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密封膨胀片及填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62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密封膨胀片及填充结构,该膨胀片,包括发泡料本体、塑料骨架本体和金属片,发泡料本体通过注塑与塑料骨架本体固定连接,金属片预埋在塑料骨架本体上。该膨胀片安装在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所围成的空腔内,通过预埋镀锌钢板金属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该膨胀片与流水槽钣金的固定;再将流水槽总成上的膨胀片末端卡进流水槽下里板的缺口中,与后立柱里板总成焊接;从而实现了该膨胀片与两块钣金间的牢固定位。通过油漆车间高温烘烤发泡填充空腔间隙,可以有效减少和隔绝车辆因为高速行驶产生的风噪以及其它噪音。噪音。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密封膨胀片及填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密封膨胀片及填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行使过程中,由于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以及行驶过程中的空气噪声等噪声源会通过侧围空腔(A/B/C/D等立柱空腔)传递到车内,产生空腔共鸣共振噪声,从而影响驾乘的舒适性。而随着人们对整车舒适性的越来越重视,NVH静谧性作为汽车一项重要的性能,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是直接影响客户对汽车体验的重要特性,因而对于汽车噪声感知也越来越受购买者的关注。
[0003]膨胀片作为一种空腔隔断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侧围空腔(A/B/C/D柱)的填充,将膨胀片产品放置车身较小截面空腔内,经电泳加热膨胀后封闭空腔,用于阻隔空气噪音和结构噪音的传播,起到密封、阻断、减震、降噪作用。
[0004]现有的膨胀片的固定方式,一般是在钣金上直接开孔,然后将膨胀片通过卡接实现膨胀片与车身的固定。但是对于受空间和安装工序的限制,无法通过卡接结构来实现固定,膨胀片无法顺利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密封膨胀片及填充结构,通过预埋金属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膨胀片与车身钣金的固定。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车身密封膨胀片,包括发泡料本体、塑料骨架本体和金属片,所述发泡料本体通过注塑与塑料骨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片预埋在塑料骨架本体上。
[0007]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所述塑料骨架本体包括主体骨架部,主体骨架部形状与被填充空腔相匹配,主体骨架部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细长的第二骨架部,第二骨架部末端高度大于第二骨架部起始端;主体骨架部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凹槽用于发泡料本体嵌入;发泡料本体包括包覆在主体骨架部外壁上的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
[0008]第二骨架部末端高度大于第二骨架部起始端,末端和起始端之间可以采用但不限于是平滑的连续。
[0009]塑料骨架本体采用整体成型的两部分,主体骨架部形状用于填充大空间空腔(第一主体空腔)支撑,第二骨架部填充小的空间支撑(第二空腔),有利于隔音发泡料本体的支撑,第二骨架部与其对应的发泡料的形状可以相对应,也可以不对应,发泡料可以进一步的向上延伸,而不需要骨架,这样可以降低重量。
[0010]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发泡料本体还包括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细长的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第二发泡料填充部包覆在第二骨架部外围;第二发泡料填充部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发泡料填充部;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第三发泡料填充部以及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侧壁围合成开口的凹槽形状。
[0011]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第三发泡料填充部的形状与第二骨架部不完全对应,第二发泡料填充部将第二骨架部包覆,第三发泡料填充部在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该部分中没有骨架结构,装配后,该部分位于流水槽钣金的第一侧板与流水槽下里板的侧板连接形成的空腔内,该空腔较为狭小,这样可以降低膨胀片的重量,又能达到很好的隔音效果。
[0012]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第三发泡料填充部中设有开口槽。开槽可以改变第三发泡料填充部的模态,避免共振。
[0013]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远离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的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下部设有多边形的第四发泡料填充部,第四发泡料填充部突出于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平面。
[0014]在装配后,多边形的第四发泡料填充部延伸出流水槽下里板,对流水槽下里板下部小的空间进行隔音,提高膨胀片的填充及隔音效果;同时第四发泡料填充部与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之间设置支撑面,当第四发泡料填充部卡入流水槽下里板上的缺口后,支撑面可以有效对第四发泡料填充部进行限位和支撑。
[0015]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它是安装结构,所述膨胀片安装在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所围成的空腔内,空腔包括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围合的第一主体空腔,以及流水槽钣金、和流水槽下里板围合的第二空腔。
