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82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两侧焊接有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一侧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承重板上端固定安装有两组升降组件,两组升降组件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前侧靠近下端固定安装有锻炼组件,所述调节板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连通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卡接有调节杆。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板、锻炼组件和调节杆的设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通过调节杆的设置可以对平衡杆拉伸进行不同高度的调节,避免患者在拉伸过程中动作过大,造成一定的伤害。造成一定的伤害。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功能恢复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是通过手术治疗乳腺癌疾病,因为手术的创伤比较大,易造成正常血管、神经以及肌肉受损,引起术后患侧肢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现需要一种功能恢复架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0003]现有的功能恢复架在对上肢进行抬高训练时,由于抬高的高度不易掌握,容易导致患者伤口拉伤,影响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现在对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该功能恢复架能够实现对平衡杆拉伸进行不同高度的调节,避免患者在拉伸过程中动作过大,造成一定的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上肢进行抬高训练时,由于抬高的高度不易掌握,容易导致患者伤口拉伤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两侧焊接有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一侧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承重板上端固定安装有两组升降组件,两组升降组件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前侧靠近下端固定安装有锻炼组件,所述调节板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连通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卡接有调节杆。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套筒和定位杆,所述固定套筒一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套筒的一侧靠近固定套筒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定位杆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固定螺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锻炼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前侧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转动杆外表面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两侧固定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拉紧绳,所述拉紧绳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紧绳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上端靠近承重板后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手掌按摩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为大小柱结合的形状,所述调节杆的大柱与第二凹槽内部卡接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在调节板
上呈竖直等间距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底部表面与承重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所述固定套筒的上表面与调节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
[0012]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固定螺孔在定位杆上呈竖直等间距分布,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套筒的定位孔与固定螺孔螺纹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板、锻炼组件和调节杆的设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通过调节杆的设置可以对平衡杆拉伸进行不同高度的调节,避免患者在拉伸过程中动作过大,造成一定的伤害,具有实用性。
[0015]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锻炼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承重板;2、固定卡槽;3、螺纹杆;4、调节螺母;5、升降组件;51、固定套筒;52、定位杆;53、定位孔;54、固定螺栓;55、固定螺孔;6、调节板;7、锻炼组件;71、转动杆;72、挡块;73、固定环;74、平衡杆;75、拉紧绳;76、拉环;77、固定块;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调节杆;11、固定板;12、手掌按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其中如图1所示,包括承重板1,承重板1两侧焊接有固定卡槽2,将承重板1通过固定卡槽2卡接在病床的两侧护栏上,固定卡槽2一侧螺纹安装有螺纹杆3,使用螺纹杆3将固定卡槽2的上下固定,螺纹杆3下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4,拧紧螺母,使固定卡槽2固定在护栏上,承重板1上端固定安装有两组升降组件5,两组升降组件5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板6,调节板6前侧靠近下端固定安装有锻炼组件7,调节板6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一侧连通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部卡接有调节杆10。
[0024]如图3所示,锻炼组件7包括转动杆71,转动杆71外表面套接有固定环73,固定环73两侧固定连接有平衡杆74,平衡杆74下端固定连接有拉紧绳75,拉紧绳75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拉环76,通过两只手握在拉环76上,拉动一侧的拉环76,使另一侧的拉环76进行上升运动,同时平衡杆74处于倾斜状态,固定环73在转动杆71表面进行转动,拉紧绳75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77,转动杆71前侧固定安装有挡块72,可以防止固定环73不易脱落。
[0025]如图3

图4所示,在拉伸过程中调节杆10可以限制平衡杆74摆动的幅度,避免患者在拉伸过程中动作过大,造成一定的伤害,通过调节杆10为大小柱结合的形状,调节杆10的大柱与第二凹槽9内部卡接设置,调节杆10的大柱进入到第一凹槽8内,再向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连通的槽内进行滑动,直至进入到第二凹槽9内部,同时调节杆10的小柱进行限位,调节杆10的小柱可以限制平衡杆74上升的弧度,由于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的数量为若干个,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在调节板6上呈竖直等间距分布,可以使调节杆10卡进不同高度的第二凹槽9内,调节不同拉伸程度的平衡板,为了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0026]如图2所示,升降组件5包括固定套筒51和定位杆52,固定套筒51一侧开设有定位孔53,固定套筒51的一侧靠近固定套筒5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螺栓54,定位杆52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固定螺孔55,通过转动固定螺栓54,使固定套筒51脱离定位孔53和固定螺孔55内,使定位杆52在固定套筒51内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板(1),所述承重板(1)两侧焊接有固定卡槽(2),所述固定卡槽(2)一侧螺纹安装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下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4),所述承重板(1)上端固定安装有两组升降组件(5),两组升降组件(5)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板(6),所述调节板(6)前侧靠近下端固定安装有锻炼组件(7),所述调节板(6)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一侧连通有第二凹槽(9),所述第二凹槽(9)内部卡接有调节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固定套筒(51)和定位杆(52),所述固定套筒(51)一侧开设有定位孔(53),所述固定套筒(51)的一侧靠近固定套筒(5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螺栓(54),所述定位杆(52)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固定螺孔(5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组件(7)包括转动杆(71),所述转动杆(71)前侧固定安装有挡块(72),所述转动杆(71)外表面套接有固定环(73),所述固定环(73)两侧固定连接有平衡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