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40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9
具备:冷冻温度带的第1储藏室;高于冷冻温度带的第2温度带的第2储藏室;冷却器(72),其冷却能力根据位置而存在差异,对周围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器室(7),其收纳冷却器;送风机(71),其配置于冷却器室内;分隔壁(6),其将第1储藏室和第2储藏室中的至少一个室与冷却器室(7)前后隔开;第1风路,其将空气从冷却器室(7)输送至第1储藏室;第2风路,其将空气从冷却器室(7)输送至第2储藏室;第3风路,其使空气从第1储藏室返回至冷却器室;以及第4风路(61D),其使空气从第2储藏室返回至冷却器室,第3风路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形成于分隔壁(6)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风路,向冷却器的冷却能力低于第1区域的第2区域供给从第1储藏室抽吸的空气。的第2区域供给从第1储藏室抽吸的空气。的第2区域供给从第1储藏室抽吸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冰箱


[0001]本公开涉及冰箱。

技术介绍

[0002]冰箱具有冷冻室及冷藏室等储藏室,储藏室与设置有冷却器的冷却器室通过风路连接。在冰箱中,通常使用翅片管型的冷却器,该冷却器在制冷剂管上排列有用于提高冷却能力的翅片。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由送风机通过风路吹出至储藏室内,储藏室内的空气通过其它风路被吸回至冷却器室。
[0003]冷却器周边的空气被冷却器冷却。这时,伴随着空气的温度的降低,湿度上升,空气中的水分在冷却器表面结霜而附着。由此,空气中的水分被去除,空气被除湿。这样,在冷却器中,同时进行冷却和除湿。
[0004]翅片管型的冷却器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制冷剂管与周边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制冷剂管上安装有用于增加导热面积的翅片,冷却能力提高。制冷剂管具有曲折状的形状,存在直线状部和弯曲成U字形状的弯曲部。在直线状部,使用了薄壁管以提高冷却能力,并以某种设置密度排列有翅片。另一方面,对弯曲部使用厚壁管,弯曲部确保了制冷剂管整体的强度。侧板支承弯曲部的靠近直线状部的端部。在制冷剂管的比侧板靠外侧的弯曲部没有翅片,冷却能力较低。
[0005]冷藏室内的空气含有外部空气、以及从食物发出的水蒸气。因此,当该冷藏室内的空气通过侧板的外侧而在未被充分冷却及除湿的状态下通过冷却器时,会在送风机周边被从温度更低的冷冻库流入冷却器室的空气冷却而变为露点以下。然后,在送风机周边产生结露,进而,结露的水在送风机的动作部处结冰。其结果是,存在送风机无法再正常动作的担忧。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冰箱中,为了解决上述担忧,在比侧板靠外侧的间隙的上部安装有空气阻隔板,以抑制从冷藏室返回的空气流到比侧板靠外侧的间隙中。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307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然而,在阻隔板与冷却器室的壁之间仍然存在间隙,来自冷藏室的返回空气仍然可能会在比侧板靠外侧的位置流动。因此,针对防止在送风机中结冰存在改进的余地。
[001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送风机中结冰的冰箱。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公开的冰箱具备:冷冻温度带的第1储藏室;高于冷冻温度带的第2温度带的第2储藏室;冷却器,其冷却能力根据位置而存在差异,对周围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器室,其收纳冷却器;送风机,其配置于冷却器室内;分隔壁,其将第1储藏室和第2储藏室中的至少一个
室与冷却器室前后隔开;第1风路,其将空气从冷却器室输送至第1储藏室;第2风路,其将空气从冷却器室输送至第2储藏室;第3风路,其使空气从第1储藏室返回至冷却器室;以及第4风路,其使空气从第2储藏室返回至冷却器室。由第1储藏室、第2储藏室、第1风路、第2风路、第3风路、第4风路以及冷却器形成循环路径,送风机在循环路径中配置于比冷却器靠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将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分别通过第1风路和第2风路送出至第1储藏室和第2储藏室,并通过第3风路和第4风路从第1储藏室和第2储藏室抽吸空气,第4风路向冷却器的第1区域供给从第2储藏室抽吸的空气,第3风路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形成于分隔壁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风路,向冷却器的冷却能力低于第1区域的第2区域供给从第1储藏室抽吸的空气。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从冷冻温度带的第1储藏室返回冷却器室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均足够低,即使被供给至冷却器的冷却能力较低的第2区域而受到冷却器的冷却和除湿比较微弱,该空气在到达送风机时,温度湿度也均足够低。另一方面,从第2储藏室返回冷却器室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均比从第1储藏室返回冷却器室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高。然而,从第2储藏室返回冷却器室的空气被从第1储藏室返回冷却器室而在第2区域流动的空气排斥而导致其向第2区域的流动受到抑制,取而代之在冷却器的冷却能力较高的第1区域流动,在到达送风机之前在第1区域中被充分地冷却除湿。低温低湿的空气流到送风机,从而能够抑制在送风机中结冰。
[0016]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在送风机中结冰的冰箱。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主视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II

