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的灯具结构,其包含一伞主体、一照明装置及一控制推件。该伞主体包括有一中棒、一固定于该中棒上端的上巢、一活动滑套于该中棒的下巢,该照明装置连接固定于该上巢下侧,该照明装置包括有至少一发光元件、一控制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工作与否的电路板及一用于给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供电的电池,该电路板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推件组设于该下巢上,该控制推件设有一控制元件,该控制推件可相对该中棒上下直线滑动进行三段式切换;藉以而可于开伞状态下依使用需要选择点亮或熄灭发光元件,俾达组装方便快速,故障率低,利于模组化,并且照明及警示效果提升,使用方便,整体外型美观。外型美观。外型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的灯具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具照明及警示功能的伞灯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伞是一种提供遮蔽雨水或阳光的用具,本身并不具有照明及警示功能,如果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使用,需要另外拿一个手电筒进行照明及警示,否则当下雨天或天色比较暗,视线不佳容易被人或车子撞到,而同时握持两件物品出行很不方便,往往束缚双手,影响人们拎拿其他物品或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
[0003]为此,乃有业者研发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56705号《兼具照明功能之伞柄结构》新型专利所揭露的习知伞的灯具结构,其系包括有:一伞柄本体,该伞柄本体内开有一容置空间槽;一照明座,系嵌设于该伞柄本体之容置空间槽内,且可自由推入或拉出之;一组容置于照明座内而可更换使用之电源装置,以及;一组发光元件及切换开关,系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并嵌设于照明座上;借由该电源装置经由切换开关提供照明所需之电源,将照明座拉出容置空间槽,切换开关开启后,连接于电源装置之发光元件会自动产生照明作用,而当不使用照明功能时,则该照明座可推回容置空间槽,恢复成原伞柄结构。
[0004]该现有伞的灯具结构,如图14所示,由于其发光元件91系设置于伞柄本体92上,因而只能形成小范围照明,并且其位置较低,以致照明的效果与提醒他人注意的警示功效有限,此外,其整体结构均系设置于伞柄本体92上,不但会影响伞柄本体92的外型美观与体积及握持舒适性,也常会增加组装作业的麻烦与困难度。
[0005]以及有业者研发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623808号《照明伞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另一习知伞的灯具结构,其包括伞主体和照明装置;所述伞主体包括中棒、固定于中棒上端的上巢、活动配合于中棒的下巢、固定于中棒下端的伞柄以及与上巢和下巢铰接的伞骨架;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照明体、控制照明体工作与否的主开关以及用于给照明体供电的电池;所述照明体配合于中棒,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照明体和主开关电性连接,电池给控制器供电,控制器根据主开关的导通与否而控制照明体工作与否,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伞柄中的次开关,次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还根据次开关的导通与否而控制照明体工作与否。
[0006]该现有伞的灯具结构,由于其照明体系设置于中棒,次开关系设置于伞柄,因而需于中棒内部穿设电线进行电性连接,如此不仅增加组装作业的麻烦与困难度,故障率高,并且不利于模组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的灯具结构,以一定程度上解决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伞的灯具结构的缺陷。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伞的灯具结构,包含:一伞主体,包括有一中棒、一固定于该中棒上端的上巢、一活
动滑套于该中棒并位于该上巢下侧的下巢及复数与该上巢和该下巢铰接的伞骨架;一照明装置,连接固定于该上巢下侧,该照明装置包括有至少一发光元件、一控制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工作与否的电路板及一用于给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供电的电池,该电路板设有一控制开关,当该下巢往上滑动顶抵该照明装置时形成开伞状态,当该下巢往下滑动脱离该照明装置时形成收伞状态;以及一控制推件,组设于该下巢上,该控制推件设有一控制元件,该控制推件可相对该中棒上下直线滑动进行三段式切换,使该控制推件可相对该中棒滑动至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或一第三位置,于开伞状态下切换至该第一位置时,该控制元件与该控制开关靠近而驱使该控制开关导通,由该电路板控制该至少一发光元件通电点亮,于开伞状态下切换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控制元件与该控制开关分离而切断该控制开关导通,由该电路板控该至少一发光元件断电熄灭,另该控制推件滑动至第三位置时,该控制元件与该控制开关远离而切断该控制开关导通,由该电路板控制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保持断电状态。
[0010]本专利技术伞的灯具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其照明装置系连接固定于上巢下侧,控制推件系组设于下巢上,利用照明装置的控制开关受控制推件的控制元件驱使导通与否,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或熄灭,俾达组装方便快速,故障率低,并且利于模组化。
[0011]本专利技术伞的灯具结构的另一目的,在于其可于开伞状态下控制发光元件亮起,而能照亮伞面下方的空间,照明及警示的效果提升,以及可于开伞状态下控制发光元件熄灭,使用方便,并且整体外型美观,不影响伞柄握持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收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伞状态点亮发光元件的使用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开伞状态点亮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开伞状态点亮发光元件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开伞状态发光元件熄灭的使用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开伞状态发光元件熄灭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开伞状态发光元件熄灭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0023]图12为本专利技术照明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照明及警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14为现有提供照明及警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伞主体10:中棒11、扣合孔111、上巢12、顶盖121、下巢13、卡扣槽131、透孔1311、滑槽132、凸卡部133、弹性扣合134、卡扣部1341、伞骨架14。
[0028]照明装置20:发光元件21、电路板22、控制开关221、电池23、电池容室24、开口241、灯带25。
[0029]控制推件30:环凸缘31、滑块32、第一定位凸部33、第二定位凸部34、控制元件35、第一位置30A、第二位置30B、第三位置30C。
[0030]发光元件91、伞柄本体9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0032]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者“设置于”或者“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4]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伞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主体,包括有一中棒、一固定于所述中棒的上端的上巢、一活动滑套于所述中棒并位于所述上巢的下侧的下巢及复数与所述上巢和所述下巢铰接的伞骨架;一照明装置,连接固定于所述上巢的下侧,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有至少一发光元件、一控制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工作与否的电路板及一用于给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供电的电池,所述电路板设有一控制开关,当所述下巢往上滑动顶抵所述照明装置时形成开伞状态;以及,一控制推件,组设于所述下巢上,所述控制推件设有一控制元件,所述控制推件可相对所述中棒上下直线滑动进行三段式切换,使所述控制推件可相对所述中棒滑动至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或一第三位置,于开伞状态下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开关靠近而驱使所述控制开关导通,由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通电点亮,于开伞状态下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开关分离而切断所述控制开关导通,由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断电熄灭,另所述控制推件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开关远离而切断所述控制开关导通,由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保持断电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内部设置有一电池容室,所述电池容室往上贯穿所述上巢形成一开口,电池由所述开口往下组装于所述电池容室,所述上巢顶部可拆卸地螺结组设一顶盖,藉以盖合封闭所述电池容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龙,宋顺锋,陈敏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