[0016]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所述膨胀片先通过金属片与流水槽钣金焊接,形成流水槽总成,后将膨胀片末端的第四发泡料填充部卡进流水槽下里板的缺口中,形成后立柱总成,后立柱总成与侧围实现合装焊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车身密封膨胀片填充结构,包括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所围成的空腔内,空腔包括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围合的第一主体空腔,以及流水槽钣金和流水槽下里板围合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主体空腔包括多边形,第二空腔位于第一主体空腔一侧下部包括细长凹槽形状;上述所述车身密封膨胀片填充在第一主体空腔和第二空腔内。
[0018]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流水槽钣金包括底板,底板的一侧向上延伸形成第一侧板,底板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第二侧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合成开口的凹槽,第二侧板上端延伸形成连接封板,用于侧围搭接;连接封板与第二侧板不共面;预埋的金属片设置在位于与连接封板相对应的主体骨架部位置,预埋的金属片与连接封板连接。
[0019]进一步优化的技术特征包括:流水槽下里板开设有缺口,缺口位于侧围侧,密封膨胀片的第四发泡料填充部卡缺口中;流水槽下里板靠接缺口的边缘设置有向下的翻边,向下的翻边用于与侧围焊接连接,第四发泡料填充部突出于密封膨胀片与向下的翻边相对应,形成对向下的翻边与侧围连接部位的隔音。
[0020]作为优选,所述发泡料本体为热激活可膨胀的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
[0021]作为优选,所述塑料骨架本体采用PA66材料制成。
[0022]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片采用镀锌钢板制成。
[0023]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4]1、膨胀片是由热塑性弹性体和PA66骨架通过双色注塑成型,在焊装车间装配到钣金上,通过油漆车间高温烘烤发泡填充空腔间隙,可以有效减少和隔绝车辆因为高速行驶
产生的风噪以及其它噪音;
[0025]2、膨胀片安装在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所围成的空腔内,在膨胀片塑料骨架中通过预埋镀锌钢板金属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该膨胀片与流水槽钣金的固定;再将流水槽总成上的膨胀片末端卡进流水槽下里板的缺口中,与后立柱里板总成焊接;从而实现了该膨胀片与两块钣金间的牢固定位。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膨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膨胀片的安装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的爆炸图;
[0029]图4为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围合的空腔结构;
[0030]图5为车身上膨胀片安装区域总成结构;
[0031]图6为图4的B

B截面图;
[0032]其中:1、膨胀片;11、发泡料本体;111、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112、第二发泡料填充部;113、第三发泡料填充部;1131、开口槽;114、第四发泡料填充部;1141、支撑面;12、塑料骨架本体;121、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密封膨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泡料本体、塑料骨架本体和金属片,所述发泡料本体通过注塑与塑料骨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片预埋在塑料骨架本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身密封膨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骨架本体包括主体骨架部,主体骨架部形状与被填充空腔相匹配,主体骨架部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细长的第二骨架部,第二骨架部末端高度大于第二骨架部起始端;主体骨架部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凹槽用于发泡料本体嵌入;发泡料本体包括包覆在主体骨架部外壁上的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身密封膨胀片,其特征在于:发泡料本体还包括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细长的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第二发泡料填充部包覆在第二骨架部外围;第二发泡料填充部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发泡料填充部;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第三发泡料填充部以及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围合成开口的凹槽形状。4.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身密封膨胀片,其特征在于:第三发泡料填充部中设有开口槽。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车身密封膨胀片,其特征在于:远离第二发泡料填充部的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下部设有多边形的第四发泡料填充部,第四发泡料填充部突出于第一发泡料主体填充部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密封膨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片安装在流水槽钣金、流水槽下里板和侧围所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玲邹红胜姜丙科张天肖义武
申请(专利权)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