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68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试验车辆举升到一定高度,处于Ready状态;调整冲击测试机构与电池包下表面的高度;逐一对各个标记点开展撞击测试,同时监测和观察电池包温度、车辆电安全数据变化情况;所有标记点按照技术要求测试完成后,将车辆降下,并将试验后车辆放置在空旷区域静置24小时以上,同时实时记录电池包温度以及电安全数据;对静置后的试验车辆开展标记点形变量测量,测量完成后拆下电池包,开展密封性测试;按照以上步骤开展剩余车辆的测试和检测直到全部结束。本申请使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包托底安全测试项目及测试区域更加完整,同时可以进行冲击后的密封性和涉水的评价。同时可以进行冲击后的密封性和涉水的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新能源电动车安全性与传统车型相比,在相关法规、道路事故表现形式上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0003]燃油车的碰撞试验,从整车到部件均有相应的法规要求,如各种强制性碰撞法规和各国NCAP新车安全性评价,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道路试验相应的规定很少,特别是和安全性相关的法规。目前从已经报道的案例中,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包的撞击而造成失火是行驶过程中的重要的危险工况,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包括铁轨、马路牙子、软路面上的硬物的冲击等情况下有可能对电池底部造成冲击伤害),发生对电池包的冲击时,会引起电池包的变形,短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后果,但是在后期的使用当中会有巨大的安全隐患。
[0004]目前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撞击试验方法主要集中在整车行驶(试验室牵引)工况下的底部冲击试验以及电池包单体的独立撞击试验。但是由于试验工况单一,与实际使用工况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能够有效模拟整车实际使用工况,无法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客户实际使用状态下的电池包底部撞击带来的安全隐患。
[0005]因此,开展整车状态下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撞击的测试方法研究,能够很好的研究产品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让消费者能够安全、放心使用新能源汽车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测试方法与流程的定义,明确试验车辆的技术状态,模拟消费者实际使用状态的试验工况,得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试验车辆放置到举升机上,并举升到一定高度,车辆处于Ready状态;
[0010](2)调整冲击测试机构与电池包下表面的高度;
[0011](3)按照试验前在电池包下表面标记点位置,按照标准的技术要求,逐一对各个标记点开展撞击测试,同时监测和观察电池包温度、车辆电安全数据变化情况;
[0012](4)所有标记点按照技术要求测试完成后,将车辆降下,并将试验后车辆放置在空旷区域静置24小时以上,同时实时记录电池包温度以及电安全数据;
[0013](5)对静置后的试验车辆开展标记点形变量测量,测量完成后拆下电池包,开展密封性测试;
[0014](6)按照以上步骤开展剩余车辆的测试和检测直到全部结束。
[0015]优选地,试验车辆为下线车辆,与商品车车辆状态、车辆配置保持一致,车辆数量不少于2台。
[0016]优选地,试验车辆要求能够正常行驶,整车带电量不低于90%。
[0017]优选地,车辆电池包必须经过检测并满足标准(国标)的要求,且按照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试验车辆上。
[0018]优选地,车辆静止落在举升机上,空挡,Ready状态,驻车处于释放状态;前后轮用楔子卡住,防止溜车;测试车辆后方配备有消防水池,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
[0019]优选地,在电池包左右、前后、下表面安装温度测量系统,实时监控电池包温度情况。
[0020]优选地,在电池包输出端正负极安装电安全测量系统,按照《GB/T31498

2021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实时监控车辆的电压、绝缘电阻以及电能。
[0021]优选地,在电池包下表面标记撞击点,并利用形变量测量系统或三坐标,测量试验前标记点的坐标,试验后对比测量。
[0022]优选地,在试验车辆10米范围内提前准备好叉车,8米位置放置至少一条消防水带,2瓶灭火器以及绝缘手套、防毒面具。
[0023]优选地,试验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将车辆电池包以下部分浸泡在水池中,直至异常解除。
[0024]本申请还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0025](1)填补了新能源电动车托底安全性评价的空白:满足电池包底部所有风险点的冲击评价,实现电池包底部所有区域冲击车辆安全性评价的全覆盖;
[0026](2)完善了新能源电动车托底安全性评价方法:冲击的模块的形状模拟实际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小型石头、障碍物等,评价方法更加全面;
[0027](3)实现了试验、评价相结合:进行机械冲击后,及时开展密封性和涉水的电安全评价,实现组合式评价方法;
[0028](4)保障了试验过程安全:由于整个试验装置及车辆位于水池附近,且试验前车辆被放置在可移动、升降的平台之上,在试验过程中如出现意外(冒烟、起火等),可以及时将车辆移动到水池并下降到水面以下,保证电池包浸泡在水池中,有效的保障了试验过程的安全性。
[0029]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1)使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包托底安全测试项目及测试区域更加完整:确保电池包所有需要评价风的险区域位置,都能测试,同时可以进行冲击后的密封性和涉水的评价,使电池包可测试的面和项目更加完整;
[0031](2)评价工况全覆盖:模拟用户的使用环境和场景,冲击的能量和冲击头的形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更换,可以评价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工况,一体化的进行用户电安全的评价;
[0032](3)试验过程安全、可靠:试验前全面考虑了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了可行性的安全测试方法,能够满足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及财产的安全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冲击试验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整车牵引行驶的骑跨试验式底部冲击,在行驶轨道上,放置刚性壁障,通过车辆和刚性壁障重叠来实现底部冲击;单独采取对电池包单体的撞击测试。但以上两个类别的试验过程中缺少对电池包及整车的相关功能如温度、电安全以及形变量等相关参数的测量。
[0035]现有技术的缺点:(1)现有的试验方案与实际使用状态存在差异性较大,测试结果准确性不足,缺少实际参考价值;(2)现有测试过程缺少对车辆状态及功能的检测,没有全面考察整车的安全性能及存在的未知隐患,仅从外观做主管评价;(3)现有测试过程对车辆状态、试验相关辅助等缺少技术要求的规定和试验后功能结果的评价;造成试验结果的失真;(4)缺少整体的测试流程,包括试验前车辆状态、试验中车辆及设备设施的准备以及试验后车辆检查测量等过程,试验结果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5)现有的技术方案没有考虑到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或方案,如可能导致电池包冒烟、起火等安全隐患,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0036]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
[0037]实施例1
[0038]1、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试验车辆放置到举升机上,并举升到一定高度,车辆处于Ready状态;(2)调整冲击测试机构与电池包下表面的高度;(3)按照试验前在电池包下表面标记点位置,按照标准的技术要求,逐一对各个标记点开展撞击测试,同时监测和观察电池包温度、车辆电安全数据变化情况;(4)所有标记点按照技术要求测试完成后,将车辆降下,并将试验后车辆放置在空旷区域静置24小时以上,同时实时记录电池包温度以及电安全数据;(5)对静置后的试验车辆开展标记点形变量测量,测量完成后拆下电池包,开展密封性测试;(6)按照以上步骤开展剩余车辆的测试和检测直到全部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车辆为下线车辆,与商品车车辆状态、车辆配置保持一致,车辆数量不少于2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车辆要求能够正常行驶,整车带电量不低于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冲击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电池包必须经过检测并满足标准(国标)的要求,且按照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试验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校郑昌军李珏袁海龙章辉王文志詹子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