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一端与箱体的侧壁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箱体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均设置有单向流通结构,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箱体的侧壁间隙设置的部分形成通道,以使得气体可以流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箱体的侧壁间隙设置的一端均设置单向流通结构,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相同,使得外界的风可以通过一个单向流通结构进入,对其中放置的UPS电源的主要组件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体从另一个单向流通结构流出,整个过程可以持续进行。过程可以持续进行。过程可以持续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UPS电源为不间断电源,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5819194U)公开了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通过设置散热机构以及驱动机构,驱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驱动杆以及吸风扇转动,将箱体内的热空气通过管道抽出箱体外,然而,UPS电源在降温过程中借助风扇会增加电源的耗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在降温过程中会造成不必要耗能的缺陷,因而提供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包括:
[0005]箱体;
[0006]所述箱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0007]所述间隙处均设置有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相同。
[0008]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框架板和侧盖,所述框架板构成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侧盖设置有两个,所述侧盖分别与所述腔体结构的开口可拆卸连接;
[0009]所述腔体结构两个相对的面均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均匀地呈矩形矩阵分布。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与设置有所述通孔的所述腔体结构的两个面平行;
[0011]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侧盖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侧盖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第一通道;
[0012]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侧盖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侧盖连接;
[0013]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内均设置流向相同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单向流通结构为特斯拉单向阀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两端分别伸向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材质为银、铜、铝以及钢中的至少一种。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一个所述框架板外表面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框架板连接;
[0018]与所述垫块所处框架板相对的所述框架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所述框架板连接,所述转动座之间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箱体的侧壁间隙设置的部分形成通道,以使得气体可以流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箱体的侧壁间隙设置的一端均设置单向流通结构,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相同,使得外界的风可以通过一个单向流通结构进入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箱体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对其中放置的UPS电源的主要组件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体从另一个单向流通结构流出,整个过程可以持续进行,使得可以持续地对箱体内的UPS电源降温,使得可以减少非必要的能耗损耗;
[0021]2.本技术通过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箱体之间形成的区域内的UPS电源主要组件发热后,内部压力骤升,只能沿着所对应流向的单向流通结构流出,另一个单向流通结构促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把手安装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垫块安装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8]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框架板;4、侧盖;5、通孔;6、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导热棒;9、垫块;1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
‑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其包括:
[0030]箱体;
[0031]所述箱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1和所述第二隔板2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和所述第二隔板2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0032]所述间隙处设置有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相同。如图1
‑
5所示,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分别设置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其中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一端与箱体的侧壁连接,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另一端与箱体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其中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与箱体的侧壁间隙设置的部分形成通道,以使得气体可以流过,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与箱体之间形成的区域用于放置UPS电源的主要组件,间隙内设置单向流通结构,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相同,其中一个为箱体外界气体进入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与箱体之间形成的区域,另一个将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与箱体之间形成的区域内的气体向箱体外流去,使得外界的风可以通过一个单向流通结构进入到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与箱体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对其中放置的UPS电源的主要组件进行降温,降
温后的气体从另一个单向流通结构流出,整个过程可以持续进行,使得可以持续地对箱体内的UPS电源降温,同时当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与箱体之间形成的区域内的UPS电源主要组件发热后,内部压力骤升,只能沿着所对应流向的单向流通结构流出,另一个单向流通结构促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使得可以减少非必要的能耗损耗。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框架板3和侧盖4,所述框架板3构成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侧盖4设置有两个,所述侧盖4分别与所述腔体结构的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腔体结构两个相对的面均设置有若干通孔5,所述通孔5均匀地呈矩形矩阵分布。如图1
‑
5所示,箱体包括框架板3和侧盖4,框架板3构成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侧盖4设置两个,侧盖4分别与腔体结构的开口可拆卸连接,其可以是卡接或者是螺栓连接,腔体结构两个相对的面均开设若干通孔5,通孔5均匀地呈矩形矩阵分布,以使得箱体内外可流通,同时将通孔5的直径规格较小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灰尘的进入,进入后的灰尘首先被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阻挡,减少直接进入到放置UPS电源主要组件的区域,框架板3上设置插口等,插口通过导线与内部的UPS电源主要组件连接,以使得可以外接使用。
[00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1和所述第二隔板2均与设置有所述通孔5的所述腔体结构的两个面平行;所述第一隔板1的一端与一个所述侧盖4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侧盖4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第一通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1)和所述第二隔板(2)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和所述第二隔板(2)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处设置有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框架板(3)和侧盖(4),所述框架板(3)构成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侧盖(4)设置有两个,所述侧盖(4)分别与所述腔体结构的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腔体结构两个相对的面均设置有若干通孔(5),所述通孔(5)均匀地呈矩形矩阵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PS电源辅助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和所述第二隔板(2)均与设置有所述通孔(5)的所述腔体结构的两个面平行;所述第一隔板(1)的一端与一个所述侧盖(4)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侧盖(4)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第一通道(6);所述第二隔板(2)的一端与一个所述侧盖(4)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第二通道(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赵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巨鑫科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