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530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包括:供热补水管路,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所述供热补水管路的输出端分别与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连通;所述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分别耦接至锅炉汽水系统;所述供热补水管路上设有供热补水泵,所述供热补水泵用于向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分别提供上水和补水动力。利用燃机供热机组的供热补水泵,在该泵出口分别设置向锅炉高、中、低压系统上水的管道,开启供热补水泵,通过阀门切换即可以快捷方便和节能地完成上水,不但降低初投资和运行能耗、运行更加简便灵活,还避免了给水调节阀的冲刷磨损,延长了调节阀寿命。调节阀寿命。调节阀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我国,燃机电厂比燃煤电厂更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启停快、占地省、投资少等优势,因此多用于电网调峰或热电联产等。大型燃机电厂均采用三压再热汽水系统,当机组对外供蒸汽时,供热凝结水有回收和不回收两种情况,如果凝结水不回收,则需要在凝补水系统中设置供热补水泵。
[0003]常规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采用锅炉上水泵向低压系统上水,并且需要在余热锅炉启动后,低压系统内的水再通过余热锅炉高、中压给水泵分别向高、中压系统上水。在余热锅炉启动后,锅炉高压汽水系统和中压汽水系统内压力极大,因此需要使用足够功率的给水泵分别向高压汽水系统和中压汽水系统上水;虽然采用常规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具有系统设置简单,只需设一路至低压系统的上水管道的优点;但是,常规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的初投资较高,需设置专用的锅炉上水泵;运行能耗较高,由于锅炉上水泵只向低压系统上水,因此必须开启高、中压给水泵,分别向高、中压系统上水,而给水泵功率越大,运行能耗就越高;运行调节灵活性较差,由于上水过程涉及到高中压给水系统和闭冷水系统,运行调节较为复杂,同时该方案对运行的前置条件要求也高;给水调节阀运行工况恶劣,由于高中压给水泵的扬程很高,高中压系统上水过程中,给水调节阀必须大幅度节流,导致调节阀冲刷磨损大,缩短调节阀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初投资较高、运行能耗较高、运行调节灵活性较差以及给水调节阀运行工况恶劣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包括:供热补水管路,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所述供热补水管路的输出端分别与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连通;所述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分别耦接至锅炉汽水系统;
[0007]所述供热补水管路上设有供热补水泵,所述供热补水泵用于向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分别提供上水和补水动力。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供热补水管路的输入端可以为除盐水箱,也可以其他输入水箱,以除盐水箱为例,除盐水箱内的水经过供热补水管路上的供热补水泵,既可以输出向锅炉上水管路用以对锅炉汽水系统进行上水,也可以输出向机组补水管路用以对锅炉汽水系统进行补水;通过上述管路连接方式,使供热补水泵承担常规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中的锅炉上水泵的上水功能,可省去锅炉上水泵的投资费用;锅炉上水管路和机组补水管路都是可以控制启闭的,具体使用时,在机组开始运行
前,打开锅炉上水管路,关闭机组补水管路,向锅炉汽水系统上水,此时由于余热锅炉未启动,锅炉汽水系统内的压力较低,因此用于供热补水的供热补水泵的压力也能够满足上水动力需求,将除盐水箱中的水送至锅炉汽水系统;通常锅炉汽水系统包括低压汽水系统、中压汽水系统和高压汽水系统,供热补水管路可以与上述汽水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连通,均可以省去锅炉上水泵;
[0009]机组补水管路可以为现有补水管路的任意形式,锅炉汽水系统完成上水后,可关闭锅炉上水管路,打开机组补水管路,用以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及时向机组补水;应注意,并非必须在机组开启前进行上水操作,如现有的供热补水泵功率足够,也可在机组预热或运行初期、管道内压力较低时进行上水操作;
