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81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震数据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顺序进行:S1、计算表层的总厚度;S2、建立三维的SPS文件;S3、计算每个物理点的延迟时;S4、获得整个工区的表层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微测井调查的深度和折射分析的速度和延迟时间,计算得到表层巨厚地区的表层速度,将该速度用于折射反演建立表层模型,表层模型与以往常规方法的模型相比更接近实际表层模型,精度更高,计算的静校正也更为准确,将其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后,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好,消除了原方法的地震剖面中存在的长波长现象。方法的地震剖面中存在的长波长现象。方法的地震剖面中存在的长波长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数据勘探
,涉及一种表层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折射反演建模中,需要事先获取表层速度或者表层厚度。在表层巨厚地区的折射反演建模中,一般采用微测井速度或经验速度,如在黄土塬表层建模实际工作中,没有表层资料,目前表层平均速度采用常速度,一般为800m/s和1000m/s进行反演。由于缺少巨厚黄土层的速度资料,该速度与实际黄土速度差异较大,这影响了模型的精度,同时也就影响了静校正的精度,严重时,会出现一定幅度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导致构造形态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通过获得了巨厚地区的表层速度,使得建立的表层模型与实际表层模型更接近,提高了表层模型和基准面静校正的精度。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顺序进行:
[0006]S1、计算表层的总厚度;
[0007]S2、建立三维的SPS文件;
[0008]S3、计算每个物理点的延迟时;
[0009]S4、获得整个工区的表层速度
[0010]S41、计算每一口深井微测井处的表层速度;
[0011]S42、计算工区内所有深井微测井处的表层速度的平均速度,作为整个工区的表层速度。
[0012]作为限定,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过程:
[0013]S11、在工区内表层较厚地区的炮点或者检波点位置处打深井微测井,要求井深打穿表层底界以下不少于15米;
[0014]S12、按要求进行测量,获取每口深井微测井处的各地层的速度和厚度参数,计算表层的总厚度。
[0015]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过程:根据野外生产实际资料,整理建立三维的SPS文件,即检波点文件、炮点文件和关系文件。
[0016]作为更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过程:
[0017]S31、根据指定的偏移距,拾取每炮的地震初至时间,生成初至数据文件;
[0018]S32、在共中心点初至数据上,根据地震初至的时距曲线划分折射层,采用互换速度方法分析计算得到每个物理点的折射层速度;
[0019]S33、根据折射层速度,采用高斯赛德尔方法计算延迟时,得到每个物理点的延迟
时;
[0020]所述物理点指炮点或检波点。
[0021]作为再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41包括以下过程:
[0022]S411、在深井微测井处,提取深井微测井所在位置处的检波点或炮点的折射速度、延迟时以及调查的表层厚度,按照公式

计算该检波点或炮点处的表层速度,即为该深井微测井处的表层速度,
[0023][0024]其中,v
w
为计算的该检波点或炮点的表层速度,h
w
为该检波点或炮点调查的表层总厚度,v
R
为折射分析的该检波点或炮点的折射层速度,τ为折射分析的该检波点或炮点的延迟时;
[0025]S412、若深井微测井的数量N=1,则结束计算;若深井微测井的数量N>1,则执行步骤S413;
[0026]S413、重复步骤S411,直至获得每一口深井微测井处的表层速度。
[0027]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28](1)本专利技术根据微测井调查的深度和折射分析的速度和延迟时间,计算得到表层巨厚地区的表层速度,将该速度用于折射反演建立表层模型,表层模型与以往常规方法的模型相比更接近实际表层模型,精度更高,计算的静校正也更为准确,将其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后,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好,消除了原方法的地震剖面中存在的长波长现象;
[0029](2)本专利技术提高了表层模型和基准面静校正的精度,从而能满足地震资料处理正确成像的要求,同时可大大减少巨厚地区的表层调查工作量,节省采集成本,降低安全风险。
[0030]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数据勘探
,能够得到表层巨厚地区的表层速度,提高表层模型和基准面静校正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3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附图中: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A、B、C三个检波点处的深井微测井,采用本实施例提供方法计算得到的黄土表层速度;
[0034]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传统黄土表层速度进行折射反演建模的表层模型;
[0035]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求取的黄土表层速度进行折射反演建模的表层模型;
[0036]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传统黄土表层速度进行折射反演的折射静校正的地震剖面;
[0037]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求取的黄土表层速度进行折射反演的折射静校正的地震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9]实施例 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
[0040]本实施例按照以下步骤顺序进行:
[0041]S1、计算表层的总厚度
[0042]S11、在工区内黄土较厚地区的3个检波点A点、B点、C点位置处分别打1口深井微测井,要求每口微测井井深打穿黄土底界以下至少15米,保证至少有三个激发点,以便获取该段速度;
[0043]S12、按要求进行测量,获取3口深井微测井处的各地层的速度和厚度参数,计算表层的总厚度,并计算黄土表层的总厚度;
[0044]S2、建立三维的SPS文件
[0045]根据野外生产实际资料,整理建立三维的SPS文件,即检波点文件、炮点文件和关系文件;
[0046]S3、计算每个物理点的延迟时
[0047]S31、指定偏移距范围0

2500米,拾取每炮在该偏移距内的地震初至时间,生成初至数据文件;
[0048]S32、在共中心点初至数据上,根据地震初至的时距曲线划分折射层,采用互换速度方法分析计算得到每个检波点的折射层速度;
[0049]S33、根据折射层速度,采用高斯赛德尔方法计算延迟时,得到每个检波点的延迟时;
[0050]S4、获得整个工区的黄土表层速度
[0051]S41、计算每一口深井微测井处的黄土表层速度;
[0052]在A点对应的深井微测井处,,提取检波点A处的折射速度、延迟时以及调查的黄土表层厚度,按照公式

计算检波点A处的黄土表层速度,即为A点对应的深井微测井处的黄土表层速度,
[0053][0054]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顺序进行:S1、计算表层的总厚度;S2、建立三维的SPS文件;S3、计算每个物理点的延迟时;S4、获得整个工区的表层速度S41、计算每一口深井微测井处的表层速度;S42、计算工区内所有深井微测井处的表层速度的平均速度,作为整个工区的表层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过程:S11、在工区内表层较厚地区的炮点或者检波点位置处打深井微测井,要求井深打穿表层底界以下不少于15米;S12、按要求进行测量,获取每口深井微测井处的各地层的速度和厚度参数,计算表层的总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过程:根据野外生产实际资料,整理建立三维的SPS文件,即检波点文件、炮点文件和关系文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获取表层巨厚地区表层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过程:S31、根据指定的偏移距,拾取每炮的地震初至时间,生成初至数据文件;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中东冯发全胡超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