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73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包括背衬层和所述背衬层上固定的若干微针;所述微针为含有富血小板血浆、NaHCO3和CaCO3的固体分散体,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载体为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所述微针中,富血小板血浆的含量为25~30%。该微针贴片将PRP包封于微针阵列中,用于透皮吸收,能够改善临床关节腔注射的操作的不便,降低了PRP以及其他治疗组分的阻力,促进关节腔渗透,可与各种抗炎组分联合使用,通过透皮方式协同抗骨关节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针及微针贴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常见的关节疾病,包括骨关节炎(OA)、滑囊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其中,OA是一种全关节疾病,涉及透明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的结构改变。OA的复杂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炎症和代谢因素,最终导致滑膜关节的结构破坏和失效。由关节组织的修复和破坏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主动动态变化。在OA过程中,软骨成分发生变化,软骨失去其完整性。OA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变形、僵硬和功能障碍等。随着居民预期寿命的延长,OA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和负担日益突出。目前,OA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仅能缓解OA的一些临床症状,对软骨再生和愈合的修复能力不佳,整体上处于无法根治的状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还存在诸如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这就促使研究者寻找提高软骨治愈能力的治疗方法。人体内存在多种生长因子,可以用来治疗和加速康复软骨组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此类生物制剂来治疗OA成为了一种潜在的选择。
[0003]富血小板血浆(PRP)是指将自体外周血通过离心等方法获得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制品,其血小板浓度是正常血液的3倍以上。PRP的应用,旨在提供血小板中超过生理浓度的各种关键生长因子,如能够刺激细胞增殖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AB(PDGF

AB)、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使其在损伤或病理组织中模仿愈合的初始阶段。研究表明,PRP能够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的NF

κB信号通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合成,进而阻断炎症反应过程。此外,PRP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能够调控软骨和软骨下骨细胞的代谢,维持蛋白多糖的合成和降解平衡,并能够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修护。除此之外,PRP能够激活成骨细胞中的抗氧化反应元件,抑制活性氧,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影响。总之,PRP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抑制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延缓OA的进展。因此,临床上运用PRP对OA患者进行关节腔注射。但是,关节腔注射会产生剧烈疼痛,使用不方便,需在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存在一定感染的风险,不利于患者自行及时注射。尤其当考虑到关节炎的患者群体时,关节腔的注射方式严重制约了PRP的广泛使用。因此,开发一种无痛、安全、操作简单便捷的给药系统是有必要的。
[0004]长期以来,由于治疗分子在皮肤上的吸收和扩散,药物的局部应用已被用于各种治疗目的,以治疗局部适应症。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它是相对不可渗透的屏障,并作为保护身体免受外来颗粒(如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由角质层(约10 ~ 30 μm厚)、有活力的无血管表皮(约100 ~ 150 μm厚)、富含毛细血管的真皮(约3 ~ 5 mm厚)和皮下组织(约1 ~ 20mm厚)组成。真皮

表皮连接处下方真皮中的毛细血管网负责药物
的全身吸收。由此可见,药物经皮给药是有前途的递送系统。
[0005]微针作为经皮给药系统的一种形式,具有微创、无痛穿透角质层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美容等领域,如微量取样、药物输送、皮肤护理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方便的自我给药。可溶性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的溶解微针是一种安全、用药方便、剂量准确的微针,近年来发展迅速。可溶性微针阵列提供一种非侵入、安全、易操作的PRP经皮给药系统。但PRP滞留在表皮和真皮浅层的问题将严重降低递送效率,需要增加可溶微针阵列的机械强度,提高其刺入能力。此外,申请人在此前CN202111587021.4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提出一种以NaHCO3为泡腾组分的产气型微针贴片,使所载的药物具有更强的皮肤渗透性,提高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申请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在PRP产气型微针贴片系统中将NaHCO3和CaCO3两种可以产生CO2的组分联合使用,能够使贴片的产气性能更为迅速,以此让所搭载的药物获得更强的渗透能力。这种气泡式的结构能够将治疗组分更加迅速地集中到微针顶端,减少药物从尖端到基材的迁移,能够使得微针具有更高的药物利用效率,进一步助推PRP在关节腔部位的渗透,有望改善临床上操作不便利性,提高PRP经皮吸收及生物利用度。
[0007]基于以上发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包括背衬层和所述背衬层上固定的若干微针;所述微针为含有富血小板血浆(PRP)、NaHCO3和CaCO3的固体分散体,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载体为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所述微针中,富血小板血浆的含量为25~35%(v/v)。
[0008]优选的,所述微针中,NaHCO3和CaCO3的质量比为1.5:1~1:1.5。
[0009]优选的,所述富血小板血浆中TGF

β1的浓度在1 ng/mL以上。
[0010]优选的,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载体为聚乙烯吡咯烷酮、透明质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甲基丙烯酸酯明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硫酸软骨素或丝素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6000。
[0012]优选的,所述背衬层为透明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或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优选的,所述微针为四棱锥型、圆锥型、螺纹型或三棱锥型。
[0014]优选的,所述微针的长度为400μm~1200μm。
[0015]优选的,所述微针中还含有抗炎小分子化合物。
[0016]优选的,所述抗炎小分子化合物为大麻二酚、雷公藤红素、黄芩苷、芍药苷、柚皮苷、淫羊藿素、布洛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帕瑞昔布、瓦德昔布或依托考昔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优选的,所述富血小板血浆中TGF

β1和所述抗炎小分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5ng):(0.1~8mg)。更优选为(1~3ng):(0.5~5mg)。
[0018]优选的,所述微针中还含有骨关节保护剂。
[0019]优选的,所述骨关节保护剂为氨基葡萄糖、盐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补骨脂或玻尿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优选的,所述富血小板血浆中TGF

β1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层和所述背衬层上固定的若干微针;所述微针为含有富血小板血浆、NaHCO3和CaCO3的固体分散体,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载体为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所述微针中,富血小板血浆的含量为25~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中,NaHCO3和CaCO3的质量比为1.5:1~1: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载体为聚乙烯吡咯烷酮、透明质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甲基丙烯酸酯明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硫酸软骨素或丝素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为透明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或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中还含有抗炎小分子化合物;优选的,所述抗炎小分子化合物为大麻二酚、雷公藤红素、黄芩苷、芍药苷、柚皮苷、淫羊藿素、布洛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帕瑞昔布、瓦德昔布或依托考昔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的泡腾型可溶微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鼎
申请(专利权)人:莫替宁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