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37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病床,涉及病床领域。提供一种除具有常规电动病床功能外,还能够进行俯卧通气的电动病床。电动病床包括上床梁、前一床板、前二床板、前床板驱动机构、床板同步机构、床板拨动机构、头垫和头垫驱动机构;上床梁上具有前一床板槽;前一床板和前二床板搭在上床梁上,前二床板的后端与上床梁铰接,前一床板与前二床板铰接,前一床板能够旋转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病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病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病床。

技术介绍

[0002]电动病床是用电动机构驱动床板以及病床其他部件动作的病床。现有电动病床通常具有三个床板,如图14所示,靠近病床床头端的床板可以向上转动抬起,病人背靠该床板可坐起或半卧,另外两个床板可拱起,以使病人腿部弯曲。采用电动方式驱动床板可替代人工调节,更加安全方便。
[0003]俯卧通气是指患者在俯卧状态下机械通气,适用于记性呼吸窘迫等症状。此类病人通常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喉部置入了气管导管并连接有呼吸机管路,若是病人整体俯卧在病床上,病床会压迫到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路,由于病床的阻挡进行吸痰等操作也很不方便。目前医院采用的方式通常是在病床一端放置一个支撑架,支撑架与病床间有小的距离,病人头部探出病床,头部靠在支撑架上,颈部则对着支撑架与病床间的间隙,如此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路从该间隙通过,吸痰等护理操作也可以从该间隙进行。申请人也曾申请过该支撑架的一些专利,例如ZL202220941102.3和ZL202120847166.2。
[0004]采用上述方式虽能解决置入气管导管病人的通气问题,但也有一些不利,例如在病床一端增加了支撑架,占用了病床有限的空间;支撑架容易被碰到移位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具有常规电动病床功能外,还能够进行俯卧通气的电动病床。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动病床包括上床梁、床底板、床板、前床板驱动机构、床板同步机构、床板拨动机构、头垫和头垫驱动机构;上床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床梁间隔设置,上床梁上具有前一床板槽;床板包括前一床板和前二床板,前一床板和前二床板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且两侧搭在上床梁上,前二床板的后端与上床梁铰接,前二床板的下侧具有同步机构槽,前一床板与前二床板铰接,前一床板比前二床板短,前一床板能够旋转180
°
并置于前一床板槽内;床底板位于上床梁的下方,前床板驱动机构设置在床底板上并能够驱动前二床板向上转动;
[0007]床板拨动机构与上床梁连接,前二床板向上转动且前一床板自然垂下时,床板拨动机构能够拨动第一床板使其向前或向后摆动;
[0008]床板同步机构位于同步机构槽内并与前二床板连接,床板同步机构能够与前一床板连接使得前一床板与前二床板同步旋转;
[0009]头垫位于前一床板的下方,头垫驱动机构与床底板连接并能够驱动头垫上下移动,头垫与两个上床梁间有距离。
[0010]进一步的是:前床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一螺杆、第一导向杆、第一电机、第一移动座和第一支架;第一支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座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座
与床底板连接;第一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向杆前后方向设置,两个第一导向杆间隔设置,第一导向杆的两端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第一螺杆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杆之间,第一螺杆的两端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第一电机与第一螺杆连接;第一移动座套装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一螺杆上并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第一支架的下端与第一移动座铰接,第一支架的上端与前二床板铰接。
[0011]进一步的是:床板拨动机构包括转轴、拨动板和第三电机,转轴安装在上床梁上,拨动板与转轴连接,第三电机安装在上床梁上并能够驱动转轴,拨动板能够拨动第一床板。
[0012]进一步的是:床板同步机构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杆、两个插杆套和两个插杆,第一电动伸缩杆前后方向设置,两个插杆套位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左右两边,插杆插入插杆套并与插杆套配合,连接杆连接两个插杆并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前一床板上具有两个插孔;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时,插杆插入插孔。
[0013]进一步的是:头垫上具有口鼻颈槽,头垫包括头垫底板和连接在头垫底板上的柔性垫。
[0014]进一步的是:头垫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两个导向套和两个第三导向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竖向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床底板和头垫连接,两个导向套竖向设置在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左右两边并与床底板,第三导向杆插入导向套并与导向套配合,第三导向杆与头垫连接。
