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72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包括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竖直导带机构、水平导带机构和变位装置,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为一个两端开放四周闭合的腔体,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竖直导带机构和变位装置,变位装置的外侧安装水平导带机构,水平导带机构为刹车带的入带口,竖直导带机构为刹车带的出带口,变位装置用于调节刹车带入带和出带之间的角度垂直或为任意角度,提升刹车带拉紧力;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出带与入带角度可调整为垂直或任意角度,满足不同场合和工况的需求,多支撑轴可承载高速冲击载荷,提升了刹车带的拉紧力,解决了刹车带运动中跳动脱槽等问题,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各型航行器、高速重载运动件的回收系统以及工程自动化、工业流水线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刹车带导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刹车带导带装置作为各型航行器、高速重载运动件等拦阻设备的部件,在拦阻中起导带作用,如图1所示,刹车带D通过自由端连接刹车带回收装置C,穿过刹车带导带装置A与拦阻网、拦阻索或其他形式的拦阻器B连接。现有的刹车带导带装置结构单一,通过单一导带轮完成刹车带的传输,刹车带的出带和入带角度一致,在高速重载工况下,刹车带容易跳动,影响承载能力、出带速度和回收效率,同时单一的导带轮无法承受高的冲击载荷,降低带轮轴承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出带与入带角度可调整为垂直或任意角度,满足不同场合和工况的需求,多支撑轴可承载高速冲击载荷,提升了刹车带的拉紧力,解决了刹车带运动中跳动脱槽等问题,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包括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竖直导带机构、水平导带机构和变位装置;
[0005]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为一个两端开放四周闭合的腔体,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所述竖直导带机构和所述变位装置,所述变位装置的外侧安装所述水平导带机构;
[0006]所述水平导带机构为刹车带的入带口,所述竖直导带机构为刹车带的出带口,所述变位装置用于调节刹车带入带和出带之间的角度垂直或为任意角度,用于提升刹车带拉紧力;
[0007]所述变位装置包括第一变位部件和第二变位部件,所述第一变位部件与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连接、且设有内齿,所述第二变位部件与所述水平导带机构连接、且设有外齿,所述第二变位部件的外齿穿入所述第一变位部件的内齿啮合连接。
[0008]所述竖直导带机构设有三个结构相同且垂直于底面布置的所述竖直导带轮,所述水平导带机构设有两个结构相同且水平布置的所述水平导带轮;所述竖直导带轮和所述水平导带轮用于对刹车带限位。
[0009]所述竖直导带轮与所述水平导带轮的中心轴的空间位置在所述第二变位部件的外齿轮与所述第一变位部件的内齿啮合转动下成垂直角度或任意角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位部件具有第一空心圆柱,所述第一空心圆柱的内壁设有内齿,第一空心圆柱的一端具有第一矩形法兰、且与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固定连接,第一空心圆柱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环形法兰、且与所述第二变位部件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二变位部件具有第二空心圆柱,所述的第二空心圆柱的一端具有第二矩形
法兰、且与所述水平导带机构固定连接,第二空心圆柱的外壁中部具有第二环形法兰,在第二环形法兰左侧的第二空心圆柱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空心圆柱内齿啮合的外齿,所述第二环形法兰与所述第二变位部件的第一环形法兰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一变位部件的第一环形法兰和所述第二变位部件的第二环形法兰上设有直径相同的弧形孔。
[0013]进一步地,三个所述竖直导带轮之间设有刹车带的通过间隙,三个所述竖直导带轮呈三角形布置,其中两个所述竖直导带轮并排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带机构的出带口位置;
[0014]两个所述水平导带轮之间设有刹车带的通过间隙,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带轮靠近所述水平导带轮的入带口位置,另一个所述水平导带轮靠近变位装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包括安装底座、操作盖板和铭牌;
[0016]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多个预留安装孔,所述安装底座的预留安装孔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操作盖板和所述铭牌;
[0017]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地面基座的固定安装口。
[0018]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导带机构还包括竖直防磨衬垫、竖直导带轮盖板、端盖一、竖直支撑轴、密封圈一、盖板垫片、竖直旋转密封圈、竖直轴承和密封圈二;
[0019]所述竖直导带轮盖板为平行设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竖直导带轮通过所述竖直轴承和所述竖直支撑轴安装在所述竖直导带轮盖板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所述竖直导带轮盖板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内侧设有所述竖直防磨衬垫;
[0020]所述竖直支撑轴的底部和头部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竖直支撑轴的头部安装所述密封圈一、且与所述端盖一配合,所述竖直支撑轴的底部安装所述密封圈二、且与所述竖直导带轮盖板的下盖板配合;
[0021]所述端盖一内侧设有所述盖板垫片安装凹槽,所述端盖一与所述竖直导带轮盖板的上盖板固定、且压紧所述竖直支撑轴;
[0022]所述端盖一和所述竖直导带轮之间,以及所述竖直支撑轴底座和所述竖直导带轮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竖直旋转密封圈。
[0023]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导带机构还包括支撑轴;