II线向视剖视图。
[0019]图3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20]图4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21]图5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冷却器室和冷藏室返回风路的图。
[0022]图6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比较例的冰箱的冷却器室和冷藏室返回风路的图。
[0023]图7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24]图8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的冰箱的分隔壁的图。
[0025]图9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的冰箱的分隔壁的图。
[0026]图10是沿图8中的剖面线X

X剖开的分隔板的剖视图。
[0027]图11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28]图12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29]图13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冷却器室和冷藏室返回风路的图。
[0030]图14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31]图15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冰箱的分隔壁的图。
[0032]图16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冰箱的冷却器室和冷藏室返回风路的图。
[0033]图17是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主视图。
[0034]图18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35]图19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36]图20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冷却器室和冷藏室返回风路的图。
[0037]图21是从冰箱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38]图22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4的冰箱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0039]图23是图22中的III

III线向视剖视图。
[0040]图24是实施方式4的冰箱的风门摆叶控制部的示意图。
[0041]图25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4的冰箱的冷却器室和冷藏室返回风路的图。
[0042]图26是从冰箱的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的冰箱的冷却器室和冷藏室返回风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冰箱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在附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YZ中,将以冰箱的门作为正面侧的情况下的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冰箱,其中,所述冰箱具备:冷冻温度带的第1储藏室;高于所述冷冻温度带的第2温度带的第2储藏室;冷却器,其冷却能力根据位置而存在差异,对周围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器室,其收纳所述冷却器;送风机,其配置于所述冷却器室内;分隔壁,其将所述第1储藏室和所述第2储藏室中的至少一个室与所述冷却器室前后隔开;第1风路,其将空气从所述冷却器室输送至所述第1储藏室;第2风路,其将空气从所述冷却器室输送至所述第2储藏室;第3风路,其使空气从所述第1储藏室返回至所述冷却器室;以及第4风路,其使空气从所述第2储藏室返回至所述冷却器室,由所述第1储藏室、所述第2储藏室、所述第1风路、所述第2风路、所述第3风路、所述第4风路以及所述冷却器形成循环路径,所述送风机在所述循环路径中配置于比所述冷却器靠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将由所述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分别通过所述第1风路和所述第2风路送出至所述第1储藏室和所述第2储藏室,并通过所述第3风路和所述第4风路从所述第1储藏室和所述第2储藏室抽吸空气,所述第4风路向所述冷却器的第1区域供给从所述第2储藏室抽吸的空气,所述第3风路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形成于所述分隔壁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风路,向所述冷却器的冷却能力低于所述第1区域的第2区域供给从所述第1储藏室抽吸的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冷却器是具有排列有翅片的制冷剂管的翅片管型的所述冷却器,所述第2区域的设置于所述制冷剂管的所述翅片的设置密度比所述第1区域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冷却器具有由彼此水平地配置的多个直线状的管与多个U字管呈曲折状地交替连结而成的所述制冷剂管,与所述制冷剂管垂直地配置且沿着所述制冷剂管排列的多个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直线状的管,由两个侧板支承所述冷却器,所述两个侧板在所述直线状的管与所述U字管的边界处与所述直线状的管垂直地配置,并具有包住所述U字管的孔,所述第3风路的朝向所述冷却器室的第1开口部与所述侧板和所述冷却器室的壁之间的区域对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第3风路有两个以上,所述第3风路的所述第1开口部与所述侧板中的一方和所述冷却器室的壁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方和所述冷却器室的壁之间的区域双方对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第3风路的所述第1开口部形成于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侧板重叠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冰箱,其中,形成于所述分隔壁的两个以上的所述第3风路的所述第1开口部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第1区域是被所述两个侧板夹着的内侧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所述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諏访孝典小林史典土田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