[0015]进一步的是:电动病床包括位于前床板驱动机构后方的后床板驱动机构;床板包括后一床板和后二床板,后一床板位于前二床板后方,后一床板与上床梁铰接,后二床板位于后一床板后方,后二床板与后一床板铰接,后一床板和后二床板的两侧均搭在上床梁上;后床板驱动机构设置在床底板上并能够驱动后一床板向上转动。
[0016]进一步的是:后床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支座、第二螺杆、第二导向杆、第二电机、第二移动座和第二支架;第二支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座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支座与床底板连接;第二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导向杆前后方向设置,两个第二导向杆间隔设置,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第二螺杆位于两个第二导向杆之间,第二螺杆的两端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第二电机与第二螺杆连接;第二移动座套装在第二导向杆和第二螺杆上并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第二支架的下端与第二移动座铰接,第二支架的上端与后一床板铰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如图14所示,床板同步机构与前一床板连接后,前一床板与前二床板同步旋转。病人需要半卧或坐起时,前床板驱动机构驱动前二床板旋转,前二床板和前一床板均抬起。
[0018]俯卧通气时,床板同步机构不与前一床板连接,则前一床板不与前二床板同步旋转。如图17所示,前床板驱动机构驱动前二床板抬起,前一床板的后端随前二床板抬高,前一床板的前端则搭在上床梁并后移。前二床板抬起至一定角度时,前一床板被前二床板吊起而自然垂下,此时前床板驱动机构停止。然后床板拨动机构启动,拨动前一床板使其向后摆动。然后前床板驱动机构驱动前二床板向下摆动,此时由于前一床板已倾斜向后,前一床板的下端搭在上床梁上并向后移动,此过程中床板拨动机构适时调整至低位。最终前床板驱动机构驱动前二床板摆动至水平时,前一床板已旋转180
°
而位于前二床板下方并置入前一床板槽。此后,如图15所示,头垫驱动机构驱动头垫上移,用于支撑病人头部。
[0019]电动病床按上述方式调整好后,病人俯卧在病床上,头部放在头垫上,可使头垫与前二床板间有距离或在头垫上设置口鼻颈槽,如此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路即可通过。头垫与两个上床梁间有距离,即如图16所示的a处,该距离可较大,如此有足够的护理空间,护理人员可从该空间进行呼吸管路的护理和吸痰操作。
[0020]可见本专利技术除具有常规电动病床功能外,还能够进行俯卧通气,各部件电动调节,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电动病床外观图;
[0022]图2是电动病床主视图;
[0023]图3是电动病床去掉床板时的俯视图;
[0024]图4是前床板驱动机构主视图;
[0025]图5是前床板驱动机构俯视图;
[0026]图6是后床板驱动机构主视图;
[0027]图7是后床板驱动机构俯视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床梁(2)、床底板(3)、床板(1)、前床板驱动机构(4)、床板同步机构(9)、床板拨动机构(6)、头垫(7)和头垫驱动机构(8);上床梁(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床梁(2)间隔设置,上床梁(2)上具有前一床板槽(21);床板(1)包括前一床板(11)和前二床板(12),前一床板(11)和前二床板(12)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且两侧搭在上床梁(2)上,前二床板(12)的后端与上床梁(2)铰接,前二床板(12)的下侧具有同步机构槽(121),前一床板(11)与前二床板(12)铰接,前一床板(11)比前二床板(12)短,前一床板(11)能够旋转180
°
并置于前一床板槽(21)内;床底板(3)位于上床梁(2)的下方,前床板驱动机构(4)设置在床底板(3)上并能够驱动前二床板(12)向上转动;床板拨动机构(6)与上床梁(2)连接,前二床板(12)向上转动且前一床板(11)自然垂下时,床板拨动机构(6)能够拨动第一床板(1)使其向前或向后摆动;床板同步机构(9)位于同步机构槽(121)内并与前二床板(12)连接,床板同步机构(9)能够与前一床板(11)连接使得前一床板(11)与前二床板(12)同步旋转;头垫(7)位于前一床板(11)的下方,头垫驱动机构(8)与床底板(3)连接并能够驱动头垫(7)上下移动,头垫(7)与两个上床梁(2)间有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前床板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支座(41)、第一螺杆(42)、第一导向杆(46)、第一电机(43)、第一移动座(45)和第一支架(44);第一支座(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座(41)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座(41)与床底板(3)连接;第一导向杆(46)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向杆(46)前后方向设置,两个第一导向杆(46)间隔设置,第一导向杆(46)的两端安装在第一支座(41)上;第一螺杆(42)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杆(46)之间,第一螺杆(42)的两端安装在第一支座(41)上;第一电机(43)与第一螺杆(42)连接;第一移动座(45)套装在第一导向杆(46)和第一螺杆(42)上并与第一螺杆(42)螺纹连接;第一支架(44)的下端与第一移动座(45)铰接,第一支架(44)的上端与前二床板(1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其特征在于:床板拨动机构(6)包括转轴(61)、拨动板(62)和第三电机(63),转轴(61)安装在上床梁(2)上,拨动板(62)与转轴(61)连接,第三电机(63)安装在上床梁(2)上并能够驱动转轴(61),拨动板(62)能够拨动第一床板(1)。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辉琼付平罗文静刘晓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