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及系统,可以同时采集大输液信息和输液标签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同时上传信息处理模块,经过信息预处理、比对、校验、结果输出这一系列程序后,达到药物信息核准匹配的目的,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储存模块、报警提示模块,所述的信息采集模块与信息处理模块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与信息储存模块、报警提示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大输液信息与标签中所需溶媒的药物信息核准不匹配时,则系统提示溶媒错误请更换溶媒,操作人员进行复核更正,依次来极大的减少人为药物配置预准备阶段的错误率和药物配制错误后的发现率。发现率。发现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药品信息追溯采集
,具体涉及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药物配置预准备工作中,贴签环节尤为重要,目前国内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有两种贴签方式:一种为人工贴签,一种为自动化设备贴签,无论是那种方式都需要贴签人员核对大输液的品种和规格与所贴标签内容相符后贴签或放入自动化设备内贴签,当输液标签中所需的溶媒(大输液)贴成其它品种或规格的大输液后,复核人员若没有发现并及时调换大输液,那么这个错误将要贴到最后一瓶(标签上所需的大输液或错贴的大输液要贴到最后一瓶会出现“有签无药”)才会被发现,此时需要对已贴签的大输液进行人工二次复核,这样重复核对导致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降低;还有一种情况两个品种或两个规格同时交叉贴签错误,贴到最后不会发现差错,接下来的环节中若没有及时发现这个差错就会导致药物配置错误,最后输注到患者体内,最终发生药害事件,药品不良反应等,对患者造成身体损害,甚至死亡。该环节中缺少输液标签中所需溶媒与大输液智能校对功能。
[0003]静脉药物配置预准备工作中,调配前的核对工作也非常重要,目前国内按标准建设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已普遍配备舱内扫描仪,主要用于调配环节追溯、记录工作量、拦截退药、拦截打包药品等,该环节中缺少输液标签中所需溶媒与大输液智能校对功能。
[0004]静脉药物配置完毕后对成品输液进行复核,对成品输液的外观性状,肉眼可见杂质,标签内容及与实物是否相符等进行核对(包括标签中所需的溶媒与实际大输液是否一致),再用舱内扫描仪进行扫描,主要用于成品输液复核环节追溯、记录工作量、拦截已被调配的退药(不需要配置)、拦截已被调配的打包(不需要配置)药品等。该环节中缺少输液标签中所需溶媒与大输液智能校对功能;该环节中缺少标签中的有色(外观性状)药品与成品输液颜色(外观性状)校对功能。
[0005]成品输液复核完毕后进入分拣环节,分为人工分拣,人工半自动分拣和自动分拣,目前国内多数医疗机构内实现了人工半自动分拣和自动分拣。该环节中缺少输液标签中所需溶媒与大输液智能校对功能;该环节中缺少标签中的有色(外观性状)药品与成品输液颜色(外观性状)校对功能。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静脉药物配置预准备时,对大输液的标签信息采集,标签上提供药品编码信息以供辨别;
[0009]S2、在自动化贴标机的传送带上或两段传送带间隙处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与其所贴标签信息进行初次采集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
[0010]S3、静脉药物配置开始前,在舱内扫描仪两端分别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输液标签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
[0011]S4、静脉药物配置完毕后,在舱内扫描仪两端分别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输液标签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同时在上方或下方设置成品输液颜色信息采集模块、澄明度信息采集模块、对成品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
[0012]S5、成品输液复核完毕后,进入分拣环节,在自动化分拣机的传送带上或两段传送带间隙处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进行采集,与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核准;同时在大输液的左边或右边设置成品输液颜色信息采集模块、澄明度信息采集模块、对成品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S1中大输液标签上以二维码或条形码形式提供药品编码信息以供采集辨别,药品编码信息包括药品品种、规格、颜色、是否澄明、生产厂家。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S2中没有自动化设备的医疗机构可配备入舱扫描仪;入舱扫描仪两端分别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输液标签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与其所贴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初次采集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S4中成品输液采集的信息包括颜色外观性状、肉眼可见杂质、澄明度、标签内容,采集后与大输液相符性进行对比核准。
[0016]由上述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储存模块、报警提示模块,所述的信息采集模块与信息处理模块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与信息储存模块、报警提示模块连接;
[0017]所述的信息采集模块,对大输液的颜色外观性状、成品输液颜色外观性状、标签内容进行采集;
[0018]所述的澄明度信息采集模块,对成品输液澄明度、标签内容进行采集;
[0019]所述的信息处理模块,将采集的大输液信息和成品输液信息与大输液的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
[0020]所述的信息储存模块,将采集的大输液信息和对比校准记录进行储存备用;
[0021]所述的报警提示模块,进行对校准大输液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不相符的,该模块进行报警提示。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可以同时采集大输液信息和成品输液信息及输液标签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同时上传信息处理模块,经过信息预处理、比对、校验、结果输出这一系列程序后,达到药物信息校准匹配的目的;比如:当大输液信息与标签中所需溶媒的药物信息校准不匹配时,则系统提示溶媒错误请更换溶媒,操作人员进行复核更正,依次来极大的减少人为药物配置预准备阶段的错误率和药物配制错误后的发现率。当成品输液信息与标签中药品程现的颜色或澄明度校准不匹配时,则系统提示加药错误,或质量异常,配置人员需重新调配,依
次来极大的减少人为导致的配置错误率和药物配制错误后的发现率。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专利技术人遇到的静脉用药配置药品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校对效率低,缺少智能校对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静脉药物配置预准备时,对大输液的标签信息采集,标签上提供药品编码信息以供辨别;S2、在自动化贴标机的传送带上或两段传送带间隙处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与其所贴标签信息进行初次采集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S3、静脉药物配置开始前,在舱内扫描仪两端分别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输液标签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S4、静脉药物配置完毕后,在舱内扫描仪两端分别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输液标签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同时在上方或下方设置成品输液颜色信息采集模块、澄明度信息采集模块、对成品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S5、成品输液复核完毕后,进入分拣环节,在自动化分拣机的传送带上或两段传送带间隙处设置大输液信息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对大输液信息进行采集,与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核准;同时在大输液的左边或右边设置成品输液颜色信息采集模块、澄明度信息采集模块、对成品输液信息与其输液标签信息进行对比校准,相符通过,不相符则进行预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用药配置药品信息双向采集识别校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大输液标签上以二维码或条形码形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华,赵德斌,葛丽君,蒋学林,邓希晨,刘振峰,邹均旳,闻容慧,肖航,赵玉威,周世攀,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