[0024]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竖直导带机构的底部。
[0025]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导带机构还包括水平旋转密封圈、水平轴承、水平防磨衬垫、水平支撑架、端盖二、端盖三;
[0026]所述水平支撑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架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水平导带轮轴线,所述水平导带轮的两端通过所述水平轴承安装在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架之间,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架的内侧设有所述水平防磨衬垫;
[0027]所述水平导带轮通过所述端盖二、所述端盖三固定在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架上,所述端盖二和所述端盖三通过所述水平旋转密封圈压紧所述水平轴承,所述水平旋转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水平导带轮的两端。
[0028]进一步地,还包括条刷装置;
[0029]所述条刷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上、且位于所述竖直导带机构与所述变位装置之间。
[0030]进一步地,刹车带从所述水平导带机构的入带口进入,依次穿过两个所述水平导
带轮之间、所述第二变位部件和所述第一变位部件,进入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内,贴紧并绕过所述竖直导带机构的一个所述竖直导带轮,从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竖直导带轮之间穿过,从所述竖直导带机构的出带口输出。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第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位装置的第一变位部件与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连接,第一变位部件具有第一空心圆柱,第一空心圆柱的内壁设有内齿,第二变位部件与水平导带机构连接,第二变位部件具有第二空心圆柱,在第二环形法兰左侧的第二空心圆柱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空心圆柱内齿啮合的外齿,通过外齿部分穿入第一变位部件的空心圆柱内,与第一变位部件的内齿啮合,当需要调节刹车带的拉紧力时,将装有水平导带机构的第二变位部件从第一变位部件的内齿中拉出,旋转合适的角度后再穿入第一变位部件与之啮合,实现调节水平导带机构的竖直导带轮与竖直导带机构的水平导带轮的中心轴的空间位置可以成垂直角度或任意角度,进而调整水平导带机构位置的刹车带相对竖直导带机构位置的刹车带之间的角度成垂直角度或任意角度,满足不同场合和工况的需求,提升了刹车带的拉紧力,解决了刹车带运动中跳动脱槽等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1)、竖直导带机构(2)、水平导带机构(3)和变位装置(5);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1)为一个两端开放四周闭合的腔体,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所述竖直导带机构(2)和所述变位装置(5),所述变位装置(5)的外侧安装所述水平导带机构(3);所述水平导带机构(3)为刹车带的入带口,所述竖直导带机构(2)为刹车带的出带口,所述变位装置(5)用于调节刹车带入带和出带之间的角度垂直或为任意角度,用于提升刹车带拉紧力;所述变位装置(5)包括第一变位部件(501)和第二变位部件(502),所述第一变位部件(501)与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1)连接、且设有内齿,所述第二变位部件(502)与所述水平导带机构(3)连接、且设有外齿,所述第二变位部件(502)的外齿穿入所述第一变位部件(501)的内齿啮合连接;所述竖直导带机构(2)设有三个结构相同且垂直于底面布置的所述竖直导带轮(205),所述水平导带机构(3)设有两个结构相同且水平布置的所述水平导带轮(303);所述竖直导带轮(205)和所述水平导带轮(303)用于对刹车带限位;所述竖直导带轮(205)与所述水平导带轮(303)的中心轴的空间位置在所述第二变位部件(502)的外齿轮与所述第一变位部件(501)的内齿啮合转动下成垂直角度或任意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位部件(501)具有第一空心圆柱,所述第一空心圆柱的内壁设有内齿,第一空心圆柱的一端具有第一矩形法兰、且与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第一空心圆柱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环形法兰、且与所述第二变位部件(5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变位部件(502)具有第二空心圆柱,所述的第二空心圆柱的一端具有第二矩形法兰、且与所述水平导带机构(3)固定连接,第二空心圆柱的外壁中部具有第二环形法兰,在第二环形法兰左侧的第二空心圆柱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空心圆柱内齿啮合的外齿,所述第二环形法兰与所述第二变位部件(502)的第一环形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变位部件(501)的第一环形法兰和所述第二变位部件(502)的第二环形法兰上设有直径相同的弧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竖直导带轮(205)之间设有刹车带的通过间隙,三个所述竖直导带轮(205)呈三角形布置,其中两个所述竖直导带轮(205)并排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带机构(2)的出带口位置;两个所述水平导带轮(303)之间设有刹车带的通过间隙,其中一个所述水平导带轮(303)靠近所述水平导带轮(303)的入带口位置,另一个所述水平导带轮(303)靠近变位装置(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带仰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带导带装置主体(1)包括安装底座(101)、操作盖板(102)和铭牌(103);所述安装底座(101)上设有多个预留安装孔,所述安装底座(101)的预留安装孔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操作盖板(102)和所述铭牌(103);所述安装底座(101)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地面基座的固定安装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春晓崔佳宁王斌李江涛徐小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