[001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管路与管路耦接、管路与系统耦接,可以为管路通过其他部件与管路或系统连通,也可以为管路直接与管路或系统连通。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炉上水管路包括并联在供热补水管路输出端的锅炉低压上水管道、锅炉中压上水管道和锅炉高压上水管道;所述锅炉汽水系统包括低压汽水系统、中压汽水系统和高压汽水系统;所述锅炉低压上水管道耦接至低压汽水系统,所述锅炉中压上水管道耦接至中压汽水系统,所述锅炉高压上水管道耦接至高压汽水系统。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低压汽水系统、中压汽水系统和高压汽水系统的上水操作全部由供热补水管路上的供热补水泵完成,除盐水箱内的水经供热补水泵流向锅炉低压上水管道、锅炉中压上水管道或锅炉高压上水管道,再分别流向低压汽水系统、中压汽水系统和高压汽水系统。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炉低压上水管道、锅炉中压上水管道和锅炉高压上水管道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管道启闭的开关组。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开关组分别控制锅炉低压上水管道、锅炉中压上水管道和锅炉高压上水管道的启闭,从而调整不同上水管路的上水顺序,具体操作时可依次进行低压汽水系统、中压汽水系统和高压汽水系统的上水,当进行单个汽水系统的上水操作时,打开该汽水系统相连上水管道的开关组,另外两个汽水系统相连上水管道的开关组为关闭状态。
[0016]开关组内可以设置一个阀门或多个阀门,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设置;采用多个阀门时,多个阀门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并联或串联。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关组包括串联的电动关断阀、手动控制阀和止回阀。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动关断阀用于实现上水管道启闭的电动控制,从而实现远程操作等;手动控制阀用于实现上水管道启闭的手动控制,可在电动控制失效或检修时,手动操作阀门关闭;止回阀用于防止锅炉汽水系统内的水回流向上水管道。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低压汽包,所述锅炉低压上水管道的输出端耦接至低压汽包,所述低压汽包与低压汽水系统相连;
[0020]所述低压汽包还经过高压给水泵与高压汽水系统耦接;所述高压给水泵所在的管路与锅炉高压上水管道的输出端连通。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水流经锅炉低压上水管道的输出端后可依次经过第一控制阀
门、余热锅炉中的低压一级省煤器、余热锅炉中低压二级省煤器、第二控制阀门、除氧器后进入低压汽包;水流经锅炉低压上水管道的输出端后也可依次经过第一控制阀门、凝结水再循环泵、第二控制阀门后进入低压汽包;
[0022]进入低压汽包内的水流向余热锅炉中的低压蒸发器,经吸热蒸发后回到低压汽包再经低压汽包的一个输出端输送向低压汽水系统。
[0023]同时,低压汽包的另一输出端还经高压给水泵与高压汽水系统连通;具体地,高压给水泵的输入端经过管路与低压汽包连通,高压给水泵的输出端与锅炉高压上水管道的输出端经管路汇集后输送向高压汽水系统;同样的,高压给水泵的输出端经过管路与锅炉高压上水管道的输出端汇合后流向余热锅炉中的高压一级省煤器等后进入高压汽水系统。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低压汽包,所述锅炉低压上水管道的输出端耦接至低压汽包,所述低压汽包与低压汽水系统相连;
[0025]所述低压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补水管路(1),锅炉上水管路(2)和机组补水管路(3),所述供热补水管路(1)的输出端分别与锅炉上水管路(2)和机组补水管路(3)连通;所述锅炉上水管路(2)和机组补水管路(3)分别耦接至锅炉汽水系统;所述供热补水管路(1)上设有供热补水泵(111),所述供热补水泵(111)用于向锅炉上水管路(2)和机组补水管路(3)分别提供上水和补水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上水管路(2)包括并联在供热补水管路(1)输出端的锅炉低压上水管道(21)、锅炉中压上水管道(22)和锅炉高压上水管道(23);所述锅炉汽水系统包括低压汽水系统(4)、中压汽水系统(5)和高压汽水系统(6);所述锅炉低压上水管道(21)耦接至低压汽水系统(4),所述锅炉中压上水管道(22)耦接至中压汽水系统(5),所述锅炉高压上水管道(23)耦接至高压汽水系统(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低压上水管道(21)、锅炉中压上水管道(22)和锅炉高压上水管道(23)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管道启闭的开关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包括串联的电动关断阀(24)、手动控制阀(25)和止回阀(2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机供热机组余热锅炉上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汽包(41),所述锅炉低压上水管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勇刚陈昌山刘玉坤唐茂平王金成张琪琛熊帅敏徐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