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加工中心速度优化与平滑运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627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加工中心的速度优化与平滑运动控制方法,涉及高速加工技术领域。高速加工中心要求进给速度达40m/min,加速度达2g,而且要求机床在进行微小段加工时能平稳运行。该方法由进给速度优化、前加减速控制两步骤构成。速度优化考虑了加工段拐角因素和机床速度、加速度的约束,为保证计算实时性,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了简化的整数优化模型,并根据决策变量对目标函数影响程度的主次分析,给出了简化模型分步优化各决策变量的解析计算公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速度优化与平滑运动控制方法,在不改变原数控系统控制软件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高速加工中心的进给速度平稳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高速加工
,提供了 一种用于高速加工中心的速度优化与 平滑运动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进给速度高速、平滑衔接,满足高速加工中心 速度控制的要求。
技术介绍
高速加工中心的进给速度高达40m/min,加速度高达2g。速度优化与平滑 运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进给速度的高速、平稳变化,以提高数控系统加工效 率、零件加工精度和刀具使用寿命。研究适合高速加工的速度优化与平滑运 动控制方法,对于提高加工中心的整体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不少学者对高速加工的速度优化与平滑运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其 中包括(1)采用插补后加减速控制实现连续微线段的高速加工,该方法由 于后加减速控制难以保证各加工轴的精确联动关系,其加工轨迹存在一定的 偏差,从而影响加工精度;(2)采用插补前加减速控制算法对合成速度进行 控制,现有算法在预测减速点的同时,并未综合考虑弓高误差以及机床进给 系统速度、加速度的进给能力;(3)采用前瞻预处理策略对预读加工段进行 速度规划,以实现多程序段的平滑加工,该算法需迭代求解加工段最优衔接 速度,算法实现复杂,难以满足数控系统实时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方法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加工中心的速度 优化与平滑运动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对加工段进给速度进行优化,以保证 进给速度的连续性和平稳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速度控制由进给速度优化、前加减 速控制两步骤构成。根据加工中心进给系统性能限制以及加工段拐角因素约 束,建立了进给速度整数优化模型,其中加工段进给速度序列满足转接点速 度上限,加工段内最大进给速度和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等约束条件,保证了进给速度的平稳性。根据进给速度序列相关性,简化了模型的约束条件和决 策变量,根据决策变量对目标函数影响程度的主次分析,给出了简化模型分 步优化各决策变量的解析计算公式,避免了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等传统整 数规划方法的迭代计算过程,保证了优化过程的实时性。所述的进给速度优化预计算包括进给速度约束条件预计算;速度序列 特征值预计算;进给速度优化参数预计算。为了保证进给速度的平滑运动控制,相邻加工段转接点速度、加工段进 给速度、相邻两插补周期的进给速度变化量均应不大于其相应的最大允许值。 为此,进给速度的约束条件预计算包括转接点速度上限、加工段内最大进给 速度以及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的计算。所述的速度序列特征值预计算包括加工段速度序列{^,} (f = 0,l,..,iV) 中的加速段的^和V匀速段速度 ,+1,减速段的 —2, 一和 ,以及W等7 个特征值。所述的进给速度优化参数预计算包括在上述预计算进给速度约束条件 和速度序列特征值的基础上,求解进给速度的优化参数。优化参数包括进给 速度序列长度最优值f ,以及速度调整参数最优值Av'和r 。所述的前加减速控制包括采用S加减速,迭代计算出各插补周期进给 速度初值,根据进给速度的优化参数和速度初值计算出进给速度优化值。所述的进给速度优化包括以下步骤1)进给速度约束条件预计算高速加工中,为了保证进给速度的平滑运动控制,相邻加工段的转接点 速度、加工段的进给速度、相邻两插补周期的进给速度变化量均应不大于其 相应的最大允许值,为此,根据加工段拐角限制,各轴进给速度和进给加速 度限制,圆弧半径误差限制,计算转接点速度上限、加工段内最大进给速度 和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等约束条件;/(/0段与/("i)段的转接点速度上限、一为v歸力=min {, v:力,《:)} (1)其中,《!L^八t如鹏/KJ,VA^U , vCAtJaAmaxr/|eA^+1—eAe》|},v=)=>/^/r。v八,脆和"八腿分别为八(A = x,y,z)轴最大允许速度和最大允 许加速度,^=(^,^,~/为段终点的单位方向矢量,e一+一,^+一一f为/("i)段起点的单位方向矢量,r为插补周期,i 和 分别为圆弧插补半径和最大半径误差; / (/0段的段内最大进给速度、一 为v = min lv(1) v("re)(2)其中,《^ =Atnz{L/S^k4} , e,,* =(^,^,^)7为/(/0段第外插补周期 轨迹处的单位方向矢量;/ 段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为(3)2) 速度序列特征值预计算一般地,加工段/(/0的进给速度序列(0SKiV)由加速段 (/ = 0,l,2,...,iVl),匀速段G、M + l,…,iV2)和减速段(,'=iV2 + l,...,iV)三部分 组成,实际仅需计算加速段的v。