在竖直方向延伸的包裹部,还包含护颈装置,所述护颈装置包含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护颈器,所述护颈器位于所述头枕和所述背垫之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固定颈部,支撑头部,对于头颈有着良好的支撑,提升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0004]上述专利虽然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固定颈部,支撑头部,对于头颈有着良好的支撑,提升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但是缺少对于肩部的调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肩调节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肩调节结构,该双肩调节结构能够实现调节肩部角度,并对驾驶员肩部进行机械缓冲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座椅肩部不方便调节角度,缺少缓冲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设计一种双肩调节结构,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上端面固定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肩靠,所述转动槽一侧内壁上固定开设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上下内壁之间靠近前后端处均转动设置有调节丝杆,两个所述调节丝杆外壁上螺纹套接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一侧外壁上靠近前后端处均铰接有调节连杆,所述座椅本体内固定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上下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
[0008]两个所述调节丝杆上端均贯穿调节滑槽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外壁上分别固定套接有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传送带;
[0009]所述肩靠上端固定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固定设置有多个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肩枕,所述缓冲槽下端内壁上固定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
限位滑槽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外壁上滑动套接有限位滑块。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调节连杆另一端均铰接在肩靠外壁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槽内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上端贯穿调节滑槽并和其中一个调节丝杆下端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滑块固定连接在肩枕下端面上。
[0014]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缓冲弹簧均匀分布设置在肩枕和缓冲槽内壁之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肩枕滑动设置在缓冲槽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区东城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驱动轴转动,进一步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进一步带动调节滑块移动,进一步配合调节连杆,实现控制肩靠转动调节,方便省事;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在肩枕内设置缓冲弹簧,进行机械缓冲,配合限位滑块在限位滑杆上移动,稳定肩枕移动,从而实现机械缓冲,使得驾驶员在依靠时感受更加舒适。
[0018]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双肩调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双肩调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双肩调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调节滑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双肩调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传送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座椅本体;2、转动槽;3、肩靠;4、调节滑槽;5、调节丝杆;6、调节滑块;7、调节连杆;8、驱动槽;9、驱动轴;
[0025]10、从动齿轮;11、驱动电机;12、驱动齿轮;13、第一连接轴;
[0026]14、第二连接轴;15、主动带轮;16、从动带轮;17、传送带;18、缓冲槽;19、缓冲弹簧;20、肩枕;21、限位滑槽;22、限位滑杆;
[0027]23、限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肩调节结构,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
上端面固定开设有转动槽2,转动槽2内转动设置有肩靠3,转动槽2一侧内壁上固定开设有调节滑槽4,调节滑槽4上下内壁之间靠近前后端处均转动设置有调节丝杆5,两个调节丝杆5外壁上螺纹套接有调节滑块6,调节滑块6一侧外壁上靠近前后端处均铰接有调节连杆7,座椅本体1内固定开设有驱动槽8,驱动槽8上下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9,驱动轴9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10,通过驱动轴9转动带动调节丝杆5转动,进一步实现带动调节滑块6升降运动,配合调节连杆7带动肩靠3在转动槽2内进行角度调节。
[0030]两个调节丝杆5上端均贯穿调节滑槽4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3和第二连接轴14,第一连接轴13和第二连接轴14外壁上分别固定套接有主动带轮15和从动带轮16,主动带轮15和从动带轮16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传送带17,通过传送带17实现带动主动带轮15和从动带轮16同步转动,从而能够保证第一连接轴13和第二连接轴14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带动两个调节丝杆5同步转动,实现双丝杆驱动,保证调节滑块6运动的稳定性。
[0031]肩靠3上端固定开设有缓冲槽18,缓冲槽18内固定设置有多个缓冲弹簧19,多个缓冲弹簧1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肩枕20,缓冲槽18下端内壁上固定开设有限位滑槽21,限位滑槽21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22,限位滑杆22外壁上滑动套接有限位滑块23,驾驶员靠肩时,肩枕20在限位滑块23稳定作用下,向缓冲槽18内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肩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1),所述座椅本体(1)上端面固定开设有转动槽(2),所述转动槽(2)内转动设置有肩靠(3),所述转动槽(2)一侧内壁上固定开设有调节滑槽(4),所述调节滑槽(4)上下内壁之间靠近前后端处均转动设置有调节丝杆(5),两个所述调节丝杆(5)外壁上螺纹套接有调节滑块(6),所述调节滑块(6)一侧外壁上靠近前后端处均铰接有调节连杆(7),所述座椅本体(1)内固定开设有驱动槽(8),所述驱动槽(8)上下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9),所述驱动轴(9)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10);两个所述调节丝杆(5)上端均贯穿调节滑槽(4)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3)和第二连接轴(14),所述第一连接轴(13)和第二连接轴(14)外壁上分别固定套接有主动带轮(15)和从动带轮(16),所述主动带轮(15)和从动带轮(16)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传送带(17);所述肩靠(3)上端固定开设有缓冲槽(18),所述缓冲槽(18)内固定设置有多个缓冲弹簧(19),多个所述缓冲弹簧(1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肩枕(2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亮,陈思旭,
申请(专利权)人:泰姆勒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