和v匀速段速度 1+1,减速段的 _2, v^和 ,以及iV 7个特征值;3) 进给速度优化参数预计算进给速度优化参数包括进给速度序列长度最优值f ,速度调整参数最优 值A/和yt',其计算公式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 or s 乂iV-l,Av"),^-d),其他其中,(A$),)和为序列长度《=iV时的进给速度简化模型最优解及其相应的目标函数最小值,(d, )和为序列长度《=iV -1时的进给速度简化模型最优解及其相应的目标函数最小值;所述的前加减速控制采用S加减速规律,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根据S加减速规律迭代计算第/个插补周期的进给速度初始值v,. (h0,l,…,r),然后根据所求得进给速度优化参数(f,A/,r),按照下式计算进给速度优化值v—,';<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5)采用优化后的进给速度进行插补运算,实现了进给速度的高速、平滑衔 接,能够满足高速加工中心速度控制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速度优化与平滑运动控制方法,不受指令速度的影响,对 不同指令速度的加工程序均能实现进给速度的高速、平稳衔接;同时本专利技术 的方法计算速度快,能够满足高档速数控系统高实时性的要求,在不改变原 数控系统控制软件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高速加工中心的进给速度平稳衔 接。附图说明图l为速度控制方法流程图,其中, 图1 (a)为后台背景程序流程图, 图l (b)为前台4ms中断流程图2为圆弧插补半径误差示意图3为优化前后速度变化曲线;图4为不同指令速度的实际进给速度曲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控制系统的运动控制软件架构采用前、后台型软件结构,速 度控制由进给速度优化、前加减速控制两步骤构成。其中,进给速度优化在 后台背景程序中实现,前加减速控制在前台定时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下面 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方法进一步详细描述。1.速度优化速度优化包括预计算进给速度约束条件、速度序列特征值以及速度优化 参数。1)进给速度约束条件预计算高速加工时要求加工段段首速度与段尾速度应满足其转接点速度上限约束,段内进给速度应满足段内最大进给速度约束,进给速度调整量应满足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约束;参照图2所示,为圆弧插补半径误差示意图,其中7 为圆弧半径,y为 步距角,^为最大半径误差。约束条件包括转接点速度上限、加工段内最大 进给速度以及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加工中心速度优化与平滑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分为进给速度优化和前加减速控制两个步骤; 所述的进给速度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1)进给速度约束条件预计算 高速加工中,为了保证进给速度的平滑运动控制,相邻加工段的转接点速 度、加工段的进给速度、相邻两插补周期的进给速度变化量均应不大于其相应的最大允许值,为此,根据加工段拐角限制,各轴进给速度和进给加速度限制,圆弧半径误差限制,计算转接点速度上限、加工段内最大进给速度和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约束条件; l(h)段 与l(h+1)段的转接点速度上限v↓[emax,h]为: v↓[emax,h]=min{v↓[emax,h]↑[(1)],v↓[emax,h]↑[(2)],v↓[max]↑[(arc)]} (1) 其中,v↓[emax,h]↑ [(1)]=*{v↓[Λmax]/|e↓[Λe,h]|,v↓[Λmax]/|e↓[Λs,h+1]|},v↓[emax,h]↑[(2)]=*{a↓[Λmax]T/|e↓[Λs,h+1]-e↓[Λe,h]|},v↓[max]↑[(arc)]=***/T,v↓[Λmax]和a↓[Λmax]分别为Λ(Λ=x,y,z)轴最大允许速度和最大允许加速度,e↓[e,h]=(e↓[xe,h],e↓[ye,h],e↓[ze,h])↑[T]为l(h)段终点的单位方向矢量,e↓[s,h+1]=(e↓[xs,h+1],e↓[ys,h+1],e↓[zs,h+1])↑[T]为l(h+1)段起点的单位方向矢量,T为插补周期,R和e↓[R]分别为圆弧插补半径和最大半径误差; l(h)段的段内最大进给速度v↓[max,h]为: v↓[ma x,h]=min{v↓[max,h]↑[(1)],v↓[max]↑[(arc)]} (2) 其中,v↓[max,h]↑[(1)]=*{v↓[Λmax]/*{|e↓[Λi,h]|}},e↓[i,h]=(e↓[xi,h],e↓[yi,h ],e↓[zi,h])↑[T]为l(h)段第i个插补周期轨迹处的单位方向矢量; l(h)段最大进给速度变化量Δv↓[max,h]为: Δv↓[max,h]=*{a↓[Λmax]T/*{|e↓[Λi,h]|}} (3) 2)速 度序列特征值预计算 加工段l(h)的进给速度序列{v↓[i]}(0≤i≤N)由加速段(i=0,1,2,…,N1),匀速段(i=...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福周明汪霖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江南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